沱沱河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思考论文_文生祥

沱沱河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思考论文_文生祥

青海省格尔木市沱沱河气象站 青海格尔木 812100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沱沱河区为农服务现状,接着给出了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几点沱沱河区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思考建议,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为农服务 体系建设 问题 建议 沱沱河

引言

农业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产业,传统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很容易引发较大的生产波动。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极端灾害性事件频繁出现,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沱沱河位于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是长江源(通天河)的主源,在可可西里山脉以南。沱沱河流域深居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耸、空气稀薄、南北均有高山、地形封闭、 受海洋性风系影响微弱,属高空西风带控制区。气候干寒,多风少雨,天气多变,终年低温,没有明显的四季,仅有干湿二季的区别,10~4月为干季,5~9月为湿季。沱沱河多年平均气温为-4.2℃,每年冻结期长达7个月,各月平均气温均为负值。流域内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83.1mm。近些年,沱沱河流域干旱、大风、暴雨洪涝、暴雪、霜冻等气象灾害出现的概率逐年增加,严重危害着流域内的农业发展。所以,做好沱沱河流域内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1、沱沱河区为农服务现状

1.1扎实做好各项气象服务

以农牧民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减轻气象灾害为农牧民经济建设影响为重点,增强气象科技支撑,使气象信息进入牧民社区,促进农牧民的持续增收,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农牧民的气象科普宣传,使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长治有效。

1.2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不断拓宽

沱沱河气象站在发布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时主要借助于电视、手机、电话、传真、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多部门沟通协作,进一步推动了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在沱沱河流域内加大了气象灾害科普知识宣传,通过大众传媒宣传、气象科普巡回展等不同的方式不断向人们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升了公众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以现代化技术为依托,开辟了气象服务的新局面,沱沱河流域的气象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均明显提高。

1.3气象服务产品不断丰富

针对沱沱河流域内农业生产实际,制作出了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服务产品,主要包括有常规天气预报,涵盖有短期天气预报和长期天气预报;农时季节服务,涵盖有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夏收夏种专题服务,秋收秋种等不同种类的专题气象服务等;特色农业专题服务,涵盖有农牧业养殖专题服务、枸杞专题服务等。

1.4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服务

近些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对气象服务需求不断加大,沱沱河气象站与水利、水文等部门加强合作,实现监测站网资源共享,逐步消除气象监测预警“盲区”,实现灾害易发区、气象敏感区、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聚区气象监测设施全覆盖。在沱沱和国家级台站建成双套地面气象要素自动观测系统,基本实现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自动化水平,不断增强气象观测自动化率。

2、沱沱河区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气象服务产品针对性不足

现阶段,随着农业产品种类不断增多,其对气象信息的服务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不同区域和不同养殖种类所需的气象为农服务都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对于设施农业这来说比较重视大风、连阴雨(雪)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强度以及持续时间;对于大田露天种植的农作物,农户则比较注重某时期内冷暖趋势、旱涝变化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水平,直接导致了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指导性不强,很难满足精细化农业生产管理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2.2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结合沱沱河流域气象服务覆盖面实际,仍然存在有一部分民众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部分村庄还仍旧停留“两个体系”规划目标上,尽管当前沱沱河气象站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拓宽当地农民接收气象信息服务渠道,但是因气象信息发布和应用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再加上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薄弱,服务网络不健全等方面的限制,很难确保气象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在不少地区还存在着“最后一公里”问题,气象预警和气象服务还有盲区存在,降低了气象服务的时效性水平,农民不能提前做好准备,增加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这种情况说明了各级政府部门的组织和支持力度不到位,公共气象服务未实现均等化水平,政府部门应肩负起主导作用,全力支持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3气象预报准确率有待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当前沱沱河站中的气象预警准确率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能够为农业生产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有效降低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但是由于大气条件千变万化,气象预报工作存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时常有错报现象,急需要提升气象预报准确率。尤其是对于中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水平相对较低,很难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

3、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3.1不断增强气象预报准确率水平

天气和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预测预报的准确率水平越高,其发挥的作用越大,应始终确保气象服务产品达到定时、定量和定点的要求。另外,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气象服务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单纯将天气和气候预测直接应用到服务中来,应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断衍生出更多的气象服务产品。现阶段,应加大力度研究开发出针对农业、牧业、林业等不同产业、不同品种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和特色服务产品。对现有的气象监测网络进行完善,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不断增强气象预报的精细化和科学性水平,不断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并对其进行完善。

3.2加强组织领导,深化部门合作

可以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看做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范畴,仅借助于气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结合不同部门的优势,进而形成合力,将公共财政作为保障,进一步推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可以长效、健康的发展。

3.3加强气象知识宣传完善信息网络

通过不同方式在农村地区加大对气象知识的宣传,不断提升农户利用气象信息的意识,确保每位农民合理利用气象条件进行科学生产和管理,尽快在农村地区普及和应用气象知识。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现有的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信息传播网络不断进行完善,确保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可以及时传播,增强防灾减灾的主动性水平,进而实现快捷性和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

4、结论

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强化气象为农服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民生工程,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沱沱河气象站应高度重视起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增强农村的整体防灾减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冰.对烟台市气象为农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96.

[2]周娟娟.论气象为农服务的两个体系建设与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2,32(5):148.

[3]王冰,林修栋,刘君秀.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探析:以山东烟台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1):5-8.

作者简介

文生祥(1992-),女,汉族,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人,本科学历,技术员,从事气象服务工作。

论文作者:文生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沱沱河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思考论文_文生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