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论文_卢红菊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论文_卢红菊

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用水时将储存的水释放的城市。透水性路面是一种解决洪峰流量过大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瘫痪,平时城市水资源匮乏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建设海绵城市能有效解决现代城市的排水和储水问题

1、排水问题:我国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到夏天雨水会显著增加,降雨过后,城市宜发生严重的积水现象。造成积水的重要原因是城市排水网容量不足、路面不透水,雨后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地表径流。

2、储水问题:在许多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造成地表的封闭,水分下渗困难,雨水直接排到河道,地表植物生长困难,有的树木甚至因根系缺水死亡,对城市生态和气候环境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

二、透水性路面的特点和效益

1、由于 OGFC 透水沥青路面空隙率大(18%-25%),雨水能通过空隙渗下,减少地表径流洪峰流量,减轻排水压力。

2、提高行车安全性、舒适性。透水路面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的积水现象,防止发生水漂现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大提高行车安全性。

3、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透水路面可以起到隔热层的作用,因而缓解热岛效应。据相关研究,夏季高温时透水路面温度维持在 35~40℃,而常规密级配沥青路面温度则在 60℃左右。

三、透水沥青能有效改善沥青路面早期损坏

大量的原有密实型沥青路面损害状况研究表明:雨水是导致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渗入沥青面层中的水在车辆荷载及温度的反复作用下会造成沥青膜从集料上剥离,使沥青与集料失去粘结作用,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松散,进而出现坑槽等破坏形式。而 OGFC-13 透水沥青路面通过大孔隙能迅速将层间水排出,有效改善沥青路面早期损坏。

四、O G FC -13 混合料设计

1、原材料:

(1)粗集料

由于要形成较大的空隙率,需提高粗集料的用量(占 80% 以上)从而使粗集料之间形成嵌挤作用。因此,对粗集料的压碎值、针片状、耐磨性等有比较高的要求。同时,岩石的酸碱性对沥青的粘附性有很大影响,当碱性岩石与沥青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吸附反应,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利,而酸性岩石与沥青的粘附性差,遇水宜剥落。

(2)细集料

采用表面粗糙、洁净、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一定级配的细集料。

(3)矿粉

矿粉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沥青吸附在矿粉表面形成胶结材料是与集料产生粘接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经磨细得到矿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沥青

OGFC 混合料粗集料较多,细集料较少,颗粒之间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嵌锁结构,混合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沥青的粘结作用。使用普通沥青,由于沥青粘度低,集料表面的沥青膜比较薄,不耐老化,集料颗粒容易脱落,造成路面松散。为此,沥青宜采用高粘改性沥青。

(5)、纤维

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纤维 ( 起到加筋作用、分散作用、吸附及吸收沥青的作用、稳定作用、增粘作用 ) 能有效提高混合料的抗松散能力,增强耐久性。

2、配合比设计

OGFC 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并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指标。这种配合比设计的特殊之处是沥青含量难以使用通常的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而是采用析漏试验和飞散试验结果选定。通常以析漏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不致产生流淌的沥青为上限,以肯塔堡飞散试验检测沥青混合料在通车后粒料不致松散、脱落、飞散的沥青用量为下限。沥青用量一般通过试算确定。制作马歇尔试件,通过测试不同 2.36筛孔通过率级配类型的空隙率,绘制 2.36 筛孔通过率与空隙率的关系曲线,确定矿料级配和计算沥青用量,并进行其他性能试验。

3、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1)、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OGFC 混合料粗料用量非常大,为保证热料仓内平衡和防止溢仓,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级配并处理好各冷料仓的上料速度。

(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由于采用了高粘度改性沥青,粘性较大且容易产生析漏,为有效防止车厢粘料需在车厢内喷洒较多的隔离剂。

(3)混合料的摊铺与碾压

摊铺之前应先将熨平板预热到 100℃以上,严格控制摊铺温度,摊铺过程中,设专人检查铺筑厚度和均匀度,发现局部拖痕应及时处理,同时调整摊铺工艺,改善摊铺效果。现场碾压时,胶轮压路机宜出现粘轮现象、碾压后的轮迹不易消除、且胶轮揉搓会使空隙率降低,影响渗水效果。因此,混合料摊铺后用钢轮压路机静压即可。不宜开振动。

(4)温度控制

OGFC 混合料温度过高宜产生沥青析漏,而温度偏低又会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需严格控制。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影响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思路。有助于,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多种实现方式,对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可能。另外还有助于解决当前城市道路,工程同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前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更加符合了综合生态环境发展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城市建设功能性发挥的系统性目标,达成更加有利于社会经济和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的建设目标,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有必须紧密围绕着海绵城市理念,对综合高效的资源利用能力和城市功能发挥的整体联系发展思路,寻求更,科学高效的城市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

[1] 徐振强 .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政策沿革与地方实践 .[J]上海城市管理,2015

[2] 何卫华,车伍,杨正,等城市绿色道路及雨洪控制利用策略研究 .[J] 给水排水,2012

[3]李岩,城市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5

论文作者:卢红菊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论文_卢红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