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徳市汉寿县矫形医院骨科 415900
【摘 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保守疗法,观察对比其伤椎恢复情况和患者对临床疗效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伤椎恢复情况以及30d、90d临床疗效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应用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临床疗效
骨质疏松属于一种代谢性骨病[1],多发于老年人群,主要是由于骨含量的下降引起骨微结构损伤,进而导致骨脆性增加,致使患者在日常生活及体育锻炼过程中极易发生骨折现象,其中最为常见的为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后骨愈合的时间较为漫长,再次骨折的几率较大,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还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以往采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临床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拓展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被逐步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骨折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列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且均已经X线检查确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局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排除脊椎神经受损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以及椎弓根骨折,无法经由椎弓根入路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男14例,女25例;年龄61~84岁,平均(71.3±5.67)岁;病程9~13个月,平均(12.3±2.7)个月;致伤原因:摔伤者21例,扭伤者10例,重物砸伤者4例,交通事故损伤者4例;受伤节段:T104例,T116例,T1210例,L18例,L29例,L32例。对照组男15例,女24例;年龄62~85岁,平均(71.9±5.28)岁;致伤原因:摔伤者20例,扭伤者11例,重物砸伤者5例,交通事故损伤者3例;受伤节段:T105例,T117例,T1211例,L16例,L29例,L3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构成、致伤原因以及受伤节段等方面差异均衡(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首先为患者安排硬板床,取仰卧位,将8~15cm的软枕垫在患者的骨折部位,帮助患者向后伸展脊柱,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其次给予患者抗骨质疏松药物口服,并进行活血化瘀治疗,以促进骨折部位以及周边组织的血液循环;治疗7~10d后,观察患者疼痛症状是否有所减轻,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腰背肌群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应用平卧三点支撑、四点支撑、五点支撑法[2]挺起腰背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避免造出现二次损伤;3个月后,视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佩戴保护性过伸支具进行床下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同时坚持腰背部肌群功能锻炼,30min/次,2次/d。
1.2.2 研究组 首先给予患者14d左右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口服治疗,术前CT和X线检查,确保骨水泥灌注时不发生椎管内渗入,充分术前准备后,实施手术。患者取俯卧位,将胸部和髂前上棘垫高,使腹部悬空,脊柱过伸位,应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利用C型臂X线机透视系统进行准确定位,将带工作套管的穿刺针经椎弓根外上缘进行穿刺,至椎弓根内侧壁后,于C型臂X线机监视下将导丝插入,并通过扩张器将精细钻钻入,钻骨隧道至椎体前壁2~3mm处,将精细钻取出,在椎体前3/4处由后上向前下倾斜置入扩张球囊,注入造影剂,缓慢扩张球囊,压力值控制在300Pa以下,确定椎体高度,进行椎体复位,随后抽出造影剂,撤出球囊,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夯压直至完全固化,慢慢拔出穿刺针,移出工作通道。术毕,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静脉滴注3d,以预防感染。给予所有患者为期3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以及腰背部疼痛情况。
1.3 观察指标
应用本院自制量表,结合随访结果,对患者疗效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满意度越高;同时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度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椎体压缩率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度等计量资料以()
表示,t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评分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14d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0d及90d满意度差异明显,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满意度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伤椎恢复情况 如表2所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伤椎恢复情况()
注:组内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亦是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频发,其中又以脊柱骨折最为常见。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不仅要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度,并且还要对骨折部位进行高度复位,促进伤椎愈合,并增强养护,防止再次骨折。
保守治疗的主要手段有抗骨质疏松药物、活血化瘀、止痛镇痛药物的使用,配合卧床静养来缓解疼痛,后期应用支具固定,并进行功能锻炼等来恢复脊柱功能,但是其疗程较长,伤椎恢复较慢,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其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经皮穿刺,向伤椎内推注骨水泥,恢复椎体高度的同时进行强化,有效避免了脊柱后凸畸形,预防椎体坍塌,降低了复发率,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提高其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应用推广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董森,郭林.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9):51-53.
[2]黄卫国,李玉民,海涌.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J]. 实用骨科杂志,2015,21(2):105-109.
[3]张保龙,尤笑迎,尹万乐,等.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33-34.
论文作者:王鹏杰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患者论文; 脊柱论文; 椎体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疗效论文; 满意度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