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动到“行”动,遵从学生的内心论文_邓春意

从“心”动到“行”动,遵从学生的内心论文_邓春意

——运用心理学原理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邓春意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兴华初级中学 528300

摘 要:班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班级规章制度是一个班级建设的基础。如何让班级规章制度更好推行和执行,优化班级管理,是每一个班主任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浅析学生对班规不同产生方式的不同效果,使班级管理更符合人性,让学生从内在去认同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做到循“规”蹈“矩”,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关键词: 班级规章制度 个人权威 内心认同感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虽然我们给学生订立了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订立了规矩,而且我们班主任也非常严格地执行,并告诉学生违反班规的严重后果,我们将会如何严厉地处罚。但事实上,学生违反班规的现象依然会很多,虽有“规”但做不到蹈“矩”,而且还有一种现象,老师越严厉,当老师不在现场时学生违反纪律的情况反而越多。有时候我们试着发放奖品,来表扬他们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短期之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收效甚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怎么会这样?

心理学家乔纳森·佛里德曼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找了一种非常吸引小孩的玩具——机器人,对学校随机抽选出来的二至四年级的22名男孩说“玩机器人是不对的,要是你玩了它,我会很生气,到时候我做的事情恐怕会让你不好受”之后他离开房间。通过观察,他发现在他离开的几分钟里,有21人摸都没有摸一下那个吸引他们的机器人。六个星期以后,弗里德曼派来另一名助手回到该学校并找回同一批实验的男孩,回到原来的实验室,放回同样的玩具,并告诉他们想玩什么玩具都可以,实验结果表明,77%的男孩都玩了先前禁止他们玩的机器人。弗里德曼的实验并未到此结束,他另选的一组男孩,把实验的程序做了稍微的调整。同样的玩具,同样的房间,他对实验的男孩说自己要离开房间,期间别玩机器人,因为那是不对的。这一次,他并未威胁孩子们,一定要他们服从。他离开了房间,通过观察,在他离开的短暂时间里,22个男孩只有一个玩了机器人。六个星期后,回到原地,原来的孩子,但弗里德曼不在现场,两组孩子的区别真正地显示出来了。先前没有施加强烈威胁的孩子,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去玩机器人。两组实验,孩子们出现了戏剧性的结果。第一组对他们施加十分严厉的威胁,当时威胁很管用,但他离开后,威胁就不管用了,订立的规则也随之失效了。第二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这种行为出自他们的内心,而非外部。

这个实验对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很有启发。我们在接班之初一般都会给班级订立班规,立个规矩,一般情况班主任会自己制定出班规,张贴到班级里,利用班主任的个人权威去要求孩子们无条件地遵守,有时甚至会在班规中列出违反班规的严厉处罚方法。通过老师的个人权威和严厉的处罚这些外部压力迫使学生去遵守班级的规定。效果如何呢?一开始对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些效果。但过不了多久,班级里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就会陆陆续续地违反班级规定,紧接着就是中下层的学生也会违反班级规定,到最后可能是大多数学生都会违反班规,班主任处罚不过来,最后班级规定形同虚设成了一纸废文,也就无从去谈“行动”上的跟进。还有一种情况是班主任为了落实班级规定,减少违规现象,不得不事事亲力亲为,全天候监控班上的孩子,最后搞得班主任身心疲惫,学生也一天到晚处于高压之下,感觉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气氛紧张而压抑。

我们希望有一种双赢的结果:班主任不用这么累,孩子们又能自觉地遵守班级规定。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弗里德曼的实验结果来指导我们的班主任工作。班规不能得到很好的推行和实施关键在于孩子们并未发自内心去认同这个班级规定。它只是靠班主任的个人权威以及严厉的处罚这些外部压力迫使学生去遵守它,并没有内化到学生的内心去认同这些班规,所以他们只遵守了那么几天就开始陆续地违反班级规定。找到了病因,我们只需对症下药即可。于是我调整了班规的出台方式,把它交给孩子们去制定。全班45人分成九个小组,先给学生一个班规的大纲,里面只是写了班规要制定的方向如纪律、卫生、仪容仪表、上课、作业等方面,具体的细则要求和处罚条例都交给孩子们自己去讨论和制定。学生在整个制定讨论过程中都热情高涨,参与度非常高。各个小组讨论后,汇总小组意见记录下来。班主任收集后,整理出来一份班规再在班上针对每一条进行讨论,针对个别地方,学生有意见的就进行修改。全班表决通过。一般在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公开或私底下找到最容易违反班规的那几个同学,问问他们对班规有什么好的建议和看法,哪些地方他认为需要修改,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和看法都要认真地对待,有好的建议及时采纳并及时解答他们对班规的疑惑,通过这一做法来获得这些孩子内心对班规的认同感达到“心动”的效果,减少班规在施行过程中的阻力。经过几届学生班规制定的实践表明,运用心理学知识,调整了班规的出台方式,更多地获得学生内心的认同感,对于班规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西奥迪尼 闾佳 译 影响力[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9,101-103。

[2]陈立春 做成功的中学班主任[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12,39。

论文作者:邓春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从“心”动到“行”动,遵从学生的内心论文_邓春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