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胃动脉出血介入止血后缺血性肝坏死1例论文_张旭阳,张鑫佳,孙岩,赵伟

中药灌肠治疗胃动脉出血介入止血后缺血性肝坏死1例论文_张旭阳,张鑫佳,孙岩,赵伟

张旭阳 张鑫佳 孙 岩 赵 伟

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肿瘤科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观察1例胃癌患者肿瘤破裂动脉出血介入止血后,出现缺血性肝坏死,应用中药灌肠辅助保肝、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经皮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性胃左、胃右、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并栓塞术止血,应用中药灌肠辅助保肝、抗感染治疗。结果:患者成功止血后,出现缺血性肝坏死,在中药灌肠的辅助下,转氨酶明显下降,感染控制良好。

关键词:中药灌肠;介入;出血;保肝

1 cases of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ischemic necrosis of liver 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gastric artery hemorrhage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患者邓某,女,36岁,2017年1月4日19:14入院。主诉:确诊胃癌半年,一次大量呕血后12小时。患者于半年前因上腹部疼痛、消瘦、乏力,行PETCT及经胃镜取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肝脏、胰腺及盆腔转移”。近1个月来胃部不适,阵发性疼痛,自行口服中药(具体成分不详)治疗,服药后自觉胃胀、胃痛加重,腹泻,大便呈绿色,2017年1月4日晨5时许,胃胀加重伴恶心不能忍受,呕出鲜红色液体约500ml,随即出现心慌,晕厥,意识不清,大汗,全身瘫软,家人急送来院。入院查体:心律90次/分,血压110/80mmHg,急性面容,贫血貌,神志清,表情痛苦,查体合作。眼睑、结膜及口唇苍白。上腹部饱满,腹柔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5次/分。辅助检查:PETCT(黑龙江省农垦总院 2016-07-15 检查号:19467):1、胃贲门及胃体部胃壁明显增厚,PET于相应部位见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病变与邻近胰尾部分解不清,周围腹膜略增厚,考虑胃癌,并侵及胰尾部,不完全除外胰腺癌可能;2、肝内见多个类圆形低密度影,PET于相应部位见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考虑转移;3、胃小弯区及胰尾部见多个淋巴结影,PET于未见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考虑转移可能;4、盆腔左侧附件区见软组织影,PET于相应部位见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考虑转移性大。胃镜下取病理(齐齐哈尔建华医院 2016-07-27 病理号:20164116):胃癌(低分化腺癌)。入院诊断:1、胃癌;2、上消化道出血;3、胰腺转移;4、肝转移;5、盆腔转移。

1.2、材料设备:

常用中药饮片(茯苓、陈皮、大腹皮、桑白皮等)、日本岛津DSA数字造影机、高压注射器、5F股动脉鞘、亲水涂层导丝、5F造影导管、微导管及微导丝、350-560n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碘海醇造影剂、。

2、治疗经过:

2017年1月5日9时许,患者突然出现大量呕血、黑便不止,出血量约800ml心电监护提示:血压70/40mmHg,血氧76%,心率150次/分,呈窦性心律,呼吸30次/分。患者意识欠清、桡动脉搏动微弱,颈动脉搏动尚可。立即给予患者止血、补充血容量、升压、止吐、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紧急输血。并行急诊DSA介导下超选择性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并栓塞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中导管进入腹主动脉,但因患者失血过多,RH导管无法成功选择进入腹腔干,更换5F RLG导管,仍无法成功选择,再次更换5F Cobra导管,在导丝配合下成功选择至腹腔干,连接高压注射器造影显示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十二直肠动脉3支血管均可见造影剂外溢,证明此3支血管出血。引入微导丝、微导管成功超选择至3支出血动脉,使用明胶海绵颗粒(350um-560um)进行栓塞治疗,造影复查栓塞满意,成功止血。术后血压平稳,不再持续下降。评估总出血量约2000ml。常规输血及补液治疗。2017年1月7日复查化验提示肝功严重异常、WBC明显升高:WBC 36.52×109/L,RBC 3.77×1012/L,HGB 109g/L;ALB 22g/L,AST 6936U/L,ALT 1295U/L。结合病情,分析为肝脏急性的缺血性坏死,伴随坏死引起的感染。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四联保肝降酶治疗;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患者暂禁食水,使用中药灌肠,组方为:柴胡10g、白芍15g、白术10g、香附10g、郁金10g、生地15g、何首乌10g、枸杞10g、绞股蓝15g、丹皮10g、黄芩10g、栀子10g、甘草10g,以疏肝解郁,清热解毒。2017年1月9日复查化验:WBC 30.71×109/L,RBC 3.09×1012/L,HGB 89g/L;ALB 21g/L,AST 102U/L,ALT 300U/L。分析化验单及患者综合情况,可见保肝效果较好,但感染控制不理想,其后更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莫西沙星控制感染,2017年1月15日复查化验回报:WBC 23.01×109/L,RBC 2.70×1012/L,HGB 77g/L;ALB 26g/L,AST 33U/L,ALT 61U/L.其后反复复查化验,肝功恢复良好,低蛋白血症经补充人血白蛋白逐渐纠正,但WBC下降不明显,考虑致病菌耐药,更换抗生素为氨曲南、阿米卡星、氟康唑联合使用,并更换中药灌肠组方为:柴胡10g、白芍15g、白术10g、生地15g、何首乌10g、枸杞10g、绞股蓝15g、黄芩10g、栀子10g、水牛角15g、熟地20g、牛黄10g、黄连10g、甘草10g,加强清热解毒作用,以辅助抗感染治疗。2017年1月31日复查化验:WBC 10.78×109/L,RBC 3.35×1012/L,HGB 96g/L。患者WBC明显下降,一般状况明显缓解,能正常进食,腹水及水肿明显消退。

3、方法:

3.1、血管栓塞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之一,阻塞血管以中断血流或闭塞血管以消灭病理血管团,类似于外科血管结扎术和(或)血管切除术,替代外科切除术,以微创伤的技术治疗或根治疾病。[1]

3.2、中药灌肠组方方解:组方中使用白芍、白术、生地、枸杞,以补益肝肾的角度,起到促进肝脏合成蛋白的作用;黄芩、丹皮、栀子、绞股蓝、甘草,以清热解毒,抑制免疫反应、降低转氨酶;柴胡、香附、郁金疏肝理气,抑制肝脏纤维增生;何首乌养血滋阴,祛风解毒。其后增加水牛角、熟地、牛黄、黄连,以安宫牛黄丸的组方为基础加强清热解毒、滋阴凉血的作用。

3.3、治疗期间选用四种保肝药联合使用,其中还原性谷胱甘肽解毒、复方甘草酸苷抗炎、多烯磷脂酰胆碱促进肝细胞再生、二氯醋酸二异丙胺促进肝脏代谢,四种不同途径联合保肝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

讨论:

1、胃癌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动脉出血是其中抢救成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的情况之一。随着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上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具有快速、有效、微创伤、手术风险较低、成功率高等特点,现已成为临床内外科治疗的保驾利器;

2、此例病例消化道大出血后,出现肝脏缺血性坏死,转氨酶严重升高,伴随严重的感染,多种药物联合保肝、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多种抗生素联合控制感染,联合中药灌肠辅助保肝及解毒治疗,治疗效果理想;

3、在介入手术的围手术期前后,综合治疗意义重大,术后的多学科、多方位综合治疗,尤其是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可全面的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汪忠镐,韩新巍,《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2015年3月第5版:77.

论文作者:张旭阳,张鑫佳,孙岩,赵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2

标签:;  ;  ;  ;  ;  ;  ;  ;  

中药灌肠治疗胃动脉出血介入止血后缺血性肝坏死1例论文_张旭阳,张鑫佳,孙岩,赵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