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运行的障碍模式_市场营销论文

技术标准运作障碍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标准论文,障碍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颁布的ISO/IEC第二号指南(ISO/IEC Guide 2 1996; GB/T 20000.1-2002)将标准(standard)定义为:“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本文技术标准特别界定为:能够支撑或者规范一种或者一组产品、一个或者一组产业运转的技术标准的集合。它往往是数十甚至成百上千个标准构成的一个集合;它必须支持技术、产品或者产业的运转,包括类似安全检测标准或者质量指标在内;但是单纯的安全检测标准和质量指标不构成技术标准。

1 技术标准运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技术标准运作具有3个特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1.1 长期性

运作标准(创新的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过程,存在一条从市场需求到规划、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的商业链,走完整个产业链甚至需长达10年的周期。

(1)计划过程。需求研究,竞争分析,战略、策略和计划。

(2)研究过程。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试验、发明)。

(3)专利过程。研究获得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过程申请专利保护,或者作为技术机密(Kown How)保护。

(4)标准化过程。设定标准策略,形成标准文本,专利进入标准中,处理必要专利(Essential Patent)授权。

(5)产品开发阶段。设计、原型、协议和测试,该阶段能够形成应用专利。

(6)产品生产阶段。主要包括采购、供应链和制造。

(7)市场销售阶段。主要包括市场调研、分销、营销、大客户销售、交付以及工程与服务。

图1 创新产业化循环图

1.2 艰巨性

(1)专注于分销环节的企业,进入市场的时间以月度为准,投资比较少,风险比较小;因为好卖的产品才有人代理。处于“贸”的阶段的联想,它的商业循环是图1中标记为“1”的曲线,主要专注于分销和营销。

(2)延伸到产品环节的企业,引进产品线以半年为准,投资比较多,风险比较大,因为成熟的产品才会引进生产线。处于“工”的阶段的联想,它的商业循环是图1中标记为“2”的曲线,主要包括市场和产品两个环节。

(3)延伸到开发环节,开发生产投向市场以年度为准,投资相对更大,风险更大,开发的产品可能不对路。处于“技”的阶段的联想,它的商业循环是图1中标记为“3”的曲线,主要包括市场、产品和开发3个环节。

(4)延伸到研究标准环节,周期将以8~10年为周期,投资非常大,风险非常大;方向正确技术研发不一定成功;技术研发成功标准运作不一定成功。

国内在研发和技术非常领先的中兴通讯和华为技术,其商业模式可以用图1中标记为“4”的曲线表示,主要包括市场、产品、开发和标准以及专利5个阶段,而且其计划、前瞻性基础研究、必要专利依然比较薄弱。

运作CDMA标准的成功典范是高通公司,其商业模式可以用图1中标记为“5”的曲线来表示,主要包括研究、专利、标准和开发等核心环节。运作GSM标准的成功典范是爱立信公司,其商业模式包括了上述所有7个环节。

1.3 复杂性

创新的商业化最大的两个问题是:计划阶段的需求分析和市场阶段的营销,前者实现从用户到产品的跳跃,后者实现从产品到用户的跳跃,这是任何创新必须面对的两个“惊人的一跳”;这两个惊人的一跳有极大的风险。跟随者看到市场起来后选择进入市场,产业风险已经降低但是回报也相对降低。而在知识产权被严格保护的国家中,跟随者知识产权受制于人,赢利空间很少、侵权风险很大。

目前,中国高科技产业主要竞争力在开发、产品、市场层面。处于这个层面的企业的决策本质是选择什么标准版本研发自己的产品。产业领导者(做标准的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按照市场需求成熟度和产业技术成熟度来规划标准版本。前者选择标准版本,后者是规划标准;前者应用标准开发产品,后者是制定标准。

产业创新者和领导者需要的是前瞻性的需求规划、前瞻性的研究,通过研究形成核心专利,核心专利运作进入标准等核心能力;是整体的创新能力,是管理长期投资和风险的能力。成功的标准化的前提是企业获取技术和保护技术的能力;标准化的成功是整个企业技术体系的配合的成功。

2 技术标准运作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规律

2.1 高投入

高科技收益高,但是风险高。投资10个项目,能够有2~3个项目成功就是很好的成功率。从总量而言,投入规模是非常大的。

这种高科技投资,在国际上主要通过大循环或者小循环实现:

大循环——政府投资,军事投资,然后将成果转化为民用。

小循环——风险投资、直接融资等方式按照市场法则投资创业企业。

2.2 高风险

高风险:运作标准因为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风险很高。

做分销环节:进入市场的时间以月度为准,投资比较少,风险比较少;因为好卖的产品才有人代理。引进产品线作产品以半年为准,投资比较多,风险比较大,因为成熟的产品才会引进生产线。开发新产品投向市场以年度为准,投资相对更大,风险更大,开发的产品可能不对路。研究技术标准周期将以8~10年为周期,投资非常大,风险非常大;方向正确技术研发不一定成功;技术研发成功标准运作不一定成功。

2.3 高收益

如果成为市场主流标准的厂家,利润率是非常高的。

以信息与通信产业为例的研究发现,第一层次的利润率为25%~35%,主要指美国控制的芯片设计和核心软件;第二层次的利润率约为15%~25%,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的配套芯片和专用设备都属于这个层次;第三层次利润率仅为8%~12%,如组装整机业务。代理销售公司利润率则更低。当然,如果整个行业不景气,那利润率会非常低。越是高科技行业,其市值变化越大。

2006年年底,麦肯锡公司和清华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利润率持续下降成为中国高科技公司在国内外竞争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中国科技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从2001年的4.3%下降到2005年的3.7%。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公司,其平均净利润率为5.7%;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公司,这一数字为8.7%。

2008年,麦肯锡公司发布中国高科技公司全球化成本研究报告(The cost of going global for China's high tech companies)指出:随着中国技术企业在国内市场不断实现增长,其研发成本与收入的比率却反而下降,原因是分摊研发支出的收入基数不断上升。一旦企业进行全球化扩张,这一趋势就会突然逆转:以占收入的百分比衡量,中国最大的民营技术企业(超过100亿)的研发支出为3.6%,比规模次之(10亿~100亿)企业的1.5%高出1倍以上。走向全球化的中国企业还面临着营销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受高成本的拖累,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中国技术企业平均利润率为2.6%;而年收入介于10亿~100亿元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为4%。

3 技术标准要求核心性、领先性和革命性

3.1 核心性

核心性——标准运作最好是开创性的核心技术,越来越多的技术标准项目要坚持所拥有的技术具有核心性、拥有的专利具有基础性。

应用技术和应用标准方面开拓领域也是有价值的,但是应用技术和应用标准还会受制于核心技术和核心标准。应用型的标准必须建立在与相关核心标准良好产业关系基础上,更新换代的产品必须提供足够的优势并且要平衡原有产业关系。

组件和平台静态上具有互补性:组件提供商和平台提供商形成了互补的产业环节,合作增加整个产业链的价值。组件和平台动态上具有竞争性:平台提供商可能或者期望进入组件领域占有整个产业链;组件提供商可能或者期望进入平台领域占有整个产业链。

平台提供商一开始为了促进自己平台的推广,会努力发展与自己平台相连的组件提供商,开发增值服务。当平台提供商一旦垄断了平台市场,就可能反过来与自己的组件提供商竞争。先专注核心环节,占有稳固的市场地位之后开始“削藩”行动。组件提供商可能一开始为平台提供商开发组件,慢慢积累经验进入平台领域,先专注组件环节,占有稳固的市场地位后渗透到平台领域。一个努力将“防线”朝外推;一个努力将防线朝内挤。这种防线,不单指产品,更是指知识产权。平台提供商推出组件之前,肯定突破了组件提供商的知识产权防线;组件提供商推出平台之前,肯定突破了平台提供商的知识产权防线。平台提供商希望防线越在外面越好,组件提供商侵犯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的时候已经侵犯了自己的外围专利。组件提供商希望防线越在内部越好,可以遏制平台提供商向外扩展。中间地带彼此都拥有一些产权形成锁定区域。

3.2 领先性

领先性——标准必须在前沿性的研究基础之上,相对与国际同行有时间领先性。

领先性是指运作技术和标准的厂家必须领先国外的同行,而不是跟在同行的后面推出一个改进型的技术;甚至不是与同行并驾齐驱。

如果是国外同行领先于我们,我们不是好一点就能够挽回市场,而是要好三倍甚至好十倍才能挽回时间的损失。

3.3 革命性

革命性——革命性指推出的新技术或者新标准,相对于原有的技术或者标准要有革命性的改善,至少有十倍的改善。如果没有革命性,想要引导消费者放弃现有的产品而转到一个新标准核心平台上非常困难。不仅要具有革命性,而且要求价格不能显著提高,最好与现有技术持平。

安迪·格罗夫(Andy Crove)曾经讲过“十倍”的基本定律:要发起一场革命,提供的功能必须十倍于现有的技术。革命策略提供一种比人们现在使用的好许多的产品,这样就有足够的人愿意承担一些“痛苦”转移到新产品上来。通常这种策略只能首先吸引最关心性能的顾客,然后再深入大众市场。

新兴的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采取革命策略的厂商找到对抗目前的市场占有者的立足点;往往新顾客就足以提供临界容量。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通常会增加厂商采用“革命策略”的吸引力。这是“后发优势”,没有对过去投入成本,就没有历史包袱。

4 技术标准运作需要大企业支持

技术标准要产业化,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离不开掌控大量供应链、渠道、品牌、客户的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以整体实力左右行业的发展。在美国,大型企业往往也是基础研发的领先者。另一方面,许多中小型运作技术标准的企业,都会选择和大型企业结盟。

技术型创新企业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如果技术具有创新性,同时与大公司业务方向比较吻合,被这些大公司收购,技术型创新企业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投资于技术型创新企业的风险投资顺利退出。大企业并购技术型企业(完全收购或者控股),然后将技术推广到全世界是跨国企业的专长。

目前中国的大型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偏重制造环节的,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但是行业领导力尚有限,没有成为行业不可缺少的企业。中国已经兴起一批跨国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技术、联想集团、海尔公司、中集集团。这些企业都已经建立全球产业竞争力,其中中兴通讯和华为技术在很多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领域非常活跃。

真正驾驭产业浪潮,主导产业发展,全球产业里面不可或缺的公司中国还没有产生,上述的企业没有一家是全球产业里面不可缺少的,尽管它们都是全球产业里面后来居上的卓越运营型企业,甚至像中兴通讯和华为技术是具备一定核心技术的企业。

而且中国的大型企业,不倾向于投资中小型技术型企业,也常常不与中小型企业合作。而是倾向于开发和使用自己的技术,或者等到其他人将技术标准开发成熟之后根据标准开发产品。

5 一个强大有效的产业联盟最小化内部成本

技术标准运作需要产业链配套。目前中国高科技在整个产业链方面有所欠缺,要么核心技术受制于国际厂家,要么运营环节受制于国际厂家,要么内容受制于国际厂家。

目前中国的消费者还是倾向于国外技术、标准和产品。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一定的品牌影响。

但是最关键的是高科技产业一般都是装备业,因此需要类似通信、电力、航空、铁路这些重大的国民经济的“基础服务业”协同配合。目前这些领域的服务企业基本上是国有垄断经营,垄断企业通过垄断和价格管制获取高额的利润,他们的设备采购疏于成本控制,并因为使用欧美设备而具有经验知识锁定和商业关系锁定,他们更愿意付高价格采购欧美设备;常不会因为竞争压力和成本压力而给本土企业的技术和标准进入市场的机会,扼杀了中国高科技(重大装备业)崛起的希望。其中,通信行业是最支持自主创新的行业之一,通信设备业也是高科技里面少有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行业。

6 技术标准运作需要处理标准和标准竞争

标准和标准竞争有以下两种情况。

(1)本土厂商主推的标准和国外厂家主推的标准之间的竞争。

(2)本土厂商主推的标准和其他本土厂家主推的标准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中又有两种情况:真实的标准之争,至少有一方是恶意搅局。

本土厂商主推的标准和其他本土厂家主推的标准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会延误所有标准的机会。中国的市场如果集中推一个标准,就很容易成功而且能够成为全球事实标准。但是中国如果推多个标准,就很容易导致每一个标准都无法获得市场起飞所需要的规模,从而被国外类似竞争标准击败。

出现这种情况,第一个大原则是通过政府介入协调,让所有标准在期限内达成一致同意;第二个大原则就是谁先成功谁先认可,防止落后的标准恶意搅局,阻挡先进的技术标准迅速标准化和产业化。

7 政府支持

政府的支持表现在4个方面:①标准化工作的支持;②产业化资金的支持;③政府采购驱动技术走向市场和商用成熟;④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政策。

恩格斯说过强大的社会需求远比一百所大学更有力量。中国通信设备业竞争力超越西方同行,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电信运营业与设备制造业协同发展给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信给予国内企业研发制造的交换机以市场机会和空间,2008年国家3G招标国内企业市场份额超过70%给自主创新的本土企业极大的鼓舞,设备业的发展帮助运营业以更快及更低的成本发展。

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基础服务业——电信、电力、航空、铁路、采矿、军队。这些基础服务业的装备业一般是高科技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成功模式如果能够复制到电力、航空、铁路、采矿、军工等产业,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和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必将上一个大台阶。

韩国政府政策充分体现这一思路,韩国政府看准一个产业之后:上游有研发,政府与企业携手攻关;下游有应用,企业全力以赴;服务商密切配合,实现成果转换。利用服务业扶持设备制造业,通过设备出口形成国际竞争力,反过来扶持服务业跨国经营。例如:2005年,在韩国政府的倡导下发起了所谓的IT839计划:IT839计划主要实施者ETRI每年的研发费用超过3.45亿美元,政府和企业对半分。韩国CDMA2000发展很充分但依然在2002年发放WCDMA牌照,战略意图就是通过商用WCDMA扶植本国设备和终端厂商,运营商把成功的CDMA2000商业模式往WCDMA上移植,通过国际合作、跨国经营等形式实现运营国际化。

8 标准运作障碍的模型总结

我们提供一个模型(表1),这个模型可以初步地估计一个技术标准运作将碰到的问题。

企业可以用表1来评估自己准备运作的技术标准将要遇到的障碍,以及哪些障碍得到克服,哪些障碍难以得到克服。

政府也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评估,什么样的技术标准成功可能性比较大,可以大力支持;哪些标准成功可能性还比较小,要督促其解决相应的障碍才能给予支持。

标签:;  ;  ;  ;  ;  ;  ;  

技术标准运行的障碍模式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