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论文,纪要论文,研究会论文,中国论文,第九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福建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全国《资本论》第九次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4月22日至26日在福州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得到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教委、福建省财政厅和东道主福建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高校、社会科学院(所)、党校,以及政策研究、翻译和新闻出版等部门的8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中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经济学家,也有一批生气勃勃的年轻学者,老中青欢聚一堂,共商《资本论》教学与研究大计。会议共收到论文、论著80篇(部)。
大会开幕式于22日上午隆重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福建省政协、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经贸委、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省社科院、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全体与会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师生和新闻记者共400多人。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刘诗白教授主持开幕式,副会长陈征教授致开幕词。陈征教授指出,《资本论》是研究自由市场经济的著作,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和运动规律,不仅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现代市场经济适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完全适用。他指出,这次会议是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在本世界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希望与会代表认真研讨,踊跃发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把《资本论》的原理和邓小平经济理论、党的十五大基本精神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发展,胜利地迈向二十一世纪。
研究会会长宋涛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价值规律理论对发展我国国有工业企业商品生产的作用》的学术报告。他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是不同的,但它们在运行的形式上基本相同。他在报告中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价值规律在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的作用;(3)国有工业企业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商品结构。最后他强调指出,我们应当根据我国现时的实际经济发展过程出现的新情况,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价值规律理论,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他还特别呼吁高校要重视《资本论》教学,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次会议以《资本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中心议题,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关于所有制、所有权和产权的含义
中国人民大学胡钧认为,所有制和所有权是有区别的。所有制是从经济关系上把握的,所有权是从法律形式、作为一种意志关系把握的。所有制只能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而不是一般的财产归属,它对社会经济运动来说是基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关系。所有权不过是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是由所有制决定的,不能用于研究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产权是指与所有权或财产相联系的权利关系,比所有权更属于法或意志关系,是更浅层次的概念。同一产权关系可以在极不同的所有制或所有权关系中存在。江西财经大学王泓远则从起源、历史、制度、含义、性质、数量、形式和阶级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所有制和产权范畴,认为必须从社会制度或宏观整体上强调所有制度,在企业制度或微观因素上强调产权制度。
(二)关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上海财经大学包亚钧指出,那种认为只有私有产权才能与市场经济兼容的观点是错误的,各种产权形式在不同层次上均能与市场经济相互依存,互相适应。资产使用权、收入享受权和自由转让权耦合的产权,可以采取合作组织、集体组织或国有民营组织的“共有产权”或“公有产权”形式,甚至可以采取“国有产权”形式,还可以采取“混合产权”的形式。私有权支配资源和市场调节资源的低级形态,向公有权支配资源和国家主导型市场调节资源的高级形态过渡,是历史的必然和进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应当是由公有制主体型产权制度、按劳取酬主体型分配制度和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制度三项基本内容构成。
(三)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
厦门大学李绪蔼认为,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是公有制实现为生产的形式,具体包括四个层次:(1)公有制的形式,包括纯粹实现形式和混合实现形式。(2)公有制经营形式,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结合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型、公私经营权结合型等经营形式。(3)公有制的组织形式,包括业主制、股份制等经营管理组织和大中型公有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形式。(4)公有制的分配形式。按劳分配是劳动者个人对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国家或集体取得的利息、股息和地租(或地价)是公有资本和土地在所有权上的实现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要根据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实际情况,以能否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为依据。
二、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一)关于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成稼认为,必须区分国有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政策性亏损是国家为某种特定需要所下达的指令性价格低于产品成本价格的产物。虽然不能一概取消作为调节经济运行杠杆的指令性价格,彻底取缔政策性亏损企业,但应当把它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一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还存在不平等竞争,国有企业的冗员、债务等历史包袱比较重,不能仅以税利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唯一标准。
许多学者认为,虽然国有企业面临许多困难,但前景仍然是光明的。福建社会科学院严正认为,目前的经济环境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好时机。这是因为:第一,区域间的经济藩篱已经打破,全国性市场已初步形式,市场优化配置的能力日益增强;第二,宏观调控软着陆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朝着适度引导居民消费和居民投资的方向发展,新一轮经济周期即将启动,这将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关于资本和公有资本
中国人民大学杨志认为,《资本论》所分析和揭示的经济现象、经济过程、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都具有二重性,资本也同样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资本作为社会集合生产力的代表而成为价值增殖运动的载体,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资本作为财产所有权的代表而成为进一步占有社会财富的手段,体现了特定经济制度的性质。资本二重性体现了马克思科学的方法论。江西省委党校梁坚、魏民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观包括三个层次: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剩余价值的索取权,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作为最一般的规定,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其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范畴。另一方面,作为某种生产方式的产业资本又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这种生产方式本身产生的条件和性质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条件就是雇佣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资本和劳动对立的扬弃,联合劳动取代了雇佣劳动,成为公有资本存在和增殖的条件。
杨志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所包含的一切创新,集中到一点就是充分发挥资本的增殖作用,使公有资本对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具体地说,就是建立以公有资本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组建以实现公有资本所有者权益为目标,以资本为纽带的大企业集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监管。
(三)关于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
山西财经大学冯子标、靳共元认为,资本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范畴,只有资本人格化,按资本的本性组织生产,才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福建师范大学吴有根认为,资本运营是现代企业运营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层次,因为企业只有把价值增殖作为自己的运营目标,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建立以资本运营为核心内容的运行体系,产品的生产,商品的价值实现,不过是实现资本增殖的手段。延安大学刘凤岐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经营必须树立保值增殖观念、面向市场观念、无止境运动观念、低成本扩张增殖观念和信用契约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钱津则认为,国有资产经营必须从传统的政府主导经营模式转变为立法主导模式。这就要求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设立国有资产委员会,负责国有资产经营的立法工作。
吴有根认为,要把国有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改制贯穿于资产重组的全过程。目前的资产重组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以实现资产并购为目标、以实现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为目标和以股权转换为目标的资产重组。天津师范大学李家祥认为,企业兼并重组的前提是借助市场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要片面追求扩大规模、跨行业推进、低成本扩张和资产经营。企业兼并必须依托股份制形式,广泛动员各种非国有制经济力量,才能建立具有合理规模和灵活机制的大企业集团。政府的扶植和干预是必要的,但要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同时,对兼并重组的负面影响要有充分的认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扩大,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相对人口过剩;二是某些部门会产生垄断。东北财经大学邓春玲认为,在组建企业集团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金融为依托。
(四)关于抓大放小
许多代表认为,解决国有企业问题,必须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严正指出,抓大不能从中央到县层层抓,要看它在全国同行业中、同类产品中所处的地位,要看它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占有率。代表们一致反对放小就是把所有小企业都卖光的做法,认为国有资产出售、产权交易是正常的,但要按市场经济本身运作规律办事,应充分考虑到工人失业、微观经济性质等因素。
关于“抓大”和“放小”的关系,与会代表认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各有独特作用,要辩证地看它们的关系。西南财经大学刘诗白指出,在西欧一些国家中小企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台湾省中小企业的冲击也比较小,说明要特别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邱海平则认为,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企业仍将继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高新技术快速更新和市场的细分化又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大中小型企业长期并存、共同发展,是当代市场组织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严正进一步指出,在抓大企业的同时,要逐渐通过企业集团或各种长期订货关系等形式把国有中小企业组织起来,纳入大企业的生产体系,形成网络式依存结构。
(五)关于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河南师范大学刘玉珂、韩云昙认为,股份制是产权改革的最佳实现形式,因为这种企业制度实现了所有权本身的分离,即法人财产权和股权的分离、实物所有权和价值所有权的分离,从而保证了企业的独立经营。但是,这种产权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前提。刘诗白认为,股份制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企业的自主权没有到位;二是一部分企业还缺乏所有者约束、市场约束和政府约束,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约束。股份合作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形式之一,但不能简单地把债务转嫁给职工。针对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孙可达认为,要突破股份制或合作制的某些具体规定的束缚,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同时,有必要做好股份合作制的规范化工作,但规范化不能等同于凝固化或划一化。
三、关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关于按劳分配
中央编译局冯文光认为,按劳分配不是马克思的原话。马克思的意思是:按劳动量分配,劳动要成为分配尺度就必须按它的时间和强度来确认,相同的劳动成果取得相等的消费品。一个人的天赋、工作能力高,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的劳动成果就大,因而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品。天赋、工作能力高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在确定一个人的劳动时间并计算应得的劳动券时,要求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这种劳动券按照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可以交换任何消费品,具有一般等价物的性质,等量劳动相交换也具有某种等价交换的性质。因此,市场机制是按劳分配应有之义。福建师范大学郭铁民指出,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工资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具有补偿劳动力价值、激励劳动者积极性、调节劳动力资源和控制全社会收入分配等功能。为发挥这些功能,一要提高工资的经济效益,按效益投入工资,增加单位工资的劳动量,提高劳动产出量,健全工资的动力机制;二是实行最低工资制,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是劳动力价值。
(二)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国家计划委员会郭继严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生产资料(或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他们把一定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生产过程,必然要取得相应的经济收益,这种经济活动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是某一社会制度特有现象,而是市场经济共有现象。暨南大学胡世祯则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分配。他认为,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解为按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土地等要素分配是不适当的。这是因为:第一,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资本是生产资料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采取的社会形式,不是生产要素本身;第二,作为生产要素的是劳动,不是劳动力;第三,技术不是生产过程的一个独立要素。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福建师范大学李建平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分配方式改革的又一重大进展。
(三)关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郭继严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如劳动的投入者取得工资、资本的所有者获得利润或利息、土地的所有者获得地租等,是指取得收入的形式。相同的收入形式可以反映不同的分配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体现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关系;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体现了按资本分配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工资是按劳分配的一种形式;利润是公有资本的收益,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因此,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说的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按生产要素分配,说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形式。从分配对象看,按劳分配属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价值形态上局限在V的范围内;按生产要素分配则属于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在价值形态上既包括V的分配,也包括M的分配。
(四)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收入差距的关系
李建平认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客观上将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差别而产生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一定幅度内的收入差距是合理的、必要的,可以促使人们提供或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到生产中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应该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能自然地保证社会公平原则的贯彻。如果对收入差距不加约束,将会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因此,要在不断完善分配结构的过程中,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增强政府的再分配功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
四、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一)关于正确认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提出,应该正确认识这种运行机制。市场取向改革不是排斥计划和计划调节的作用,而是要探讨计划和市场的最优结合模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运行机制只能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第一,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国家对企业的管理要由原来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这就要求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并辅之以其他手段,将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目标传递给市场,并规范和调节市场机制,然后再由市场机制直接调节企业的经营活动。第二,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就要让市场去直接调节和引导企业。否定“市场引导企业”,就等于否定市场调节。因此,把这种运行机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二)关于完善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江西财经大学张继良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比较落后,表现在:劳动力供求矛盾尖锐,劳动力市场发育重城市轻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劳动力流动的机制僵化等。河南师范大学程建华认为,必须在理论上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现象。失业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而是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市场经济运动相联系的。这是因为:第一,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导致生产要素不断更新配置;第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普通劳动力需求日益减少;第三,价值规律的作用必然使一些企业在竞争中失利甚至破产。这些因素都将使一些劳动者失业。一些代表认为,为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减少失业,必须控制劳动力供应,增加劳动力需求。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发展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深入开发第一产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等。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革传统就业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和失业保障制度,鼓励城乡劳动力跨地区、跨所有制就业。
(三)关于对国有土地实行资本运营
福建师范大学李建建指出,国有土地是国有资本的重要形态,必须实行资本运营。对国有土地实行资本运营的条件是培育和发展土地市场,内容是土地价值运动,核心是国有土地资产的增值。国有土地实行资本运营的具体形式有:(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批租)。现阶段应当严格控制协议方式的比重,更多采取招标和拍卖方式。(2)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和租赁方式实质上是一致的,可以把二者统一起来,统称为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制,并在租金支付上分别采取比例租金制、分成租金制和固定租金制等方式。(3)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但这种方式的运作比较困难。
五、关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关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复旦大学张薰华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环境经济与环境保护问题,认为不仅要从生产力角度研究环境经济,而且还要从生产关系角度来保护环境。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从宏观上制定合理的社会主义国土规划,又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改变原材料价格偏低、资源无偿使用的状况,并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模式。复旦大学严法善则从政府环境政策出发,认为市场经济在提高对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作用。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角度看,环境保护工作最终要靠政府强有力的监督和行政干预,制定有关法规和政策进行。因此,必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外资政策、财税政策和乡镇企业政策等,使之与环境政策相协调。
(二)关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许新、胡淑珍指出,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保证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抉择。寻找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路径应主要在居民消费领域做文章。消费必须突破一般吃穿用的范围,进入规模巨大、层次更高的新的消费领域。若以主要消费对象为区分标准,依吃穿用、住房和汽车、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不同次序,可以将再生产循环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级。我国经济增长重点应从第一级再生产循环向第二、三级再生产循环过渡,把产品价值大、代表消费发展方向,从而能带动整个经济再上新台阶的住房建设、汽车生产和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有的学者则从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角度出来,主张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在投资方面而不是消费方面。
(三)关于优化产业结构
暨南大学王光振指出,产业结构性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他认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唯一可选择的模式,是在国家宏观调控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的学者指出,优化产业结构不是简单地使一些企业合并、转产、实现规模经营,而是要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四)关于防止泡沫经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张作云认为,泡沫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其产生的根源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一方面,生产的社会性创造了种类繁多的信用工具及其派生的金融衍生商品;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或多元性)推动商品经营者把信用工具及其派生的金融衍生商品当作投机对象,导致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产生了泡沫经济。防范和治理泡沫经济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并使相应的政策措施具有长远性、根本性和系统性。河南大学崔向则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实例,根据马克思的信用危机理论,认为我国要防止金融危机,在宏观上必须刺激需求,扩大投资,以消化过多的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在微观上要深化银企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解决银企债务危机。
六、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马健行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局限在《资本论》框架内,没有充分反映《资本论》出版100多年来世界经济政治的新变化,没有充分反映近二十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许多微观和宏观经济现象缺乏具体的、定量的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马克思及其以后的理论家未能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的研究,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长期停留在属于原理部分的抽象阶段;我们和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理论工作者缺乏创新的勇气,不能在深入研究世界经济新变化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创造性的科学结论;完全否定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不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队伍内部的不同意见。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弄清“六册计划”的基本内容,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改革的基本途径;第二,正确对待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地吸取其科学精华;第三,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经验的研究。
厦门大学李绪蔼认为,《资本论》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其他任何课程所无法取代的,但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改进。为了避免与政治经济学教材重复,必须按照唯物史观的思路进行节选,具体包括:《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第一卷的第4篇和第23篇、第三卷的第15章、48章、49章和51章。有的学者认为,《资本论》教学要认真解决教材、教学队伍和教学方法三个基本问题。
中央编译局卢晓萍认为,认真地分析马克思的手稿和恩格斯编的版本,再现马克思著作原貌,对更好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一些代表建议,中国《资本论》研究会要抓住《资本论》即将出版新的中文版的时机,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高潮。
24日上午举行了会议闭幕式,副会长张薰华教授致闭幕词。他指出,这次会议是一次很好地运用《资本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学术会议,表现出了理论工作者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大会号召与会代表和全体会员以献身的精神,深入学习和研究《资本论》,学习和研究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客观经济规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林善浪 刘慧宇 黄瑾执笔
标签:资本论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按生产要素分配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资本有机构成论文; 产权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公有制论文; 商品价值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产权保护论文; 按劳分配论文; 经济学论文; 所有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