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舞动音乐元素,培养音高意识
肢体语言是音乐教学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是用身体动作配合音乐表达一定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音乐的殿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表现魅力。
1.借柯尔文手势,建立音高概念
柯达伊利用音乐“手势语”,用七个不同的手势表示音节中七个不同音的
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
在《小雨沙沙》一课中,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后半句的旋律分别是
11 1|11 1|和22 2|22 2|,这时,我就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引导演唱,学生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唱唱名,没想到学生很快就唱准了,效果确实不错。
2.运用体态律动,感受旋律高低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动,爱表演的心理特点,借助体态律动来感受音的高低,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歌曲《闪烁的小星星》,第一乐句是上行旋律,让学生用手模仿“小星星”,“一闪一闪”地转动小手慢慢往上移动。后面几个乐句是下行旋律,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小手慢慢地向下转动。这样,学生对音的高低有一个比较形象的对比感知。
3.结合音乐游戏,建立固定音高
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没有哪个孩子能抗拒玩的诱惑,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把音乐教学因素和游戏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音高的练习,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如《这是什么》一课,第一乐句中“当当当”的音比第二乐句的音要高,如果一味地跟学生强调哪个音高哪个音低,学生未必能听得进去。为此,采用游戏教学法,依托站与坐的交替变换,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到谁高谁低,既不显得枯燥乏味,又很好玩。
二、巧借音乐元素,提高视唱能力
视唱就是视谱即唱,学习视唱可以培养辨音能力,加强音准和节奏感,丰富音乐语言,扩大音乐视野,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1.寓教于乐,节奏动起来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音准与节奏,其中,音准是是儿童最难入门的一个要素,而节奏入门要比音准容易。读准节奏,能有效地解决视唱中的难点,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火车开啦》一课,歌曲由多个八分音符和少数几个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组成,在学唱歌曲前,可以让学生分别用WU —、hong long、 kacha kacha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在玩中,学生分别学会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和时值,在这基础上,再去视唱歌谱就轻松了许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以词带谱,旋律唱起来
在教授一首新曲时,让学生先唱词,再次熟悉旋律的高低,等学生学会歌词后,旋律的音高也已基本掌握了,然后让学生加入歌谱进行视唱,学生也不会很抗拒视谱了,而且也会觉得视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对学唱曲谱充满了信心。
如《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歌曲中出现了一组跨八度的“1”,如果让学生先唱谱再唱词的话,估计很多学生会把这组跨八度的“1”唱成同一个音,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先唱词,再唱谱,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还会觉得自己的“本事”变大了呢!
三、多维练唱元素,提升歌唱水平
歌唱能使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创造音乐之美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音乐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1.科学发声,唱会歌
只有懂得正确地运用嗓音,将人体这庞大的“乐器”掌握好了,才能唱出美的声音。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发声练习地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
1 2 3 4 | 5 — | 5 5 5 | 5 5 5 | 5 4 3 2 | 1 — ||
(师)小 猫 怎 样 叫?(生)喵喵 喵 喵 喵 喵 喵 喵 喵 喵 喵。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演唱,学生学会了轻声唱歌,也知道了演唱的正确姿势,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嗓音,避免了喊唱现象,提高了学生的演唱能力。
2.声情并茂,唱好歌
爱斯坦说过:“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显然,只有声情并茂,生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才能打动观众、鼓舞人心。”
(1)用歌词,体会意境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歌词也一样,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歌词内在的韵律、深刻内涵以及所蕴含的情感,再配以歌曲旋律朗诵,使他们陶醉其中,兴趣便油然而生。
如在教授《新疆是个好地方》时,将歌词与图片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图片来了解新疆的美景,从中理解歌词内涵,然后进行歌词的朗诵,通过朗诵来获得声情上的感性认识,并进一步把握歌词所要表达的含义,以此确定用怎样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
(2)用动作,表达情感
在演唱歌曲时,如果加上手势的表演,舞台的表现力会丰富很多。因为手势是一种“无声语言”,它不仅能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氛,而且能使歌声、手势与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
如教授《金孔雀轻轻跳》时,在熟悉歌曲旋律后,引导学生为歌曲编创动作,如做“金孔雀轻轻地跳”这句歌词时,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捏紧大拇指和手指,其它三指自然张开,做孔雀状,然后随着音乐轻轻地舞起来,这样学生既记住了歌词,感受到了孔雀的美,还能用优美的歌声完美地演唱歌曲呢!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歌唱教学中音准训练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学生在教师的“拨动”和“激励”下,在有效策略的引领下,进入音乐的最佳表现状态;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由中表现。
论文作者:陈惠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音高论文; 音准论文; 乐句论文; 旋律论文; 手势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