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563000)【摘要】心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且易反复发作,并发症亦较多。如处置不及时,将导致不良后果。现主要谈谈心血管病人的夜间护理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心血管病;夜间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57-01心
血管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二者的兴奋和抑制在正常人处于较好的平衡状态, 但在心血管病人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易引起心肌细胞抑制,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等,甚至会引起病人在夜间出现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死亡。
所以,夜间对心血管病人的护理更显得重要。
一、提高对夜间观察护理重要性的认识1、提高护士对心血管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等理论的认识及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重情况的急救处理。加强护士的基本操作训练,从思想上提高护士对心血管病人夜间护理观察的重视。
2、认真做好夜间交接班的工作。熟悉病区内病人的病情,特别是病情不稳定及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清点各种药品特别做好急救药品和急救物品的清点工作。及时准确地执行夜间医嘱,在配药、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严防出现差错。
3、加强夜间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按护理常规做好分级护理。对于危重病人每15-30分钟巡视1次。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详细询间病人的有关情况,包括睡前的进餐、运动情况,观察悄绪是否稳定。有否进食过饱、运动过多、情绪波动等对心血管病人不利的因素。
二、夜间护理主要观察的内容1、观察病人的神志和呼吸的变化,及口唇颜色和尿量的观察。心血管病人的这些变化常是病情加重的表现。例如l位女性患者,以“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治疗,1天夜间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用利尿剂后,尿量较多,神态恍惚,语言不太切题,烦躁不睡眠,口唇发紫,呼吸急促。夜班护士立即考虑是利尿过度而出现“肺性脑病”,并报告医生,给予一系列处理,阻止了病情恶化,使患者转危为安。
2、观察病人的脉搏及卧位情况。例如1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三级”的病人,夜间11 时从睡眠中憋醒,夜班护士巡视病房发现患者心慌加重,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咳白色泡沫状痰,脉搏达110次/分,脉律绝对不整。护士马上想到卧位与心衰竭的关系,考虑病人为急性左心衰蝎,立即报告医生,查体见双侧中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率140次/分,心律绝对不整,心电图示心房纤旅。予以西地兰、氨茶碱、速尿、吸氧等抢救处理,20分钟后患者症状缓解。由此可想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就耽误了治疗时机。
4、心理护理。心血管病人多为慢性疾患,患者病后思想包袱较重,心理压力大,往往失眠。因此,稳定患者情绪,解释疾病的发生、演变及转归和自救方法,使其能安然入睡。
5、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杂声,尽量减少夜间治疗操作,保证患者睡眠。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血管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较快,应严密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脉搏、呼吸、血压及体温常规监测外,对心脏病及应用强心药治疗者,应注意心率及节律;高血压病患者注意血压波动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7 其它护理。对心衰患者长期卧床,受压部位进按摩,定期翻身,一般2 小时1 次;对呼吸困难者给氧,注意吸氧管通畅;对痰多者吸痰,注意痰液性质、气味,报告医生,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嘱病人排便时不宜用力,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如大便秘结,可用番泻叶5g 泡水饮服。或使用开塞露肛门注入10ml,以助排便。
8、对病人的夜间病情变化护士应做好记录,为病人以后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三、护士应重视与心血管病人的沟通技巧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患者的信任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使护士在很短的时间内赢得患者的好感甚至信任,对日后的护患关系的建立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护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端庄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得体的语言,能使患者获得亲切感,并且初次与病人交谈时尽可能多谈一些患者关心的话题,如病区的环境、主治医师、科主任等,使之尽快熟悉环境。
2、因人而异进行沟通。护士应先积极倾听病人的想法,再根据病人文化水平的高低,用适当的语言对其躯体症状进行解释。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谈话时重点一定要突出,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 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如脱水、体位、流质饮食等。而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除了常规的问题外可增加理论性较强的宣传内容和材料,从而起到他们对护理水平的认可,以利于更好配合治疗。对老年病人,讲话时语速要慢,声音要大,恰当使用敬语和谦语,语言表达准确,不能含糊或似是而非。
3、因势进行沟通。根据不同病人,采用不同时间、形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如对一个急性心梗患者,首当其冲是遵医嘱,采取止痛措施,谈话时间要短,提的问题不宜过多,不能使患者感觉精神疲劳,而对并且较轻的可适当延长时间,但最好不超过半小时,以免产生反感。
4、重视非语言性的沟通。非语言性沟通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姿势、声调、人与人的位置、距离等。它能表达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表示个人复杂的情绪和感觉,因而显得更为真实。适当的接触有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如对老年病人在咳嗽时为病人拍背,搀扶病人下床活动,帮助气促病人抬高床头等等。重视非语言性作用,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理解的换位沟通。从护士的角度来看,应主动与病人交流,处处将自己置换到病人的角色,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例如某一病人想了解某药的作用时,中班护士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法立刻满足病人的需要时,护士应及时对病人进行解释“对不起,现在我很忙,等我有时间就来找你。”如此,病人也易理解护理工作的艰辛。
结语总之,心血管病人的夜间观察和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护士要有很强的贵任心及职业素质、精湛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护理技术、健康的体质才能胜任夜班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病人的康复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1] 刘秋燕.浅谈护士与心血管病人的沟通技巧[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07).[2] 唐韬. 心血管病人出院后治疗延续的护理关怀[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09).[3] 魏秀荣,王兰珍.对心血管病人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05).[4] 张波.心血管病人运动锻练的理论依据(摘要)[J].湛江医学院学报.1988(02).
论文作者:何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6
标签:病人论文; 心血管论文; 夜间论文; 护士论文; 患者论文; 病情论文; 语言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