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在职研究生 北京 100044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原有的自然地貌和自然景观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不透水面积的激增使得城市水循环系统和和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而城市绿地系统,是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和恢复城市水循环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分析雨洪控制利用的“源头滞蓄入渗、中途传输、末端调蓄”的三个环节,阐述绿地中雨洪控制与利用的机理。
关键词:绿地系统;雨洪控制与利用;生态环境
1、城市绿地中雨洪控制的效益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通过城市园林绿地中适当的雨洪管理技术措施来控制利用雨洪会带来诸如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效益。
生态效益
可减少雨水径流量,控制雨水径流污染,能够涵养和补给城市地下水,改善流域水文循环,利用园林绿地中的河湖水体、沼泽、湿地、雨水花园等可以调节气候,维持碳氧的平衡,提高居民生活健康水平,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城市饮用水源,保障城市水系健康,高效率利用土地资源。
城市园林绿地作为调蓄雨洪最主要的载体,在城市园林绿地中来控制利用雨洪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通过设计合理的城市绿地率和有效的园林绿地空间结构,形成城市调蓄雨洪的整体格局,尽可能多的利用雨洪资源,以解决雨洪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把雨洪资源滞留在城市中的同时又能够及时补充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恢复和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相对于传统的管道排水方式,在园林绿地中强调雨洪的控制利用,是雨洪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最为经济、最快捷、最广泛、最见成效的途径。
经济效益
有效减少城市绿地的用水量,降低城市管理运营成本,可促使区域土地增值、促进区域良性发展、降低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能源消耗及保护年久的管道等基础设施。
社会效益
能够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增加居民与“绿色”与“水”接触的机会;提高绿化率及增加绿色空间,改善人居环境,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能增强公众的节水和环保意识。
城市绿地中雨洪控制利用方式
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源头——雨水滞留渗透
源头的径流削减,控制日常的较小降雨量,是见效最快、效率最高的。生物滞留技术在城市绿地中应用可以大致划分为如下几种控制利用形式:
下凹绿地
将花坛(池)、草坪置于地面以下5-20cm 左右的坑洼地中,树木植于地面以下30~50cm 的坑洼地中,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硬地。植物产生的表面粗糙度也可降低径流速度,在土壤渗透能力差的地区,下凹式绿地可以与多空管系统或排水明沟结合。同时能及时回渗、涵养地下水,不能及时下渗的雨水可由溢流雨水口排放到城市雨水管道。
屋顶花园
现代意义上的绿色屋顶是随着城市密度的增大和建筑的多层化而出现的,是城市绿化向立体空间发展,拓展绿色空间,扩大城市多维自然因素的一种绿化美化形式。
透水铺装
绿地中道路和场地铺装也是重要一环。降低城市不透水面积的比例,可以增加 径流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改变径流路径,从而在径流量大小、频率及时间上对雨水资源进行管理。
中途——雨水传输汇集
未能入渗的雨水通过这个环节传输到水体或污水/雨水处理厂。传输径流主要有地下管道和地表明沟两种形式,其中与绿地系统结合紧密的有植草沟、旱溪、绿道等形式。
植草沟
通过沿道路、房屋等条形的地块建设生态草沟是缓解城市排水管网压力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在雨洪来临时起到一个临时存储雨水的作用,存储不了的雨水再通过溢流设施汇入城市雨水管网,生态草沟在枯雨期也是一个绿色基础景观设施,形成了一个干和湿动态变换的生态景观。
旱溪
旱溪是模仿天然溪流形态与构成要素,溪床呈蜿蜒线性布局,用以传输、净化雨水的造景设施。旱渠在水文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规划中应予以保留,可通过在底部散置卵石与石块来降低径流速度,对周边植被进行养护,可起到降低流速、净化水流的作用。结合绿地系统,营造开放的排水系统,增加景观效果 的丰富性。
小水系
小水系常常作为绿地景观中的重要元素而存在。从水文过程来说,如果岸线、地形等因素允许,水系在雨水径流过程中可以起到暂存、错峰等作用。水系周边区域的径流可经过滨水防护绿带渗透、净化后汇入水体。
绿道
绿道可结合带状绿地、水系等线状绿地设置,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引导水文过程的同时,有利于更好地 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交往空间和组织城 市慢行系统。
末端——雨水受纳调蓄
调蓄水塘
分为干塘和湿塘。干塘的植物需要抵御周期性的水淹并可以在长期干旱条件下良好生长,水陆两栖类的植物以及一些耐湿观赏草等可以种植在干塘中。湿塘长期维持一定的水位,是非常好的一种生态水景观,植物的选择可参考雨水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
湿地
随着生态理念的传播,人们都意识到了湿地的重要性。湿地是天然的储水系统,可以在暴雨和河水上涨时储存降水,之后又可均匀的把径流放出,减弱对下游的危害。同时,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池补水,可以保留营养物质、作为动物栖息繁育的场所、净化水环境,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意义重大。
雨洪公园
雨洪湿地公园是建立在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结合运动健身、旅游休闲、游玩观赏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同时发挥着调蓄洪水、防止土壤沙化,改善生态环境 多种功能的城市绿地。
除以上措施,可以在园林绿地中应用的还包括蓄水池、干井、过滤树池、雨水收集桶、过滤带、植物缓冲区、自然分流、渗滤沟等小型措施。这些小的具体的技术措施最终的目标都是把雨洪资源分散滞留在场地中,以实现实时实地地控制利用雨洪资源。
21世纪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的根本目标,不仅要形成良好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良好生活方式的场所--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城市绿地的光明之路就是科学合理地做好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和建设管理,这将是发展园林城市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
[2]吴云霄.重庆市主城区主要绿地生态效益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闫攀,车伍等.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构建城市良性水文循环[J].中国园林.2013,02:32-37
[4]何卫华,车伍.城市绿色道路及雨洪控制利用策略研究[J].给水排水,2012,38(9)
[5]张伟,车伍,王建龙,等.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中国给水排水,2011,27(4):22-27
论文作者:匙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绿地论文; 城市论文; 径流论文; 雨水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湿地论文; 水系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