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视野下高校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探讨论文

“双一流”视野下高校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探讨论文

“双一流”视野下高校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探讨

高 墅

(唐山学院图书馆,河北唐山 063012)

摘要 :近年来,学科建设与发展逐渐受到政府、高校与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双一流”政策的提出,一流学科建设更是高校需要重点抓的工作。如何通过图书馆有效构建精准学科服务,已经成为诸多高校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简单介绍“双一流”和精准学科服务,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际情况,并就如何在“双一流”政策背景下强化精准学科服务展开探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双一流”;精准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对高校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而在建设一流学科的要求下,当前的学科服务已经很难满足高校发展需求,无法为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的建设提供有效支持。究其原因,还是当前的学科服务精准性偏低,使其实际服务效果大打折扣,难以满足一流学科建设对信息、数据资源的高标准需求。因此,发展精准学科服务已然是高校图书馆近年来的主要工作。

1 “双一流”和精准学科服务概述

1.1 “双一流”

所谓“双一流”,实际上就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战略及目标。这一战略于2017年被正式提出,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尤其是重点、先进大学建设发展的重要参考和整体战略。毫无疑问,“双一流”的建设与实现,将大幅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并能将高等教育提升到世界级的水平,从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实力、综合文化实力乃至国际竞争力。可以说,“双一流”政策是推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过渡的核心战略。尤其是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双一流”更是强化我国高等教育和世界接轨的关键所在。

1.2 精准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是当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其基本内容可以理解为图书馆向高校科研及教学等工作提供信息数据相关服务。而学科服务的实现,需要图书馆服务模式及管理人才的双重支持。就服务模式来看,学科服务与传统的文献服务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其核心在于向特定学科及专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不再是简单地提供相应文献资料。就管理人才来看,学科服务意味着学科馆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图书馆管理及服务能力,更需要具备一定学科背景,能够为特定学科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相关服务。至于精准学科服务,就是更加强调服务的精准性,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精准了解用户实际需求,并能结合用户情况提供专业化且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1.3 “双一流”背景下发展精准学科服务的必要性

一流学科建设是发展一流大学的基础与核心。纵观世界上任意一所一流大学,其一流学科的数量都较为有限。这是因为大学资源始终有限,不可能具备建设全一流学科的人力与财力,只能将资源集中起来,重点建设和发展部分学科。因此在“双一流”政策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当以部分一流学科的建设为基础与核心,集中人力与财力,推动部分学科的稳定发展。

2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2.1 学科服务起步晚

从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起步晚是学科服务建设发展的一大特点,在1998年才开展学科服务试点建设工作。相较于美国等高等教育强国,我国在学科服务方面的发展显得较为落后。而就政府公布的“双一流”高校名单来看,这一现象依旧存在,部分高校甚至没有提供学科服务。而开设了学科服务的高校,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只提供信息,不提供服务的情况,和传统文献服务并无明显差别。

2.2 学科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郭永旺:政策方面支持、抓好绿色防控、抓好农药试验示范推广、抓好新型植保机械示范推广、抓好专业化统防统治、抓好安全科学用药培训与指导、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与治理。

地球膨胀论的首要观点源自对地球模型的简单操作——将隔离的大陆在模型上滑动。让科学家感到烦恼的是:他们发现,如果不在大陆边缘处留下难以解释的巨大间隙和大范围重叠的话,就不能将泛大陆重新组合在一个实际大小的地球上;但是,如果在比地球小60%的球体上模拟组合各块大陆,这些大陆就能没有缝隙地接合在一起。

2.3 学科馆员人才缺乏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在“双一流”背景下,精准学科服务对学科馆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是在专业素养方面,学科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技能,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其次是在职业素养方面,学科馆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科研精神等与学科服务及学科建设相关的良好素养。而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学科馆员的综合素养并未达到相应标准和要求,呈现出学科馆员整体素养偏低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精准学科服务的建设发展,不利于“双一流”建设与实现。另外,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足够吸引人的福利保障,更导致学科馆员岗位难以吸引优质人才。

2.4 精准学科服务建设与提供不足

辽宁省地貌结构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山地、平地、水面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8%、33%和9%,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布于东西两侧。地貌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辽宁省是山洪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近年,受极端灾害性天气及经济社会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山丘区洪水、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毁,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山洪灾害已成为辽宁省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强山洪灾害防治也成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在“双一流”背景下,学科服务必须要逐渐实现向精准学科服务的过渡和转变,进而为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的建设提供有效支持。然而就实际状况来看,当前大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学科服务水平都与精准学科服务存在一定差距。首先,部分高校的学科服务理念更加强调以图书馆为核心的资源管理和建设,从本质上来说与传统文献服务的差别并不大。但是精准学科服务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强调以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其次,大部分高校的学科服务内容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叠性,基本上都是简单的信息提供与平台建设,并没有结合用户实际需求进行适当创新和调整。最后是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的建设发展较晚,无法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服务内容与形式。

3 “双一流”视野下高校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策略

3.1 完善精准学科服务体系

精准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核心的,其关键在于精准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因此,深度了解用户情况和需求,是“双一流”高校发展精准学科服务的关键所在。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高校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依靠海量数据分析,对用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准确了解和研究,甚至做到比用户还懂用户。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也能充分提高图书馆信息、数据检索、处理等方面的水平,进而为精准学科服务的实现提供稳定支持。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访问、浏览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数据清洗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筛选,确保数据拥有足够的价值。然后通过相应的技术和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最终得到可视化结果,从而对用户行为及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在了解用户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图书馆可以结合用户需求,探索出更加适合用户的精准学科服务,促进一流学科建设的进步发展。

学科服务的开展需要高校图书馆以健全而完善的体系作为基础。就目前来看,“双一流”高校普遍在这方面存在不足。首先是在服务机制上,很多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都存在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与“双一流”建设的需求存在明显矛盾与冲突。其次,部分高校的学科服务内容不够完善,通常只包括一些较为简单的服务信息与方式,如学科馆员信息、信息检索、平台建设等,实质性的学科专业服务较少。最后,大部分高校都欠缺健全的服务管理机制,从而导致学科服务工作很容易陷入一片混乱,严重影响实际服务质量与效率。

3.2 深度了解用户情况和需求

毫无疑问,“双一流”高校要想发展精准学科服务,必须要对相应体系加以健全和完善。对已经开设学科服务的高校而言,其需要结合精准学科服务需求,对现有服务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而对尚未开设学科服务的高校来说,积极借鉴和参考成功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构建相应的服务体系就是当前的重要工作。总的来说,精准学科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主要是从服务机制、内容平台及管理机制三方面展开。就服务机制来说,高校图书馆需要在建立学科服务统一制度的前提下,针对特定学科制定更具深度、更加高效的服务机制,强化精准服务优先权,确保资源能够优先集中于一流学科建设的精准服务上。而从内容平台上来看,高校不但需要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对服务内容加以创新和优化,更需要对精准服务平台展开深度建设。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包含所有信息、内容、资源的平台,支持用户的各种使用情况,同时通过该平台深度分析用户行为,将为精准学科服务的实现提供稳定平台。而在管理机制方面,高校应当充分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管理技术和对应管理规范,从而优化管理流程,强化管理状况监测,促进管理效果的不断改善。

3.3 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精准学科服务的开展,需要高素质的学科馆员人才队伍做基础保障。因此,各高校应当积极落实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工作。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适当招聘一些优秀的综合性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的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知识与技能,同时还需要特定的学科背景和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在短时间内填补学科馆员岗位的空缺。其次,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加强对现有学科馆员的培养与考核,从各个层面对馆员进行培训。在专业管理与服务方面,由于高校学科服务发展尚不成熟,所以部分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能力较差。对此,高校应当积极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全面提高馆员的学科服务能力。而在学科知识的培养方面,在岗学科馆员大多具有相应的学科背景,掌握基础甚至较为深层次的学科专业内容。但是在时代快速进步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科的发展速度都得以提升。因此高校需要积极强化学科馆员的学习能力,确保其掌握最新的学科信息与知识,从而为精准学科服务的有效实现提供稳定保障。在信息技术方面,学科馆员应当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水平,能够灵活应用电脑等设备开展服务工作。高校需要一面落实信息基础建设工作,一面对学科馆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加以培养。

3.4 发展个性化精准学科服务

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发展个性化精准学科服务,是彻底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路径,也是推动“双一流”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鉴于个性化定制服务是精准学科服务的最高点,同时也是最难实现的一点,高校应当在构建服务体系时就将其作为发展目标。而在实际开设精准学科服务时,高校图书馆则需要加强实践与探索,不断缩减实际服务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应用到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外,还需要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依靠神经网络算法的学习能力,大幅提高信息的实际处理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向不同用户推送相应的学科服务内容。这可以视作精准学科服务的基础形态,高校要想推动“双一流”的实现,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功能。依靠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高校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不同用户提供专门的定制化服务系统,用户能够通过在该系统中的行为操作,实现定制化系统的更新,从而使其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

3.5 优化精准学科服务管理

精准学科服务管理是决定实际服务效果的关键所在。实际上,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学科服务,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同时需要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长远发展的基础。对此,高校必须要通过合理的管理,确保该服务能够持续发展,为“双一流”的建设发展提供长久支持。其中,用户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高校需要在对用户群体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二八定律”等,构建更加合理的用户管理模式,将用户划分为多个群体及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用户指定更加精准的销售管理策略。如此一来,学科服务的精准性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服务所带来的效益也将充分实现最大化,保障长期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双一流”政策的提出与践行,“双一流”高校需要积极发展精准学科服务,从而为一流学科乃至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支持与保障。对此,高校应当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深度了解用户情况,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发展个性化精准学科服务,优化服务管理,进而从各个层面为精准学科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推动“双一流”建设进程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王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

[2]肖希明,尹彦力.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建设,2018(4):79-84.

[3]储节旺,汪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精准服务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8,325(07):109- 114+129.

[4]赵雪岩,彭焱.“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拓展与深化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9(C)-0147-02

作者简介: 高墅(1965.4-),女,辽宁鞍山人,唐山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读者服务,信息资源共享

标签:;  ;  ;  ;  ;  

“双一流”视野下高校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