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线电视发展概况_有线电视系统论文

世界有线电视发展描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线电视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线电视是以光缆、电缆作为信号收传载体,将收到的地面开路发射、卫星、微波或其他电子发射系统发送的信号,传送到地区性的有线电视分配中心进行重新播放的、综合性的、密封的信息收传系统。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在本世纪40年代——即无线电视出现不久就诞生了。当时,美国政府在世界上最先将发展有线电视提到议事日程,并很快进入研究、使用阶段。60年代,有线电视便大踏步走向欧洲、走向亚洲,进而走遍全世界。它与老大哥无线电视一道,紧紧地包裹着我们这个星球,使之成为一个“电视村”。

一、发达国家有线电视的发展概况

⒈美国

本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有线电视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一些地处电视频道较少的中、小城市,纷纷建起有线电视台,转播远距离的大城市电视节目。70年代初,由于卫星广播的出现,加上开通了有线电视节目供应的渠道,有线电视的发展速度更为快捷。80年代以后,美国的有线电视达到了空前的普及率。下面是1993年8月底统计的美国有线电视入户情况的有关数字[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有线电视无论从机构设置上看,还是从频道容量、节目种类上看,都已渐趋成熟。

从机构设置上看,美国有线电视行业可分三大部分:一是有线电视公司,即有线电视系统的拥有者和经营者。每个公司都可能拥有多个有线电视系统。二是节目公司,即有线电视系统的节目提供者。节目公司包括的范围很广泛,既可以是专门为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节目的节目制作公司,也包括其他提供节目源的公司。目前,专门为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节目的全国性节目公司就有110多家,区域性节目公司有近30家。三是工业部门,即为有线电视台提供技术装备的工厂企业。这三大部分互相依赖,关系密切。

从频道容量上看,在美国,频道数在50个左右的有线电视系统占绝大多数(达65.26%)。众多的收视频道,为观众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由于频道容量大,为有线电视提供节目的公司数量多,提供的节目多,美国的各有线电视台的节目来源丰富,节目种类多。

⒉加拿大

加拿大的有线电视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现在,在加拿大的绝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城市,都可以收看有线电视节目。全国拥有的有线电视系统达到1800多个,有线电视的入户数超过90%。下面是该国1992年统计的有关数据[2]:

从上表可以看出,加拿大的有线电视入户数1992年超过80%,比美国当时的水平高出近20%。其他几项指标,按其人口计算,也都在美国之上,可见其有线电视发展之迅速。

在有线电视的发展模式上,加拿大的情况与美国相似。其机构设置与美国完全相同;传送方式基本上采用多轴电缆传送,这一点与美国别无二致。在管理制度上,加拿大也基本搬用美国的做法,让市场来调节。政府只对有线电视机构进行宏观管理,主要是进行执照管理和制订有关法规、标准、政策等。

⒊欧洲各国

欧洲各国有线电视的起步与发展,在时间上晚于美国和加拿大,但是随着卫星广播节目的增加与扩充,近几年来发展速度加快,并开始进入普及阶段。下表是《电缆与卫星》杂志1991年公布的有关情况[3]: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欧洲各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并不平衡: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由于经济比较发达,加之政府的鼓励与支持,有线电视的发展速度相对快些;希腊、保加利亚、葡萄牙、罗马尼亚等国,由于种种原因,有线电视发展较缓慢;葡萄牙和罗马尼亚两国到1991年为止尚未开通有线电视。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在德国、英国、法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也明显地表现出来。德国的有线电视的入户数到1991年底达到9349000个,占全国电视用户数的26.8%;而到同期为止,法国和英国的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占本国电视总用户数的3.32%和1.96%,差别悬殊。

应当指出,自1993年初欧共体实行市场联合之后,欧共体的主要国家对广播采取了开放政策,结束了公共广播独占的时代,放手让各类所有制形式的有线电视、民办广播和卫星广播发展。各国还对开办有线电视的资金进行必要扶持。这些措施必将有力地促进欧洲各国有线电视和其他广播事业的发展。

⒋日本

日本的有线电视诞生于电视广播开播的第二年(即1955年)。后来,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有线电视的播出频道不断增加,设备不断完善,入户率不断提高,总用户数在全国电视用户数中的比例数呈迅速上升之势,到1994年底已达800万个,占全国电视机用户总户数的24%。日本的有线电视网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到1992年底为止,全国共有有线电视网56000个。其中,近半数是小于50个用户、没有自办节目的小网;大于500户、领取批准许可证的大网只占极少数;规模在50到500户之间的中等网占了一半,这种有线电视网只须向管理部门备案即可经营,还可以自办节目。

在日本,超过一万个用户、拥有5套以上自办节目的大型有线电视网被称为城市型有线电视网。经办这种电视网的有线电视台被称为城市有线电视台。这种电视台近几年在日本发展较快,到1994年底已达到146个,平均拥有27.2个频道,播出效果好,播出节目丰富,是日本有线电视的主体。

应当指出,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有线电视近几年也发展迅速,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一一详述。至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较慢,有线电视事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入户率不高;部分第三世界国家,至今尚未建立有线电视网,有线电视业目前尚未起步。

二、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

⒈大陆地区:

我国大陆地区的有线电视事业起步较晚,从开始投入研制时算起,到现在才30多年。但是,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加上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积极努力,我国大陆地区的有线电视事业发展很快,影响较大。

我国大陆地区的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大体经历过以下几个阶段:

(1)探索与准备阶段(1964年—1972年):在这一时期广播电视科研部门和电子工业部门配合,对有线电视体制、技术系统和设备器件进行研究试制,并建立了一些小型试验系统,为以后的有线电视事业的起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2)共用天线系统进入实用化阶段(1973年—1981年):在这一阶段,为了提高有线电视的接收质量,一些城市高层建筑上建立高频VHF共用天线。北京饭店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是我国第一个CATV系统。该时期末期少数位于大城市远郊的大型企业建起万户以上规模的有线电视网,如当时的北京燕山石化总厂的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其规模达万户以上。

(3)共用天线系统向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过渡阶段(1982年—1990年):1982年国家建设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出文件,要求在城市建设工程(包括民用建筑)中将共用天线系统列入建筑工程设计之列并可将费用计入基本建设成本。这一政策,促进了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企业有线电视系统发展尤为迅速,行政区域有线电视系统也在广东、浙江、湖北、四川等地的中、小城市开始建设,1990年底用户总数超过1000万户。

(4)有规划、有步骤的发展阶段(1990年以来):1990年11月2日国务院“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管理的有线电视事业走上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按章建设、依法管理的有序发展道路。到1994年10月底,全国正式批准建设的有线电视台达1100座。据统计,从1990年到1994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迅速上升,详细发展情况见下表[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我国大陆地区,近几年来,有线电视用户正以每年500万户的速度持续增长,年增长幅度为20%左右。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有线电视节目通过卫星与全国有线电视联网后,我国的有线电视网无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有线电视网。预计到2005年,我国大陆地区的有线电视用户将超过1亿个。

应当指出,我国大陆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目前主要在人口集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发展,广袤农村的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则相对缓慢。下面是我国大陆地区部分城市到1994年底为止的有线电视发展情况[5]:

综观我国大陆地区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无论是有线电视台的增长速度,还是有线电视网覆盖面的扩大幅度,抑或是有线电视的入户率,90年代以来都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这种涨幅是经济发达国家从未有过的。

二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体制。各有线电视台在建台中不断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都能根据当前的实际需要和所具备的条件,同时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体制,在技术上起点较高。

三是行政区域联网,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在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有线电视管理规定》和稳定、协调、科学地发展有线电视事业的建设方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按章建设,依法管理。如江苏、浙江、广东、甘肃等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在省广播电视厅主持和组织下,从省到县、乡、镇,对有线电视进行总体规划及工程技术方案论证,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使本省有线电视事业实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管理。

四是从城市扩展到农村。目前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乡镇,有线电视建设悄然兴起。据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省的调查,大约40%的乡镇正在进行有线电视建设,有30%的乡镇酝酿建设。可以预料,在不远的将来,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广大农村,有线电视事业会像目前各大中城市一样迅猛发展。

⒉台湾地区:

在我国宝岛台湾,已经诞生20多年的有线电视,近几年来也有不少新发展。

有线电视业往往以共用天线电视(MATV)为开端,台湾也不例外。1962年4月台湾电视公司开播,1969年与1971年“华视”和“中视”也相继开播。为了解决部分多山、边远地区对台湾三家电视台节目收视不良的问题,1968年首先在台中、花莲等地,有些电器行业者应电视机客户安装天线的要求,在高处架设一副共用接收天线,再用同轴电缆把电视信号传送到需要接收的人家,这实际上就是台湾有线电视的起源。

70年代中期,录像机开始大量引进台湾。有些台湾商人受到共用天线电视的启发,也架设电缆将录像带节目传送给用户,从而成为台湾三家电视台以外的所谓“第四台”。这种私营的“第四台”,据说最早出现在1976年的台北市近郊,当时一般开设两个频道播放录像。由于属于非法架设和运营,领不到执照,这些台只能暗中活动,成为台湾的“地下电视台”。“第四台”从电缆到硬件设备都较社区共同天线简陋得多。但它的出现,适应台湾电视观众多频道选择的需求,加上经营所得利润可观,所以很快就发展到台湾各地。[6]

台湾有线电视24年来的发展史,实际上是私营的“共同天线”与“第四台”激烈竞争,争夺台湾CATV市场的历史。“共同天线”在多山、靠海地区基础稳固,深受当地居民欢迎;而“第四台”是以播放限制级录像带起家的,它为都市居民提供了更多频道选择的机会。因此,“第四台”在城市中的订户比“共用天线”略占上风。在竞争中,“共用天线”是以技术取胜,而“第四台”则以节目为号召,用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受众。

有线电视的崛起,对“台视”、“华视”、“中视”等三大无线电视台来说,并非是好消息。有线电视不仅为它们带来了竞争与挑战,而且造成了它们收视率的降低、区域市场的传播减弱、广告收入流失、节目成本增加、人才外流等问题。在竞争中,有线电视业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地盘,用户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台湾目前“共用天线”订户有60~70万,“第四台”订户有30~40万;此外,由台湾民进党政治人物经营的“民主台”有订户6万(“民主台”是一种增设有政治频道的“第四台”)。因此,有线电视总订户已达一百多万[7]。

由于台湾省“有线电视法”的出台,台湾的有线电视业已经完全合法化了。这必然进一步促进有线电视业的发展。一些有雄厚实力的财团,如“和信集团”、“博新公司”、“力霸集团”等,近年来纷纷投入巨资经营有线电视业。以经营信托和水泥起家、年收益颇丰的“和信集团”,几年前便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投资十多亿新台币购买了五六十家有线电视业者,拿到了60万户的控制权,市场占有率占全台湾有线电视用户的三分之一。目前,和信集团正式成为台湾有线电视界跨系统经营的惟一一家,其实力已稳坐台湾有线电视世界第一把交椅。“博新公司”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已在台中、南投、屏东、台南、高雄、新店等地发展合作对象,已经掌握了二三万个订户。该公司的资本额为四亿新台币,计划在近几年内发展到40亿新台币,也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有线电视竞争者。在提供节目的频道经营方面,“和信集团”已有相当的发行力,可提供五个频道的节目。可与之抗衡的只有实力雄厚的“力霸集团”,它目前共经营8个频道,3年来投入资金超过3亿新台币。这场愈演愈烈的竞争,必将进一步推动台湾省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促进有线电视节目的繁荣。

⒊香港地区:

香港地区的有线电视业起步较晚,其第一家有线电视公司——威豪福电缆电视有限公司,1993年10月31日才开始正式挂牌,但开始运营的第一天,该有线电视网络已联通了15万户家庭。目前,该公司开办有20多个频道业务,计划到1996年底拥有150万个用户。绝大多数香港居民现在都已成为该公司的订户。该公司已经获得12年的许可证,向整个香港提供多频道的电视业务。香港有线电视业的出现,打破了多年来香港只有两家商业电视台(即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和亚洲电视有限公司)、四个电视频道的局面,丰富了电视的报道内容。可以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的有线电视事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三、简短的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有线电视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着。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作为其重要构成部分的有线电视,将逐步发展成为集广播电视、通讯数字信息、计算机及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全功能服务网”综合系统,以崭新的面貌步入未来社会。到那时,有线电视将不仅仅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而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大众服务网络了,其发展前途将无可限量。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它,积极扶持它,为它的发展创造条件,使我国的有线电视事业以更快的速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作者单位:程道才,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程小萍,武汉有线电视台新闻部)

注释:

[1][2]程轩:《美国、加拿大有线电视发展概况》,《世界有线电视》杂志1994年第2期

[3]转引自韩伟:《国外有线电视现状与发展动向》,《世界有线电视》杂志1994年第2期

[4][5]周才夫:《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趋势》,载《有线电视发展与新技术最新资料汇编》

[6][7]谢丰奕:《台湾的有线电视》,《世界有线电视》杂志1994年第1期

标签:;  ;  

世界有线电视发展概况_有线电视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