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书馆业务外包极端化的危害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危害性论文,美国论文,外包论文,图书馆论文,业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业务外包”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流行语,在图书馆界特别在国外图书馆受到普遍欢迎。业务外包即把本来应该由内部操作的大量事务性和部分技术性工作委托给外部企业或团体来完成。它的意义在于基本上不涉及管理权的问题,而且又能够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因素,有效地将各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实现科学化、专业化管理的目标,同时它又能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和改进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业务外包,可以集中精力更有效地完成本单位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早在七、八十年代自动化业务引进美国图书馆后,许多图书馆都选择把这项业务招标承包出去,以达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管理目标。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馆甚至把装订业务也以比馆内装订更低的价格承包出去。目前,美国图书馆已普遍将大量机械性劳务如清扫、保卫、拆包、贴书标、上下架等工作,甚至事务性工作如分编、数据库建设等交给专业公司来完成,完全体现了高效、低耗、优质的管理目标。
由于美国实行的是自由化市场经济,在市场法则、价值规律的支配下,经济效益必将置于首位。如今,少数投资商试图增加他们在图书馆市场上的利益份额,而把业务外包推向极端化。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里弗赛德县图书馆于1997年7 月把所有业务和管理都外包给一家私营商业公司,这种业务外包的极端化导致了图书馆的私有化,在图书馆界引起了很大的震惊。因此,在夏威夷,出现了图书馆员和公众强迫州立图书馆撤销外包给其他团体的采购图书合同的现象。
那么,图书馆业务外包极端化后究竟会有什么危害或后果呢?
首先,图书馆业务外包极端化后会完全改变图书馆公益性的性质,使图书馆公共性和开放性的准则发生根本变化。
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它的作用之一,就是为公众提供平等、无偿获取情报的机会,“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其核心任务是尽快把信息传递给公众。而业务外包极端化后必然意味着注重较少的公共责任感,追求更多的商业利润,使图书馆的一切基础业务和服务工作都以是否盈利为转移,高额利润成为衡量图书馆效益的唯一尺度,把赢利作为获取情报的条件,妨碍了情报机会的均等,导致对付不起钱用户的歧视,即有钱才能享受情报;有钱,图书馆才能对你开放,完全改变了图书馆的公益性准则,这对一个民主社会来说是不应当发生的。
其次,图书馆业务外包极端化后,将会引起馆员服务观念从“读者至上”向“金钱至上”的根本变化。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关于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声明中强调:图书馆员的特别职责是保证美国公民获得情报的自由和确保情报及思想自由地流向现在和未来的一代,即“读者至上”。而业务外包极端化后,随着图书馆工作以是否盈利为目标,馆员的服务观念取向必然变为“金钱至上”,谁有钱,谁出钱,才能为其服务。
第三,图书馆业务外包极端化后,将使教育功能和保存文化遗产职能随之丧失。
为了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在购书上必然会大量购进那些迎合。娱乐型读者需求的“热门书”和“畅销书”,而那些知识普及性读物和科研用书,由于读者量少,利用率低而被拒之馆外,这样势必影响图书馆藏书结构的合理性,造成藏书结构比重的失调,随之而来的是图书馆保存文化遗产职能萎缩以至丧失。读者工作将从主要为学习型、研究型读者服务转变为主要为娱乐型读者服务,从而改变了图书馆的学术性质。
结束语:美国图书馆的业务外包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从个别到普遍的过程,如今已发展到极少数图书馆的业务外包极端化并导致图书馆私有化的阶段。从它们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呢?业务外包是一种有益的方法,它有助于裁减人员、节省费用、时间,通常又不会受到额外任务的困扰。然而,业务外包的极端化会逐渐削弱图书馆业务的基本原则——以读者为中心。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我国图书馆现今大力推行业务外包,以进一步改善质量、提高效率的改革举措,重要的是在推行时要防止业务外包的极端化。
收稿日期1999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