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素质教育做好思想政治教材建设_素质教育论文

适应素质教育做好思想政治教材建设_素质教育论文

适应素质教育搞好思想政治课教材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思想论文,教材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建设如何搞好,我谈一点个人的想法。思想政治课教材非常重要,讲到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话,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一个最重要的特色。在意识形态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是截然不同的,首先体现在政治课里面。我们的政治课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学说、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规范教育的很重要的课程。请同志们来研究我们的新教材除了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色之外,与我们以往的政治课教材相比,是不是也应该有新教材的特色?新教材的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可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不仅仅从教材方面要研究,从课程标准方面也要研究。

建设一套新教材总是要继承过去教材的优点,要在过去一些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发展,形成新的教材。要有所继承,但是更要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形成新的特色。

我们这套教材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些同志对素质教育还有不同意见,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继续讨论,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到底恰当不恰当,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应当怎么搞法?可以研究。但是从目前来讲素质教育的提法比较符合我们多年来对中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愿望和要求。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批片面追求升学率批了多年,教育部60年代就在东北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到80年代中期,教委党组提出还要深入地批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批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方针落实不了。当时成立了一个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国家对策小组,组织了一二十个人,到各地搞调查研究,提出一个国家报告,好多报纸都摘要登出,中国教育报和中国青年报全文登出。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批了多年,看来收效不是很大,而且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对批片面追求升学率比较反感,认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只是教育问题。板子都打到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屁股上,是不公正的,而且解决不了问题。问题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人事干部制度的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深化才能逐步得到解决。我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另一方面,批片面追求升学率之所以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还在于只是批判,只是破,没有立,没有提出一个为大家能够接受的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很多校长和教师觉得批片面追求升学率也讲得有道理,但是到底叫我们怎么做,却没有回答。近几年集中基础教育界的很多有识之士的意见,逐步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效果出乎意料之外。对素质教育的概念,中小学的校长、教师比较欢迎,能够接受,而且主动考虑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来实施素质教育、完善素质教育。这一点使我想到还是要有破有立,要有新的东西去代替旧的东西。你说旧的东西不行,你就得组织力量去探索新的东西,而且要证明新的东西比旧的东西强,能够为大家接受,新的东西才能够立起来。

回过头去看,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当中已经提出素质教育的问题,但是没有用素质教育的概念,而是讲我们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此后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件、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还有几届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地都提出这项任务,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为提高国民素质而努力。既然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于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后,逐步地形成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要为在中国实施素质教育而努力。这个概念我认为是比较好的。作为“素质教育”的对立面就是“应试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较,素质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更加符合义务教育的要求,符合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有不同意见,我还是赞成提“素质教育”的口号。不管这个口号是不是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提出这个口号就意味着要求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一次比较大的改革。只要大家能够接受,能够从各个方面去探索,那么这项改革会越来越向深层次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会越来越丰富,素质教育的概念会越来越准确,越来越科学。不要仅仅把素质教育看成是一个口号,应该把它看成是教育思想的一场变革,如果引导得好,会形成教育思想领域里一次比较深刻的变革。

这场变革必然要影响教材建设。思想政治课教材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要请大家研究。同志们经过各个方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在形成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有新意,能够从当前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出发,能够从我们的国情出发,从中国的社会实际出发,按照这个路子是能够把教材编好的。当然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坚持按这个体系搞下去,就会编出一套或者几套质量比较高的教材。我记得义务教育教材是从1986年开始编写,到1992年开始试用,当时人教社做了一些调查,了解到对新教材的反映是比较好的。有的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说,以前的政治课学生不愿意上,(当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也有教材方面的原因),新教材出来后,他们发现学生爱看政治课教材。上数学课或物理课时,学生偷看政治课教材,这个现象不一定是好现象,学生应该用心听讲,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政治课教材的可读性比以前提高了,学生愿意看。我想越是要求教材的水平高、质量高的话,就越要贴近社会的实际和学生思想认识的实际。

这里面牵涉到如何处理好政治课培养知识与培养能力及提高觉悟的关系。思想政治课的几个方面的任务都是要完成的,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课知识体系),要培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社会等方面的能力),还要提高觉悟(通过提高思想觉悟规范行为)。我们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这些本来不是矛盾的东西,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出现矛盾,所以认识还需要统一。曾经有一个阶段,有的同志提出过淡化政治课的观点,认为政治课都是说教。也有的同志提出过政治课不应该担负改造世界观、改造思想的任务,认为政治课主要就是传授知识,传授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认为政治课的改革是要完善它的知识体系,而不应该强调政治课要提高学生的觉悟,或通过教育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这些观点在前几年都见诸报刊的文字上。我们在这些问题上还要进一步统一认识。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强调用理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落脚点还是要放在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解决实际问题上,要落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西方的一些哲学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观点:知识即美德。我想,“知识即美德”是不全面的。当然有了知识,知识水平越高,可能文明的程度也就越高,可能德行也就会更好,这种总的趋势应当是承认的。但是知识毕竟不等于美德,我们可以用很多事实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那些假冒伪劣的东西,那些黄色的书刊和音像制品,还有农业科学研究所贩卖假种子,一些企业用高科技去搞冒牌产品等等,你说他没有知识?是有知识而没有美德。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我们的教材肯定要讲知识,但是知识讲多少?我们平常讲的“知识点”怎么安排?这些应该有所研究。讲知识一定要跟讲能力培养、讲觉悟提高、讲行为规范联系起来,用理论去指导行动。中小学的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应该把重点放在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道德能力以及平时的行为习惯的规范上。要在这些方面下大功夫。

我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某地一所大学,一个学生在理发室因排队先后次序的问题与另一个学生发生争吵,怀恨在心,伺机捅了那个学生一刀,结果被判刑。据学校反映,这个学生在中学还是尖子生,学习成绩很好。这使我联想到日本人的文明礼貌。他们那里有这样的现象,有人踩了别人一脚,踩人的人和被踩的人都说:“对不起!”我上面说的那两个大学生,如果互相能够谦让一下,任何事情就不会发生了。两个都是大学生了,不是没知识,是没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这件事情使我想到礼貌是非常重要的。

从日本访问回来以后多次开会,我都强调要把文明礼貌放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位置去抓。礼貌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我去日本的桂离宫(日本天皇的一个离宫),看到里边两个楼的名字都是以李白的诗句命名的,墙上还画着竹林七贤的故事。中国的文化对日本影响很深,他们对孔夫子很崇敬,年长的人还能背《论语》,中国古代很多的礼仪规矩现在在日本还有所保留。我们这里保留的不太多,因为我们批孔批了好几次。但是“礼”还是很重要的,封建礼教有它的负面作用,有应该批判的方面,如“三纲”、“贞节”等;但是“礼”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制度却是不可抛弃的。人和人之间总还得有一点规范。可以用法去规范,但不能什么事情都用法去规范。如果什么事情都用法去规范,动不动就判刑,那也是不行的。很多行为不触犯刑律,用法去规范毕竟是少量的,大量的则要用礼去规范,用道德去规范,所以礼不可完全否定。孝敬父母、尊敬教师、友爱同学、兄弟友爱、夫妻和睦,这些礼比较好地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一个国家到了没有礼貌的程度,什么都要用法去治就很难奏效,因为你判不了那么多刑。用法去规范只是对少数人的,用道德、用礼、用文明去规范是对大多数人的。前面讲的那两个大学生如果从小养成了礼貌的习惯,能够用礼貌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就不至于酿成一个被杀伤、一个被判刑的严重后果。

我想知识、觉悟和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是:要有知识,要有理论作为指导,我们的政治课教材要形成自己的知识和理论的体系;但是分量不要放得太重,重点要放在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面。

再一个方面就是要遵纪守法,道理也是同样的。我前不久看了一个材料,学政法的学生明知故犯,违法。关键是有法律知识以后,还要把法律知识变为一种守法意识,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应该做为我们的目标,做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建议我们教材的体系,小学着重是文明礼貌教育、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以“五爱”为中心来进行。我们小学阶段的教学要点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到初中阶段,一年级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对待社会,正确认识自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二年级主要是法律常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我非常赞成初中阶段强调一下爱国意识和公民意识:一个是爱国,一个是要做合格的公民。如果我们的国民这两种意识都很强,社会上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就会大量减少,文明的程度、凝聚力、社会的责任感会大大增强。公民意识包括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社会责任感,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同志提醒我要强调一下民主意识,这个问题我觉得提得是对的。同志们只要到目前的农村去做一些考察,你就会发现不少干部和群众民主意识十分差。干部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乃至于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一套。人民内部有了矛盾,不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于是矛盾激化,造成刑事案件增多。这是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这与我们国家封建社会延续时间太长、影响太深有一定关系。如何从目前在中小学的这一代人开始,加强民主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是很重要的问题。民主意识,主要是要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不能以我为中心。社会是由集体构成的,要增强集体主义观念,要从小培养初步的民主集中意识。现在独生子女多,家庭环境不利于培养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很容易形成以我为中心这种思想观念。可能有一部分家长能够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但很多家庭都是对孩子非常溺爱,对孩子什么要求都满足,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很可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也就是不难理解的事了。初中三年级学社会发展常识。讲一点社会发展常识,初步地懂得一点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发展的规律,培养一点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非常需要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初步地掌握这些知识和观点以后,如何来认识当今的社会,通过教学、训练和讨论,解决一些认识问题,提高一些觉悟。高一是经济常识,高二是哲学,高三是政治常识。总的看,这些内容具有针对性,如何完善,需要大家集思广益。

如果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作为教学基本原则的话,如何解决考试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考试对政治课的教学所起的作用不太好,没有考试又不行。由于不正之风的影响考大学实行推荐选拔也不行。所以只好靠分数裁决,还是分数决定命运。这样说把分数强化了,也就把知识强化了,把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到小数点以后,这正好与我们的改革方向产生矛盾。所以我们考虑要把政治课教材编好,把政治课教学搞好,从根本上还得解决教育评价的问题。高考怎么改也不能适应中小学教育评价的需要,它要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目的是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怎么能够满足全面评价中小学教育的要求呢?中小学现在是要普及,要面向全体国民,要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不应该淘汰他们。而高考是要选拔少数,淘汰多数。所以高考怎么改也不能解决中小学的评价问题。

所以中小学的教育评价不能依赖于高考的改革,必须建立中小学阶段自己的评价标准。我们向督导办提出:九五期间能不能够提出中小学阶段新的评价标准?提出新的评价标准以后,要通过培训省、市、县各级领导干部,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党政部门的干部,确立新的评价制度。以后评价中小学就不再用高考升学率去评价,表彰的学校、校长、教师,都应该是按照普及教育的要求,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品学兼优,面向全体为标准。现在有的地方开始这样搞。上海的南市区,把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等都定成分值指标,其中高考升学率的分值定得比较低,其他各项全面发展的项目分值定得比较高,然后进行评价。这样的导向是引导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视智育,真正把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了。我想要最后形成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的话,还有赖于新的教育评价制度的建立。将来政治课的教育怎么评价,恐怕也要考虑适应这个需要。

把政治课的教材建设好,对于培养四有新人、提高一代人的基本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发扬奉献精神,为我们下一代人素质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1996年3月25日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标签:;  ;  ;  ;  ;  ;  ;  

适应素质教育做好思想政治教材建设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