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的消亡_图书馆论文

论图书馆的消亡_图书馆论文

论图书馆的消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会消亡,这在过去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在今天,已隐隐约约地看到了这个图书馆人不愿接受的结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型文献大量增加,这个结论将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并最终被证实。图书馆人不会感到遗憾,更不会因害怕消亡而止步不前,他们将奋勇前进,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1 数字型文献必将替代印刷型文献

数字型文献一出现,就以极强的生命力展现在人们面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光盘、机读数据库等迅速扩展,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数字型信息最适合在网络中传播,使资源共享真正成为现实,四通八达的网络给人们利用信息带来极大方便。与印刷型文献相比,数字型文献有如下优点:

(1)出版简便,不需印刷,降低费用。 目前印刷型文献的印刷过程是先将文献录入到计算机中排版、校对,然后出胶片、制版,到胶印机上印刷、装订,最后到成品文献。印刷型文献要经过大批的销售商进行销售才把文献传播到读者手中。数字型文献则不然,只要将录入计算机的数字型文献传输到网络中,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使文献传播简单易行,减少了制版、印刷、运输、销售等环节,也相应降低了制作成本。

(2)节约时间。一本书从印刷装订到书店上架与读者见面, 时间约2个月。数字型文献直接输送到网络中,读者几乎在出版的同时就能看到文献全文,非常快捷。

(3)编辑使用方便。数字型文献可以反复无数次使用, 能随意节取编辑某一段内容。一篇文献,一条信息在网络中可以同时供许多人使用。这些都是印刷型文献难以比拟的。

(4)保护环境。纸质文献是环境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人们丢弃的垃圾中有1/4是废纸。数字型文献存储在磁盘中,不用时可随时删除,不留任何废物,删除文献后的磁盘仍可继续使用。所以用数字型文献可大大减少环境污染,使环境得以更好地保护。

(5)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人梦寐以求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在印刷型文献时代不可能真正实现。数字型文献可以快速方便地在网络中传输到世界每一角落,任何读者都可以迅速在网络中获取所需信息,从而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6)多项目查寻和全文检索

数字型文献不仅可进行书名、著者、分类、主题等项目的检索,还可在全文中用任意词或字进行检索,其灵活程度是印刷型文献所望尘莫及的。

(7)远程服务。 数字型文献通过网络可迅速传输到遥远的地方,使远程读者快速获取到自己所需信息。印刷型文献一是远距离查寻困难,二是传输不方便。

目前数字型文献存在的缺点是阅读不太方便,屏幕显示有细微的抖动且看着刺眼,容易使眼睛疲劳,所以不如看印刷型文献那样舒适、自然,这是一段时期内数字型文献尚不能完全替代印刷型文献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由于数字型文献容易复制,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比较困难,如何防止盗版,加强网络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前进中的新生事物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它们在发展中能够克服改正缺点,使自身更加完美。目前计算机已具有人脑的逻辑运算能力和存储记忆能力,这二种能力远远超过人的大脑。但计算机还不具备人脑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即不具备人脑的智能——思维能力。目前科学家正在从生物学角度揭开人类思维之谜,这将给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现代纳米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芯片的超微型化即将成为现实,一种像分子、原子般大小的光芯片、生物芯片使海量存储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制作成书本一样大小。在这种笔记本人工智能电脑中阅读文献与平时看书没有区别,它可代替人类做各种事情,使人们进入极其广阔的信息天地。数字型文献还刚刚诞生不久,但与存在了一千八百多年的纸质文献相比,就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经过不断的发展,代替印刷型文献势必成为现实。一旦印刷型文献退出舞台,依赖于印刷型文献的传统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也必然逐步走向消亡。

2 图书馆发展与消亡的过程

图书馆将经历以下发展阶段而消亡:

第一,发展阶段。图书馆以收藏、加工、利用印刷型文献为主,数字型文献为辅。图书馆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并与主要网络相联。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读者开始使用数字化文献,并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图书馆逐步增加本馆馆藏数字化的比例,这是目前一段时期内图书馆存在的形式,是向现代化图书馆迈进的初级阶段。

第二,高级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型文献大量增加。由于数字型文献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检索途径多,具有众多的优越性,人们利用数字型文献的数量逐渐增多,最终超过利用印刷型文献的数量,占据主要市场。图书馆已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重要信息源,它担负着加工信息,选择有用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送入网络中供用户使用。图书馆中文献数字化的进程加快,常用文献已完全数字化,新出版的文献都有印刷型和数字型二种类型。图书馆具有较高的现代化水平,并负责网络中信息的有序化处理,以使网络中浩如烟海的信息“有组织”地存储,有序地流动,确保“信息高速公路”中的信息运动流畅,使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这就是数字图书馆时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它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第三,消亡阶段。这个时期人们主要使用数字型文献,利用网络上的丰富信息,印刷型文献已很少有人问津。图书馆传统的加工、处理印刷型文献的功能逐步消失。由于人们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里即可查寻网上的各种信息,他们无需再到图书馆来。图书馆失去了直接为读者服务这一重要职能,又失去了存在物质基础——印刷型文献,传统图书馆消亡了,它将转变成信息研究、处理的场所。图书馆员不再加工整理借阅图书,他们将把大量时间用于建立网上信息的二次文献,编制网上各种信息的索引,对信息做分类处理,以使人们能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它不需要很大的馆舍和服务型工作人员,其名称叫什么,现在人们不必去争论,因为这要经历较长的时期。现在人们叫的名称未必符合将来人的意愿,人的认识水平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就象最初的图书馆叫藏书楼,原来的情报研究所现在几乎全部改名为信息研究所。

3 图书馆消亡的必要条件

传统图书馆消亡的条件主要有四个:

一是馆藏文献全部数字化。由于数字文献巨大的优越性,图书馆人正全力以赴地使馆藏数字化。美国国会图书馆计划到2000年将5000万卷书刊数字化。一旦图书馆的文献全部数字化,虚拟图书馆即得以实现,人们在家里、办公室或宿舍就能在网络中查寻任意信息,他们不必再到图书馆去。图书馆的阅览坐位缩减为零,借书的出纳台也没有光顾,图书馆开始消亡。

二是信息网络四通八达。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将通向每个家庭、办公室、学生宿舍、教室、商店及一切有人活动的场所。人们普遍使用网络中的信息,图书馆失去了直接为读者服务这一主要功能,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三是数字信息的显示技术高度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稳定清晰的屏幕画面一定会出现。由于多媒体技术融合于数字型文献之中,把文字、声音、彩色图像、音乐以及动画等交互结合,使立体式的信息传递成为现实。这种高质量的文献形式加之高清晰度的屏幕显示是呆板的印刷型文献所不可比拟的。

四是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个问题是专家们研究的重点课题,目前已经有一些加密防止盗版的措施和法律条款,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以及人类道德素质的极大提高,防止盗版问题一定会解决,知识产权将得到有效保护。

图书馆将会消亡,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消亡过程可能要经历一百年或更长时间。信息技术越发展,人们就越多地使用数字文献,更多地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多媒体、超媒体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精彩,图书馆逐渐显得无足轻重,最终将完成历史使命而走向消亡。我们不必担心收藏的图书如何处理,那时的人们自然会有解决的办法。一部分图书馆可能会成为图书博物馆,以向后人展示印刷型文献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贡献。图书馆员应该了解图书馆将会消亡这个发展规律,而不是回避或采取不承认主义。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都是没有馆舍的,是人们在互联网络中虚设的抽象意义的图书馆,实际上就是把网络中的部分信息设想为一个图书馆的,其实这已没有必要再叫什么这个或那个图书馆,它就是在资源广阔的网络中获取信息,获取知识。既然人们在网络中可以构建自己需要的任何类型、任意大小的虚拟图书馆,那又有谁还会去理会一个信息资源有限的传统图书馆呢?人们对信息技术了解的越多,对数字型文献理解的越深,就会对图书馆的消亡看得更加清晰。正像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预言的:“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出版物、机读文献的普及,传统的图书馆将完成历史使命而走向消亡。”

(收稿时间:1998.8.8 郑章飞编发)

标签:;  ;  

论图书馆的消亡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