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自主探索理科类大学先修课程的实施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科论文,自主论文,策略论文,课程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1]的要求,2013年1月,北京大学宣布将与国内四十多所中学合作,于当年春季在各试点中学率先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以下简称“先修1”)。2014年3月1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领衔,全国100所优质高中参与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项目(以下简称“先修2”)正式启动。一时之间,“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成为国内许多知名高中热议的话题。 作为教育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学校”,上海市上海中学先后受邀成为先修1和先修2的试点学校,并于2013年6月设立研究课题“高中自主探索大学先修课程的实践研究”。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审核,该课题被列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鉴于学生和教学实际,2013年9月,上海中学向高二年级部分学生提供理科类“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上海中学)”(以下简称“先修3”),至2015年3月,先修3已先后开设数学、物理和化学三门课程。目前,先修3已被正式纳入上海中学优势潜能课程,供高二年级部分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本文中,笔者对上海中学开设先修1、先修2和先修3课程的状况作一分析。 一、先修1、先修2与AP部分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的简要对比 先修1和先修2均为大学主导的课程体系。2013年1月17日,北京大学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高中生参加先修1各类课程考试的成绩可作为北大自主选拔录取时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于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经大学相关学科审核认定,入学者可减免其相应的大学课程学分。[2]先修2的主导方也表示,先修2将为高校选拔提供参考依据。从这些特征来看,先修1和先修2具备与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AP)极为相似的功能。 先修1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均已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本科低年级相应基础课程的标准。以先修1中物理学科电磁学课程为例,北京大学虽未提供相关教材,但推荐给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目均为北京大学理工类各相关专业选用的电磁学教材。从先修1电磁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来看,选修电磁学的中学生不仅应具备扎实全面的高中物理基础,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高等数学和大学力学基础知识。因此,能在先修1的电磁学考试中(由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按先修1大纲命题)获得较好成绩的中学生一定具备较强的数理学科学习能力,确实可在进入大学后获得除物理学专业外其他专业电磁学课程学分。 先修2目前推出的物理学课程为力学,较先修1电磁学课程而言,除共同的数学基础外,先修2力学课程与当前中学物理课程更容易衔接。 客观而言,先修1电磁学和先修2力学的教学要求均已涵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中力学和电磁学部分的知识要求[3],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先生曾撰文指出,大学先修课程与学科竞赛完全不同[4]。但目前参加以上两门课程考试的学生大部分都参加过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相关辅导,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具备学习以上课程的基础,更容易在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若从这一角度而言,上述两门课程的适用对象与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学生将基本重叠,因此,很难分辨上述课程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在选拔功能上的差别。这一现状在先修1和先修2的其他理科课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力学和电磁学是大学本科阶段大多数理工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无独有偶,AP也提供基于微积分的力学、电磁学课程供学生选择。但AP同时还提供了两门对数学基础要求较低(基于初等数学)而涉及内容相对较宽的物理课程供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简要见表1[5]。 由表1可见,AP物理1和AP物理2虽基于初等数学基础,但有关教学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如AP物理1中转动动力学和角动量守恒、AP物理2中流体动力学、稳态RC电路)。即便是一些属于高中物理范围的教学内容,AP的教学要求也高于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标准(如AP物理1中机械波和声波、AP物理2中热力学定律、分子动理论、物理光学和量子物理学等)。此外,AP物理1和AP物理2各有偏重。有趣的是,AP物理1偏重力学,AP物理2偏重电磁学,这种教学内容的设置正与高一层级的AP力学和AP电磁学相呼应。类似的课程设置在AP数学学科课程中也有所表现,如AP数学课程中微积分科目设有微积分AB和微积分BC。此外,AP数学还设有统计学课程和计算机科学A课程。而AP化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学课程均无进一步分科。 从以上关于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与AP课程部分理科科目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的对比可见,先修1与先修2较为偏重国内顶级高校部分理工类专业对本科低年级的基础课要求,而AP则兼顾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学和专业对基础课要求的差异。因此,AP为学生在科目类型和学习层级的二维结构上提供了选择性的课程。事实上,大学先修课程除了具有选拔的功能以外,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是使中学生初步了解大学各种专业对重要基础知识的要求,进而帮助他们认知自身在学科领域的优势潜能,理性地选择学校和专业。先修1和先修2在学习层级上的选择比较单一。简单地说,先修1和先修2是针对有能力考入顶级高校的极少部分学业优秀且学有“极大”余力的中学生的高端课程。作为具有推广价值的大学先修课程,应该面向更多中学生,并满足更多不同类型高校和专业对中学生具有差异性的学业基础要求。迄今为止,除北京大学以外,未有其他国内高校明确表示将先修1或先修2课程的学习评价作为自主选拔录取时的综合评价指标。 二、中学自主探索先修3课程的基本策略 鉴于以上思考,上海中学自主探索、实施先修3课程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上海中学的教学实际,选择部分大学课程内容,并着重考虑这些内容与中学相关课程教学要求的衔接,选拔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浓厚兴趣和优势潜能的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实施先修3课程的教学与评价,为学生学习先修1和先修2的相关课程提供必要基础,为学生在学科专业方面的志趣聚焦提供依据。”上海中学自主探索、实施先修3课程的方法和策略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择优选拔对象 先修3课程的对象为上海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其中,数学班、科技班和工程班学生可自由参加先修3课程的考试。根据平行班学生高一年级相关学科总评成绩的相对排位,选拔对相关学科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先修3课程的学习。先修3各门课程选修名额分配为数学40人、物理30人、化学20人。 (二)精心安排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学校着力处理大学和中学相关教学内容的衔接,突出学科重要思维方法的培养,兼顾教学内容的基础性、趣味性和应用性,重视先修3与先修1、先修2的对接。先修3各门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三)关注学生反馈 在当前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大学先修课程可以作为发现、激发学生在专业学科领域潜能和志趣的重要平台。但大学先修课程对于中学教师而言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广大中学教师对此毫无直接经验可供借鉴。要使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设取得实效,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和课程建设。除了相关的师资培训以外,学生的反馈意见是最重要的研究数据。因此,每期课程结束后,教师应组织相关学生做好问卷调查,尤其应重视学生所报考的专业与选择先修课程的相关性分析,为先修3课程的教学反思积累数据。 (四)做好比较研究 近年来,国际课程中的大学预科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已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兴趣和关注。中外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体制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国外关于大学先修课程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应该为我所用。上海中学国际部自创办以来,在IB、AP等国际主流大学预科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实施先修3课程的过程中,做好中外大学先修课程教材、教法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五)用好线上资源 先修1与先修2已分别开设线上课程,应鼓励参与先修3学生中的佼佼者通过网络自学先修1或先修2课程,并参加相关考核。 当前正逐步展开的高校招生与考试制度的综合改革为各级各类普通高中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每所学校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具有种类选择性和层级选择性的课程资源,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上海中学期望先修3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能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有益的经验。理科院校中学自主探索实施高级课程的策略_大学论文
理科院校中学自主探索实施高级课程的策略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