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信息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内范围内对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在技术应用范围不断加大的情形下,我国其他行业生产作业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创新性发展,结合现实情形可知,基于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利施工管理工作开展效率及开展质量均得到积极有效提升,在更好的满足水利工程行业发展需要的情形下,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注重技术应用措施的科学合理选取,是确保信息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阶段发挥最大化价值效用的重要途径,在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情形下,逐渐达成我国兴建水利工程的目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
一、水利工程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1、使信息获取更加及时。在互联网、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帮助下,针对水利工程,能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并能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比如在环境检测系统的帮助下,能对水利进行有效的检测,比如可以实施了解土壤温度、湿度等信息,在完成信息数据获取后,依托于计算机网络强大的信息传输分析能力,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传输传递与分析,并自动应用于水利工程中去,从而促使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促进水利工程实现良性运作。
2、有效提升水利工程信息搜集与传输的智能化水平。水利工程管理主要以人力为主,然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融入信息化技术,能赋予工程一定的智能化特性,使得工程实际管理更加方便,比如通过检测运行控制系统,能实时监测灌区的降雨量、渠道进水口和出信息,并在互联网络的帮助下,实现相关监测数据信息的传输与提取。与此同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总结,并在系统后台显示,能便于管理人员清晰地了解作业信息,了解水利工程整体运行工作状态,实现对实时管理,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增强工作效率,并为管理质量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水利施工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
1、管理监督不足。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多为政府投资,建管机构发包,由施工企业承包进行施工,监理单位进工程监理。部分施工企业为了中标故意降低工程投标价格,中标后为追求利润极力压缩分包价格,部分分包单位轻视质量问题、偷工减料和使用劣质材料进行工程施工。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应增加建管机构人员和专职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数量加强质量监督,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2、规划设计与建管、施工管理信息共享渠道不畅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信息化共享渠道不通畅,水利建设单位的信息技术用多数仅使用WORD、EXCEL软件进行日常报表和统计等工作。施工管理、设计部门利用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和项目管理。建设管理单位、施工单位与规划设计单位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不互通,以致于在施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参建各方不能共享和反馈到各个部门,不能及时对工程设计和进度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因此要提高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水平,必须要利用高效的信息化技术,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工程施工紧密结合起来。
三、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1、工程设计的积极有效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的技术应用策略内容为:一,施工管理人员可基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发展现状,在信息化科学技术适当合理应用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相应的设计规划工作,在方便工程设计修改及完善工作开展实施的情形下,有助于减少设计人员人为设计失误现象出现可能性,并且能够增加工程设计方案编制数量,基于不同工程设计方案的比对分析,选取最适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设计方案,从而能够为后续施工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作业基础;二,国际先进专业设计软件的积极引进,施工管理人员可基于项目工程设计资金的科学合理考量,在适当引进国际先进设计软件的基础上,强化工程设计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提高工程设计整体科学合理性的情形下,降低后续工程设计变更现象出现的可能性,进而强化水利施工管理切实效力。
2、计算机技术在水利中的应用。水利建设是我国水利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水利任务越来越繁重,在水利管理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例如,小型水利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水利的智能化监控、远程监控,通过监控系统中的传感器设备及时反映水利现状,如水源的多少,一旦出现缺水情况,系统可以自动对水利系统进行控制,打开系统进行浇水。再比如,可以加强对计算机系统在土壤墒情监控中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遥感技术等可以及时监测土壤环境情况,如对土壤的含水量、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进行监测,并且及时将各种数据反馈回控制中心,便于农业技术人员及时制定相应的生产方案,对土壤环境进行改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数字电站建设。以“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为基础,以通信平台为支撑,在现有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机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水工建筑物监测信息平台、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等专业系统的基础上,以统一建模方式,集中接入的方式,生产信息整合和交换服务平台建设。以“数据采集自动化、信息预测精确化、调度决策最优化、运行控制一体化”为特征,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实现对电站的生产和运行状况全面监控、电站业务状态全面感知和生产运行数据集中展示。
4、闸坝监控系统。①控制目标。河道沿线闸坝较多,涉及范围广,为实现信息化监测管理站的要求,各闸坝先期建设现地控制系统,完成现地分散的自动化控制,然后通过自建光缆及电信运营商的公共电信网络将各闸坝、调度与应急指挥中心互联,形成专用的控制网络,完成调度与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各分区管理中心对各闸坝的集中控制与调度。②系统结构设计。闸坝监控网络上的每个节点设备均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实现功能的分布,保证某一设备故障只影响局部的功能,又便于今后功能的扩充。调度与应急指挥中心平台软件应采用C/S和B/S相结合构架,设置容错的I/O采集服务器、操作员工作站,I/O采集服务器直接读取监控系统网络上所有现地控制设备现场采集的数据,保证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一致性,管控平台的业务应用均取自于该容错服务器的数据源,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唯一性。
5、工程施工进度管控工作的发展。具体的信息化措施内容为:一,施工作业活动开展前,管理人员可开展相应的工程测绘工作,在促使施工区域地貌抄测形成的情形下,为管理人员进度管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二,形象进度编制工作的开展实施,水利施工进度管理工作开展实施期间,管理人员可基于每日现场视察结果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录入,在编制形象进度的同时,基于专业化软件设备的应用,开展形象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对分析工作,在快速生成进度比对结果和施工作业面进度偏差模型的情形下,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找出进度偏差影响要素,基于赶工或补救措施的积极有效应用,对水利工程施工作业进度进行有效监控,极具现实性价值。
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下,需要管理人员充分抓住信息技术优势,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价值,促使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更好地保障施工管理质量,提升水利工程建设效果,推动我国农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6):23.
论文作者:冯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闸坝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信息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进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