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建工程数量随之不断增多,所需工程材料和工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提升,而主体结构是建筑的核心所在,必须对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研究改进,才能保证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本文就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探讨
引言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监理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作,其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必须要抓住施工监理质量控制的要点,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切实保证工程的顺利安全施工。
1主体结构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新兴建筑越来越多,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复杂。而且近些年,我国地质自然灾害频发,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人们对建筑物安全性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主体结构作为建筑工程的核心部位,对整体建筑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成本投入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只有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环节,更加重视施工技术的质量,才能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使用功能满足要求,最终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主体结构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建筑的核心受力构件,承受主体结构自身荷载等一系列荷载,并通过基础将以上荷载传递给地基。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主体结构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主体结构的质量越好,建筑工程就越安全;反之,主体结构的质量越差,建筑工程的安全隐患也就越大。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而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砌筑工程是施工中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对以上工种的施工管理,并保证施工顺序的逐次进行。
2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2.1施工测量不准确
施工测量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工作较为细致,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是由于行业工作人员组成复杂,大量非专业人员涌入施工行业,导致在主体结构施工中出现诸多的问题,使得工程的不合格率上升,送审和验收时出现问题。
2.2混凝土工程质量常见的问题
在建设房屋的时候,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混凝土工程。在混凝土工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施工质量问题:首先,混凝土材料存在的问题。混凝土的制作需要很多种原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按照比例进行搅拌,当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的时候,整个混凝土的质量也就不会合格。而且,混凝土在进行制作的时候,还会受到各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就容易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其次是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的时候,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在制作混凝土的时候,不仅要原材料符合要求,制作混凝土的平台也要设置合理,这样制作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和质量才能都符合要求,减少后期的安全隐患。
2.3土方开挖不按照规定要求进行
开挖的深度和大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求较为严格,但是目前执行状况不佳。在开挖时对基坑的处理和支护做的不够好,导致工程建设出现问题,为接下来的施工过程埋下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控制
3.1施工测量阶段质量控制
在进行对于主体结构的施工时,施工测量保证施工过程的准确性,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加以控制,具体如下:(1)水准点和红线的校准。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图中涉及到的红线和水准点进行校准和测量。(2)测定平面控制网。针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总的平面位置图和施工图纸对红线装点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系统绘制出放线的施工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经纬仪进行投篮,测定到基坑的边沿,并且需要对网点的长度和角度进行控制和审核,审核确认以后,需要对网点保护和细致的放样。(3)测定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需要应用水准仪进行测定,利用闭合水准仪承认顶后保证闭合差在限定的范围之内,算出高程控制网的高程值。(4)基础放样工作。基础放样工作要结合基础的平面图、大样图、通过轴线的控制桩对轴线进行放样,并且通过利用定位桩是轴线向坑边延伸,方便日后的检查工作的有效展开。通过对引测的基坑底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来控制基地边缘、基地标高以及建筑物的轴线。当完成基础垫层的施工后,通过对基坑边轴线的控制来测定建筑物的轴线,通过闭合检核,从而放样出柱位线。在基础放样工作完成后,将所有的资料交给监理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在正式的投入使用。(5)±0.00施工测定。在完成基础手工放样后,通过内控的方式对基坑边轴线进行控制桩的放样,利用定位图上的4个点作为控制点,建立矩形的控制网。在轴线的控制基点来架设经纬仪对轴线进行测定。为了防止在测定过程中出现误差积累的问题,要对测量的区域进行分段控制,通过可靠的测程来增加测量的精度。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的辅助工具对放线定位点进行定位和复核,保障放样的准确性。(6)观察沉降问题。在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时,要对首层结构预埋永久性沉降的测量点,并将沉降点组合成一个闭合的环流,找准参照点并做好原始记录。在沉降观察时要依据“三定”原则,定时、定仪、定人,在测量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并且将测量的结果制定成图表的形式进行存档,为工程提供依据。
3.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要想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一方面,相关的施工单位就应该做好对混凝土的检验工作,一定要按规定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而且做好数据记录,要保障混凝土试块材料的检验标准相同。另一方面,进行混凝土抽样检查的时候,应该有一定的人员进行监督工作,确保所得到的数据真实有效,在完成这些工作以后,还应该让监督的人员签字,对检查结果负责。还要注意混凝土的材料比率,要按照相关的数据要求进行加工制作,在进行混凝土制作的时候,质量要求一定要按国家规定设立标准。并且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在制作混凝土的过程中,要随机进行原材料的抽查,并且要保障抽查的质量和次数,更好地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而且,协助施工的单位也应该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监督管理,从根本上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
3.3土方开挖质量控制
针对土方开挖的相关问题注意事项:①土方应分层、分段、均匀开挖。土方开挖面高差不宜大于2m,以确保开挖过程中土体自身的稳定,每一层土方开挖应在其支护体系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土方开挖可采用机械挖土,但应注意挖铲不得碰撞支护结构。②对于地下室底板垫层设计标高以上30cm、基础部分的土方和集水坑处的土方应采用人工开挖,避免坑底土体的扰动。值得注意的是,基坑分层开挖过程中,当发现地下水位较高、水量较大或流泥严重、漏水等现象,应立即停止开挖,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并对支护结构补强后方可继续开挖,以防止周围地面沉降。土方开挖过程中,局部深坑与周围开挖面形成的高差(小于2m)可采用1:0.5放坡作为临时支护。③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挖土。开挖后基坑暴露的时间应尽可能短。地下室施工时,地下室外墙与围护之间的间隙应尽早回填,回填要求按地下室土建施工图进行。
结语
为了更好地保证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必须要求监理人员,对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严格且全面的管理,通过各种工作细节的完善,提高工程建设施工中的质量条件,在实现建设水平升级的同时,优化自身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舒婷辉.高层住宅楼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策略[J].中华建设,2017(11):74-75.
[2]张伟.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监理控制要点分析[J].安徽建筑,2017,24(4):288-289.
论文作者:何永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主体论文; 土方论文; 轴线论文; 基坑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