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与社会环境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与社会环境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与社会环境分析

□ 韩争艳(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 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也是文化传承的可行路径。基于此,本文以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再结合英国、印度等国家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来论述我国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并给出管理政策环境、组织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社会金融环境、社会法制环境等内容,以期通过分析,为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体育产业 政策环境 社会环境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5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存在差异,其各自文化的吸引力和特色共同组成我国丰富体育文化。现代商业化条件下,很多社会文化元素走向产业化,就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而言,单一将其作为传统文化对待,很难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当前民族体育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本文就其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以探讨推动少数民族体育产业进步的重要措施。

1、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资金不足

少数民族体育的产业化,对资金要求较高,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水平欠发达,难以支持区域范围的体育产业发展。如我国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定居点较多,人口总数超过300万,占藏区常住人口数的91%以上,但2018年藏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300亿元人民币,除去民众生活需求之外,已经很难支持大规模的体育产业建设。另外,少数民族聚居地往往较为分散,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西藏自治区在内,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存在地广人稀的特点,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区域难以挑选,建设又普遍缺乏资金支撑,这是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1.2、市场不广阔

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对市场的要求较资金要求更高。缺乏市场环境,产业化是无从谈起的,即便投资进行赛事组织、场馆建设,缺乏商业活力的情况下,产业的发展前景也是暗淡、艰难的。如内蒙古的摔跤运动,在蒙古族之间相当普及,民众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与亲友进行体育互动,组织一些非正规赛事。将其作为一种产业对待,虽然并非不可行,但却无法保证民众拥有消费意愿,产业的投资收益无法保证。同时,我国各地民众,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不高,很多地区汉族民众甚至不了解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对摔跤等活动的热情、关注度和消费意愿也较为有限。

1.3、政策倾斜力度不高

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历来高度重视,也给予了很多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但在实际工作中,体育产业并不被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如宁夏回族自治区,获取中央政府的拨款后,将其中的大部分用于工业经济建设,少数用于农业、商业等方面。客观来看,这是由当地经济发展态势决定的,但政策的倾斜度也直接影响了体育产业,使其难以获取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工作重视。又比如我国西南、西北各地区,少数民族较为分散、社会基础建设不理想,地方政府获取资金后,往往会优先考虑进行道路、医院、学校等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体育产业的发展很难被放在第一位。

2、国外经验分析

2.1、英国经验分析

英国共有6500万人口(2017年),其民族和人口占比大致为:英格兰人占83.9%;苏格兰人占8.4%;其他还有威尔士人占4.8%、北爱尔兰人占2.9%。在体育文化方面,因早期英国统治中心位于大不列颠岛南部,西部的威尔士和北方的苏格兰处于半独立、独立状态,各地区实际上的文化联系并不紧密。英国统一后,为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有计划的长期扶持,如苏格兰高地运动,该运动在苏格兰举行,历史悠久,截止2006年已经举办了153届。该运动综合了舞蹈、饮酒和让选手充分勇猛神技的美食,这类传统的高地运动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英国政府会通过信息渠道给予关注、宣传,并选派人员负责组织和资金调配,使赛事不断趋于完善,渐渐形成了涵盖旅游、住宿、餐饮等多个周边元素的产业。

谋求提升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应首先强调管理,通过管理政策使体育活动渐渐呈现出组织化、长期化、规范化特点。管理政策的重心则是结合发展需要给予引导。如我国东北地区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的体育活动,因当地面临经济发展较为乏力的基本局面,在管理上应更多重视地区的分散管理,首先引导各城市、县区对多见的、具有吸引力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汇总,之后建议各地自发组织成立运动队,由政府出资提供场地、管理队伍,以无偿形式提供给各运动队,当赛马、摔跤、角力等影响力持续扩大,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再成立以产品、周边服务、场地、旅游为核心的产业链,通过对内部需求的刺激,完成产业初步建设。

2.2、印度经验分析

建设政策,可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体育产业建设政策,二是地区综合建设政策,二者为从属关系,前者也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各地可以统计境内少数民族数目、对体育活动的热情等基本信息,拟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框架,之后将该框架融入到地区综合建设政策中,分期予以推行。如当地谋求投资建设公路,连接A地和B地作为交通干线之一。体育建设政策可作为从属事物同步推行,了解公路建设周期和周边少数民族分布态势,建设A地和B地之间存在12个少数民族乡镇,可在干线公路和12个少数民族乡镇之间的几何中心处,设置一个少数民族运动会场,分三期进行建设,第一期为招商引资,初步形成地区级体育活动的框架。第二期完成土木工程,开始进行赛事宣传和组织。第三期为赛事举办,借助地区电视台进行转播,吸引少数民族群众、其他地区汉族民众到场观看,之后在场地周边建设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设施,使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建设以交通为纽带渐渐完善。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我国21世纪重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涉及地域广阔,沿线国家达60多个。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有赖于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作为英语教师,可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学生顺利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去,“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提出,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天上的鱼:朋友讲他孩子,有一天晚上骑着自行车带孩子回家,到了自家楼下,孩子边挥手再见边说:“你回去吧,我们到家了!”我朋友当时头皮一阵发麻,问孩子:“你在跟谁再见?”那小家伙回一句:“月亮小姐啊。”

3、我国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政策环境

3.1、管理和引导政策环境

2007年,教育部印发修订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文件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倡导计算机和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1]目前,大学英语中有些课程课时被大大缩减,例如,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在某些高校课时直接减半,由一个学期32个课时减少到16个课时。在课堂教学时间减少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高校教师不得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使教学摆脱了有限时间和固定空间的束缚,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前学习保障了语言输入的质和量,腾出来的课堂时间提高了语言输出的效果。

组织政策是管理和引导政策的第二层次,在初步完成产业链建设后,为保证赛事持续具有吸引力、持续具有生命力,应加强地方政府和上一级政府的组织作用。如某地区已经形成摔跤赛事,各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体育院校、乡镇均成立的代表队,但赛事依然不够正规,且影响范围小。上一级政府部门可利用各类媒体对赛事进行宣传,推出“赛事冠、亚、季军奖励制度”、“地方电视台全程直逼”、“赛事冠名权”、“赛事公益”等项目,组织更多正规比赛,也组织更多商业元素进行融合,建议投资人参与赛事等,随着组织政策的完善,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资金缺口可渐渐得到解决,受众更多,市场问题也得到应对。

3.2、组织政策环境

A组中,整粒种子燃烧时,集中燃烧而散发到周围空间的热量较多,直接加热试管的热量相对就少了,所以A组误差比较大。B组在罐内燃烧时,由于易拉罐的局部空间限制,热量散失相对较少,测量得到数值就较高些。C组中,用锡纸材料,一方面隔热效果好,减少热量散失;另一方面,近年来流行锡纸花甲,所以材料也很好找。不过,笔者所使用的锡纸的厚度更大,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效果更好。D组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虽然想过用泡沫剂,不过学生不易找材料就放弃了。

3.3、建设政策环境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家,其少数民族总数超过100个,在体育运动方面也具有独特的自身魅力。印度政府为刺激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主要采用区域联合活动的方式,使不同地区的民众参与到其他地区的体育活动中,一方面传播体育文化,一方面借助商业化社会资本流动、消费自由、市场活力方面的优势,使体育产业发展自由进行。如北印度地区少数民族之间对射击运动的热情较高,但印度中部、南部并不热衷于射击活动。自1920年印度首次参加奥运会,印度政府(当时英国的影响犹在)即广泛号召各地区进行体育赛季组织,各邦之间的赛事渐渐频繁,到1946年,北印度少民民族的射击活动俱乐部数目超过1920的16倍之多,也渐渐形成了区域间的赛事活动。

4、我国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社会环境

4.1、社会文化环境

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尝试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也应重视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的制约和推动。如我国傣族、苗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均有划龙舟活动。傣族人民每逢泼水节举行龙舟赛。龙舟用优质木材制造,长约40-50m,宽1m多,50人分两排席坐划桨,多条龙舟竞渡,具有理想的区域影响力和可观赏性。可将该文化作为核心,利用自媒体、流媒体和传统媒体等进行宣传,使少数民族民众、汉族民众等对龙舟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初步建立体育知识文化。之后每逢春夏季节组织一次龙舟比赛,将赛事奖励多元化,包括“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赞助方减免税款等,形成多方关注、多方参与的体育运动文化。在知识文化和运动文化的推动下,扩大运动影响力、组织更多其他区域的人员参与,各少数民族的体育产业可借此渐渐形成。

4.2、社会消费和金融环境

上文中论述了目前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即资金不足,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单纯依托财政拨款并不现实,应就消费环境和金融环境两个方面着手,推进地区经济发展,使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消费环境方面,可考虑增加少数民族体育产品的数目,在现有的门票、周边产品基础上,额外给出增值服务,如赛马大会的年票、10场券等,拥有年票的观众可在一年内任何时间观看比赛,10场券则可观看10场比赛。上述措施的基本原则,是改善民众对体育消费的认知,提升其忠诚度,从而使少数民族体育产业获取发展的良好、稳定的市场支持。金融环境上,建议各地降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加强对短期投资、中期投资的重视,加快资金在市场上的流动速率,使民众、投资人均有足够资金用于消费和体育产业建设。政府也可以设立金融机构进行引导,使金融发挥对经济的刺激作用,间接带动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

4.3、社会法制环境

法制环境建设是我国当前、未来发展的主题之一,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来自法制环境的支持,具体措施包括赛事管理法、体育产业法、运动员安全管理法等等。为保证少数民族体育产业能够良好起步,建议在各类法律条文完善前,出具暂行办法和规定,之后进行试点,以试点结果为参考,组织各级人大会进行讨论,出具带有框架性特点的基本方案,如“赛事管理应根据运动员数目确定裁判数目”、“俱乐部和运动员的纠纷,应由上一级管理部门裁定处理方法”等。在上述框架的基础上,再具体探讨法律细节。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不尽相同,应结合其文化特点拟定处理方案。如藏民可以随身携带装饰短刀,体育运动中,短刀可能对运动员和其他参赛者、观众带来安全隐患,应规定在比赛过程中解下佩刀,由组织处保管,赛事结束后再归还。法制环境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样带有长期性特点,各地也可以通过交流吸收经验,加快产业建设步伐。

5、总结

综上,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来自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完善社会环境。该项工作目前受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制约。本文结合国外经验,建议在政策环境上,强调管理、组织、引导和建设四个要素;在社会环境上,重视文化、消费、金融和法治四个要素。以多元视角看待体育产业的发展,以综合手段推动少数民族体育逐步迈向产业化,保证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效果,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余晏震.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传承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4).

[2]陈炜,许欢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以桂滇黔地区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6).

[3]马振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分析——以临夏县漠泥沟学区小学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04).

[4]王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演变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2).

中图分类号: G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5-068-2-LXY

作者简介: 韩争艳(1985-),性别:女,籍贯:天津,民族:汉族,学历:本科,职称:初级,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经济。

标签:;  ;  ;  ;  ;  

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与社会环境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