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械基础的魅力常驻课堂论文

让机械基础的魅力常驻课堂论文

让机械基础的魅力常驻课堂

王 英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渝北 401120)

摘 要: 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机械基础是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许许多多的专业名词是自己闻所未闻的,晦涩、难懂、深奥。他们只能囫囵吞枣,了解个大概。还有好多机构的工作原理,他们没见过,又难以用惯常的、简单的思维模式去理解或者根本无法理解。要突破这些难题,老师就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节课都有魅力,把学生吸引进课堂。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机械基础;魅力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是所有高一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章节内容繁多,涵盖面广、知识量大、章节联系松散、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多,涉及大学课程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工作原理及环保等方面的内容。要想把如此庞大的知识体系吃透,难度本来就有点大。再加上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几乎都游离于学习之外,学习习惯比较差,如何让学生学好机械基础课,是老师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让词穷的复杂机构原理动态化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抖音”的流行说明现在人们都喜欢观看短小的视频,时间长了,就无人观看。因此,教师在做“微课”的时候,一般设计3~5分钟比较合适。比如,《机械基础》讲到第六章《常用机构》的时候,很多学生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运动规律不理解。该在哪里停,在哪里动,老师讲了无数遍,学生仍然是一头雾水,“只缘身在此山中”。该怎么突破呢?教师就完全可以动手做一个“微课”,把机构的运动规律用视频播放给学生看。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几乎能掌握80%的知识点。再如,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也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一个难点。教师也可以做一个动态图片,让学生明白在哪里需要停一下,哪里需要急回。让复杂的原理简单化,就要动态地呈现,可以是微课,也可以是gif图片。

二、让晦涩的专业术语通俗化

《机械基础》这本书中有些章节的专业名词如果顾名思义,学生很容易走上“歧途”。比如,第六章《常用机构》里的“曲柄”,很多学生会理解成弯弯曲曲的一个柄。但这是什么东西呢?学生依然“不识庐山真面目”。与弯弯曲曲有点联系的是曲轴。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直接用粉笔画图向学生展示。曲柄就是一根杆,一个构件,与弯曲南辕北辙。教师也可以买一些教具,让学生自己组装一个平面四杆机构。把四个构件通过螺纹连接组合在一起,看哪些杆件能做整周旋转运动,哪些构件只能在小范围内旋转运动。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就会对这个知识点永生难忘。机械零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也是让人很容易混淆的概念。教材给出的定义是机械零部件的标准化,是指将产品的形式、材料、尺寸、参数、性能等用“标准”予以统一规定并实施;系列化是指对同一种零部件,在相同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尺寸条件下,规定若干个辅助尺寸不同的规格;通用化是指在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甚至不同类型的产品上采用同样的零部件。光是概念就有一堆,老师越说,学生越糊涂,越是云里雾里。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恰好,学校有校服。校服有小号、中号、大号、加大号等,每一种型号的尺寸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标准化;而因为人的身高不同,校服成了一个系列,所以从小到大就是系列化;男生、女生都在穿,就叫做通用化。把晦涩又高大上的知识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接地气之后,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就是在生活中运用了课本上的知识。

“你撞死了我哥哥,又让我的丈夫坐了牢,这还不够吗?”她已经认定夏冰是她的丈夫了,这比在一杭身上戳一刀更让他伤心。

三、让书本上的知识生活化

教材第五章第三节讲弹性连接。弹簧是弹性连接最常用的弹性零件。但弹簧都能用在哪里呢?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举例:家里面的遥控板用的是圆锥螺旋压缩弹簧;弹簧秤利用弹性连接测量载荷的功用;机械式钟表中的发条弹簧就用了弹性连接的储能、输能功能;汽车采用弹簧钢板、轿车减震都利用了弹性连接的缓冲吸震功能。再如,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加装消声器可以有效减少噪声干扰。现在有很多楼房为了减少噪声的污染也开始安装隔音玻璃。减噪的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也很普遍。教师要让学生觉得,书本知识也能学以致用,不是假大空,学了以后,将来一定能派上用场。这样,学生就会被吸引到专业中来。学生一旦被吸引,想要学懂知识,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9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日龄1~28(12.43±1.32)d;体重1.67~5.32(3.64±1.21)kg。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日龄1~27(12.52±1.42)d;体重1.71~5.41(3.57±1.34)kg。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四、由此及彼,让知识关联化

“失效”是人们生活中常会遇见的词语。但在生活中,人们往往觉得事物失效了就该丢弃、不要了。但在机械领域,失效的定义是机械零件丧失工作能力或达不到要求的性能,并不是不能用。因此,教师在讲新课时必须强化一个观念:失效并不等于不能用。与“失效”有关联的一个词语是“时效”。在热处理的时候,室温下的时效叫自然时效,在一定温度下的时效叫人工时效。时效处理是把材料有意识地在室温或较高温度存放较长时间,使之产生时效工艺,就是放心地把材料交给时间,自然而然地处理。摩擦和磨损是相互关联的双胞胎兄弟,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二者有什么联系呢?摩擦会产生磨损,磨损一般来源于摩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想到摩擦,就会带出磨损,想到磨损,就知道先发生了摩擦。二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只是先后顺序不同而已。经常这样由此及彼,拔萝卜带泥,将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路一打开,学懂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标签:;  ;  ;  ;  

让机械基础的魅力常驻课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