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527300
摘要:南粤古驿道是岭南大地上一串串明珠,其沿线周边村落曾经红火兴旺,但随着古驿道被现代交通取代,这里沉寂没落了。启动南粤古驿道保护与活化利用就是要以古驿道为支点撬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南粤古驿道;乡村经济;乡村振兴;SWOT;策略
1 引言
驿道在古代是专供官员、使节往来和文书邮递、物资运输的交通要道,也称为古驿道。驿道沿线上相隔一定距离设置驿站,由驿长负责管理,有驿夫、驿马供差遣。走陆路的驿道称为陆驿或马驿,走水路的称为水驿或漕运。广东古驿道于先秦时期开拓建设,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兴衰,至1913年裁撤驿站而成为历史,如今正式定名为“南粤古驿道”,其不局限于官方人员、物质往来的“官道”,也包括贸易交流的“商道”和民系迁徙的“民间古道”[1]。南粤古驿道是过去岭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见证了南粤大地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富饶的资源,保护和利用好古驿道可以让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活起来,不仅可以留住历史根脉和提升广东文化的“软实力”,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也发挥重要的作用[2]。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以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为抓手,可以带动粤东西北经济互动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因此本文以规划视角对南粤古驿道拉动乡村经济发展课题进行了探讨。
2 南粤古驿道拉动乡村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S)
目前,广东已发现古驿道本体233条,古驿道遗存906处,形成北、东、西三个主要线路方向,跨越秦汉到明清多个朝代,功能上覆盖商贸、政治、军事、民族迁徙、宗教传播、文人宦游等多种用途,而且沿线有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古建筑,一些民风民俗传承至今,周边还有不少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带、体育运动产业带、科普教育活动、特色制造产业的巨大优势。
2.2 劣势(W)
随着近代邮政、交通进入中国,曾经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古驿道也发生了命运转折,一部分被拓宽、覆盖为近现代道路,另一部分因为不适应近现代交通方式而逐步荒废,沿线村庄也不可避免地由盛转衰了。尽管经过多年新农村建设,不少村庄环境已有所改善,但这些村庄自身“造血”功能较弱,发展后劲不足[3]。还有些地处偏远的村庄设施简陋,经济落后,大量人员外出务工,村庄“空心化”日益明显,乡村归属感丧失,增加了乡村转型发展的难度[4]。
2.3 机遇(O)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以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为抓手,将现代都市人在运动、文化体验、贴近自然等实际需求,通过古驿道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风情风貌展示出来,以低成本、高效益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是当下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的另一种动能[5]。目前,各项政策和城乡之间的需求都有利于乡村经济发展,通过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可成为推动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大好机遇。
2.4 威胁(T)
许瑞生副省长要求南粤古驿道的修复利用要以最小的投入来实现最大的效益。由于古驿道不少村镇地处偏僻,各项服务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而且沿线村庄经济发展方式普遍粗放,产业特色与资源要素结合欠缺紧密性,更主要的是宣传力度不够,村民思想上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认识不充分,古驿道沿线传说故事、民风民俗挖掘不够,影响力有限,还有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状态,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这些问题威胁古驿道沿线乡村的快速发展。
3 南粤古驿道拉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规划策略
3.1 增长型策略(SO对策)
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实现转型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而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点是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和提升村镇功能,让进城务工、留村农民在乡村也能找到归宿[6],通俗地说就是在乡村也能住得好、赚钱多,能过上和城市一样的现代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增长型策略的核心是充分发挥优势、紧抓机遇,利用南粤古驿道及附属设施的资源优势以及国家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产业扶持的政策机遇,发展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扩大特色农业市场。例如借“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成功举办之机,规划农产品展销、公共文化场馆恢复建设项目,西京古驿道上大桥镇“众皆悦之集市”的开张将古驿道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不仅农民增收,也营造了品牌效益。而对古民居、古建筑“修旧如旧”的修缮和内部更新,加上“知识柱”的介绍,将古驿道的文化历史展示出来,为推动古村落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提供真实的场所,游客受教育,村民文化层次也得到提升。
3.2 多种经营策略(ST对策)
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尽力规避威胁,才能健康发展、协调发展、稳定发展,南粤古驿道沿线不少村庄的短板是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交通条件差,无法与现有公共交通系统接驳,所以借助古驿道开发利用契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非常迫切。为了打通古驿道的“最后一公里”,以小城镇为节点完善公路路网建设,衔接绿道网系统,将为乡村交通区位条件改善和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配套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等,才能充分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需求。还要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实现多种经营策略。例如将现有古驿道遗存、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等串联起来,促进文化创意、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再如古驿道有水驿和陆驿,在规划时可根据不同路线特点,将水路与陆路结合起来。再根据地形地貌条件、资源特点策划多种线路类型,如自然观光型、历史文化型、地理探险型等。
3.3 转向型策略(WO对策)
充分利用机遇,变劣势为优势,可加快乡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古驿道沿线村庄经济落后、产业不强的根本原因是人才、技术、资金缺乏,要培育特色产品并促进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可依托古村落、古建筑等特色资源创建新兴产业示范区,为当地干部、群众树立学习的样板,带动周边乡村转变经营方式,从产品导向为主向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方向发展,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科技含量。同时,根据古驿道沿线附近贫困村较为集中的特点将产业发展与扶贫计划结合起来,按照扶贫方式划分为旅游观光型扶贫村、综合服务型扶贫村、农林发展型扶贫村和人居环境改善型扶贫村,不同类型的扶贫村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例如引导旅游观光型扶贫村发展观光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产业,而综合服务型扶贫村重点发展特色餐饮、民宿、土特产展销、户外运动产品销售等产业,以此推动贫困村尽快脱贫。
3.4 防御型策略(WT对策)
对于古驿道沿线乡村来说,通过克服劣势、规避威胁也不失为一种发展策略。据调查摸底,古驿道沿线5km范围内覆盖1310个贫困村,约占全省贫困村总数的60%,这些村庄沦为贫困村的原因脱离不了明显的劣势和威胁,所以从问题入手采取精准扶贫措施针对性强、见效快。以云浮郁南南江古水道示范改造为例,依托古驿道开展河道治理、公建民营卫生站、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改善了民生设施,完善了配套设施,通过学生公寓、乡村旅馆、农家餐馆的建设,提升了古驿道相关产业的服务能力。为了解决古驿道沿线贫困村发展难题,“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团队与沿线贫困村结对帮扶,为其提供村庄规划、传统建筑保护、特色营造等方面的指导,助其发展特色产品、创建品牌产品,增强其产品市场竞争力。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农村座谈会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村衰退、乡村危机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发达国家经历过,目前许多新兴发展中国家也正在经历。振兴乡村经济的路肯定不止一条,但以古驿道促进乡村振兴确是一条卓有成效的路,未来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昊羽.广州古驿道的时空演变与文化遗产[J].南方建筑,2017(6):18-24.
[2]唐曦文,梅欣,叶青.探寻南粤文明复兴之路——《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简介[J].南方建筑,2017(6):05-12.
[3]何爱.以古驿道复兴带动乡村振兴——基于广州市增城区古驿道保护与开发的思考[J].城乡建设,2018(7):63-65.
[4]吴晓松,王珏晗,吴虑.南粤古驿道驱动乡村转型发展研究 ——以西京古道韶关乳源-乐昌段为例[J].南方建筑,2017(6):25-30.
[5]许瑞生.线性遗产空间的再利用——以中国大运河京津冀段和南粤古驿道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16(5):78-87.
[6]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论文作者:陆维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驿道论文; 南粤论文; 乡村论文; 沿线论文; 村庄论文; 产业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