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借景”法的应用策略探讨论文_杨明兰

杨明兰

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 51143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建筑工程日益增加,民用建筑以及风景区的工程建设等都需要符合城市的规划项目。近些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日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与重视,风景园林的园林生态规划也应该顺应社会潮流发展,不断的进行变革与发展。本文将就风景园林设计“借景”法的应用策略设计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借景法;应用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接轨面积逐渐扩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了很大力量。而风景园林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其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风景园林区的景观设计也需要投入更大力度的规划。本文将主要就园林景区的景观设计展开分析,其中,将以“借景法”为主要的研究探讨部分。

一、借景法

1、借景法的内涵

借景是在视野所及的范围内,将好的景象引入并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一般来说,借景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借景,主要是由于风景园林区的规划面积相对有限,而在原有的基础上费时“造景”的话,相对来说较为费力。借景则是利用视线所及范围内的景观,迂回曲折的借助一些表现方式,加强景观的观赏角度,营造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遵循原则:以景观生态原理为设计理念

景观生态原理是指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原理。对园区进行生态设计,创造一个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的新型风景园林。

2.1 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景观的设置要符合当前风景园林的功能构造,每一处景观设置都要物尽其用,都满足其功能需求。比如走廊设计,走廊基本上具备栖息地、汇集、通道等功能。走廊作为一种基础景观设计通道来说,事实上是一种承载风景园林信息流的载体。游客能够通过走廊的平行视角关注到目光范围内的各种人文景观与生态曲线。

2.2 景观变化原理:

在景观中,适度的干扰常常可建立更多的嵌块或廊道,增加景观异质性。比如,园林区的绿化带设计。风景园林中的绿化连接区相当于景观生态缘,绿化带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地势因素,随着地势的抬升形成不断提升的空间景观,达到园区和山体的自然与和谐,使游人在园区中随着地势和路线变化欣赏到丰富变化的景观。

二、风景园林设计“借景”法的应用策略

应用策略中分为借景方法和借景内容,其中原有的借虚景应该是属于借景内容,而且与原有的景和人的实景形成呼应。而改变观景角度和因时而借、因地而借属于方法,再加上字数还不够3000字,所以麻烦再帮忙完善下借景方法。

另请注意论文格式,论文的字体要求,谢谢!

1、借景方法

(3)改变观景角度

苏轼的《题林西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诗,写的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观景会有不同的效果。风景园区,经常建造亭台楼阁轩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观赏景物的视觉高度,从而领略不同的美。亭,是一种艺术性极高的建筑类型,其中,既可以供人们休息,也能使游客眺望远景,把无限的空间都容纳在亭子中。古诗有云:“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因时而借、因地而借

因时而借,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风景,“春游苏堤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满了池塘,秋观明月如同碧水,冬看瑞雪满山岗 ”,因时借景,有助于游客选择合适的时间应季游览。而应因地借景,主要考虑到了当地的景观特色。如敦煌除了华丽绚烂的石窟,飞天景象,还有大漠风情,弯弯月牙泉。

2、借景内容

2.1 借虚景

虚景,主要是指抽象的,无实际形状的一些意境。诸如声音,光影,空间等虚幻的,缥缈的事物。

说到声音虚景,最有名的要数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了。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前有碧池睡莲,后有翠竹芭蕉。睡莲与芭蕉,在池中掩映已经是一种别致的风景了,加上下雨天,雨点落在睡莲与芭蕉叶上,雨声点点。园中借雨声为景,增加了风景的观赏效果。

借光影为景,我们最熟悉的是借太阳,月亮等。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对月光的极致描写令无数人神往。因此风景园区的景观设计中,通常采用建设湖心亭等的方式让游客便于赏月。其次,水中的倒影也是景区设计中借景的一个重要环节。著名的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内湖”借用的就是水中倒影,给人一种区别于陆地观景的角度,增添景观的别样风姿。

图示:拙政园听雨轩

2.2 借实景

实景,主要是包括实在的景色和人物。

2.2.1 借景为景

借景内容有以下几类: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园林巧于用借”,我国各处传统园林中,最善用也最巧用的就是借景为景。从颐和园内部可以观望到山顶宝塔,主要就是利用了借塔为景,增加了颐和园的视野空间。而我们常见的借动物为景,就更加常见。仰借天空的飞鸟,俯借池塘的鱼类等,都加剧了整体风景园林的观赏效果。

2.2.2 借人为景

一般来说,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借人为景的景观较少见。我们常见的借景方法一般是古诗的钟声,打渔的农夫等呈现。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生动形象的借渔舟唱晚,突出了滕王阁的优美意境,同时也烘托出了其雄伟壮阔的形象。

结语

本文就风景园林设计“借景”法的应用策略的设计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借景法是我国园林设计中一项常用的塑造景观特点的设计手法。文章中从风景园区景观的建造原则出发,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中借景法的应用。主要有借虚景和改变观景角度两种借景方法。而借景内容则更为广泛,以山水等自然景观,建筑等为景,以风景园林区周边人物等为景,应时因地的借景等,都能有效地拓展风景园区的空间,利用借景别样造景,拓展游客的观赏视野,为当地景观创造不同程度的美感。当代风景园林建设中,要适当利用这些特殊的设计景观设计手法,为景观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杨锐;融通型 互动式 多尺度 公共性——清华大学风景园林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中国园林;2008年01期

[2]田勇;“巧于因借”在乡村聚落旅游规划中的传承与创新——以海螺沟“贡嘎?原乡”规划方案设计为例[J];中国艺术;2012年02期

[3]孟兆祯;人与自然协调 科学与艺术交融——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4]杨锐;王川;清华大学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中学与教关系的探讨——以首钢二通更新改造景观规划Studio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王惠芳;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以内蒙古巴彦浩特城市生态公园建设为例[J];防护林科技;2011年02期

论文作者:杨明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2

标签:;  ;  ;  ;  ;  ;  ;  ;  

风景园林设计“借景”法的应用策略探讨论文_杨明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