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将会逐渐推广,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建筑物的差异沉降问题,还能够对大体积的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与温度应力变形等病害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后浇带的施工工艺。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保证高层建筑的主体与裙房之间消除结构差异。一般情况下可以明显的改善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硬结、收缩变形或者温度变化伸缩,对整个建筑结构产生的影响。
一、后浇带技术使用的注意问题
1模板支撑系统必须保持独立
在后浇带技术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时间间隔通常在两个月左右,甚至可能更多,所以为了保证施工工期如期完成,并且减少施工成本会继续修建房屋。而新修建的工程在之前的工程基础上会对旧有的混凝土结构产生压力,这样的问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的承受力不足而引发变形的情况。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要针对后浇带的下方以及两侧模板进行分散,只有通过对模板支撑系统的独立计算,才能够保证模板的受力更加的均匀。
2后浇带设置不同的问题
后浇带技术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建筑结构差异,沉降以及硬结收缩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对于之后交待的不同处理。必须要遵循抗上肩背以上为主的设计理念,由于普通的混凝土非常容易开裂,所以后浇带的设置最主要的就是释放大部分的混凝土约束力,利用膨胀混凝土填缝来避免应力裂缝的产生。
后浇带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沉降原因,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要根据设计图纸来进行预设。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设置应该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设定,保证设定的位置符合设计单位的要求。在后浇带间距设计时,应该保证后浇带的间距合理,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间距在30-40mm左右,而宽度则应该在700-1000m的宽度为宜。除了设计另有要求之外,后浇带钢筋的接头应该按照相关的设计规定保持断开。后浇带没有浇筑混凝土之前,不能够拆除模板,否则会导致两百变形,而且后浇带的施工位置应该选择结构应力比较小的部位,因为这个位置的弯矩较小,剪力不大。
二、探究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
1后浇带设置技术
(1)明确间距。在进行相应建筑的施工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如果设计图纸中标注了相应的后浇带位置,施工人员就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施工。但是在间距的设置上,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分析和确定。(2)做好后浇带位置选择。后浇带的位置选择也比较重要,它的位置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质量。通常情况下,后浇带适合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最小的部位,比如梁和板的反弯点就是比较好的后浇带位置,在这里设置后浇带后,能够减少因弯力矩和剪力过大造成的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水平。(3)宽度设置要适合。在建筑施工的工程中,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应该要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分析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确保建筑质量安全。后浇带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相关人员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加强技术监督,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后浇带时间选择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时间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建筑质量,提高建筑安全。尤其是在混凝土结构建筑中,它的构建导致的收缩性问题会会出现在六十天之内。由于建筑物之间施工技术的不同以及施工高度的不同,施工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时间的选择。例如,对于高层以及裙楼来说,在后浇筑带的时间选择上就要检测建筑的沉降状况,保证浇筑施工在建筑沉降工作之后。在高层和裙楼的建设过程中,他们需要一起进行,但是裙楼相对来说施工量比较小,所以在进行裙楼的建设中,更需要加大高层建筑质量监督。施工中通常会出现裙楼的沉降工作已经完成,但是高层施工还在进行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浇筑材料的选择
在进行建筑浇筑带施工时,不仅压考虑它的施工时间,同时还要保证浇筑材料的质量,最终实现建筑的安全施工。在进行浇筑时,浇筑设计人员要对建筑存在的缝隙进行全面的清理,比如讲缝隙内的尘土和存水去除,同时还要保证浇筑结构件的湿润超过一天。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浇筑质量,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使用收缩性比较小的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加入早强性的减水材料,提高浇筑处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除此之外,在建筑的过程中,还需要施工人员掌握好材料的配比比例,加大振捣工作,保证建筑浇筑施工的质量。
4做好预设模板工作
模板的预设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在进行施工时,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尤其是在钢丝网模板的设置中,要保证网格的均匀性,同时还要保证钢丝粗细的均匀度。这样能够提高浇筑带的施工质量,最终保证建筑质量。施工人员还要对模板的强度、厚度、稳定性等进行严格控制,这样可以减少因裙楼和主楼之间跨度过大增加的载荷量,减少钢筋和其他构件的承载力,减少建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5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必须要明确各个建筑的相关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人员的要求来进行。浇筑中,施工人员要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控制,提高混凝土施工浇筑施工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加大浇筑振捣,混凝土在浇筑后往往由于振捣工作不到位,混凝土内部产生大量气泡,这样会影响到建筑浇筑质量,影响到混凝土的粘合力。加强混凝土技术管理,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6接缝处理
接缝处理是后浇带施工技术中的关键,也是施工的难点。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接缝技术的要点为:1)墙板施工要结合墙板的厚度,当墙板厚度≤300mm时,断面形式可以预留为直缝;墙板厚度≥300mm,预留截面形式可以采取阶梯缝或上下堆成的坡口形式;当墙板厚度≥600mm,可以采取凹形或者多边凹形。2)对于主体结构的钢筋是否采用截断形式,主要取决于后浇带的具体类型,沉降后应采使用钢筋连接,伸缩结束后使用梁板结构的板筋进行隔断处理,保持梁筋贯通。3)混凝土的选择尽量选取发挥较早,有后补偿收缩效果的混凝土类型。4)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严格的控制施工质量,支模过程必须使用堵头板或者钢筋网,并在模板的槽口缝连接处安装凸条,施工之前对缝内进行清理和剔槽,保持钢筋摆放正确,振捣过程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标准,避免出现气泡,特别是地下室的底板在振捣的过程中更加应该认真对待,保证混凝土的防水能力,避免发生漏水的情况。5)后浇带施工预留完成后,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通过顶部覆盖,围栏等措施避免浇带受到破坏,避免缝内出现垃圾、踩踏变形和钢筋腐蚀的现象。6)对于长期处在悬臂状态的梁板的处理工艺,应该在两侧的模板支撑拆除之前,时刻检测混凝土的强度,保证强度达到85%以后才能进行拆除,并对拆除后的混凝土进行观察和保护。
7后浇带养护
首先,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之后,绝对不能在浇筑带附近堆放施工材料,而且还要制定施工荷载限制,要在后浇带的两侧设置临时支护点,对支护质量高度关注。等到混凝土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之后才能够进行拆模作业。其次,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将会遇到的问题,有效控制因为松动或者移位所导致的结构开裂问题。
结语
建筑工程中普遍都运用了后浇带施工技术。因后浇带施工既能够能够降低沉降、温度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要认识到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且能够立足实际,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促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白竣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中外建建筑科学,2014.
[2]陈平。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建建筑科学,2011.
[3]郝大海。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3.
论文作者:林永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模板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