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36例探讨论文_陈胜利,陈燕霞

联合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36例探讨论文_陈胜利,陈燕霞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儿科 广东东莞 523945

【摘 要】目的 了解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联合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治疗的耐受性和体重增长情况。 方法 回顾分析36例出生体重在0.9~1.75kg早产儿的营养治疗,对体重、血糖、黄疸指数、热卡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联合营养治疗的早产儿中20例出现体重下降,体重下降在3~11%之间,当热卡达85.4 kcal/kg.d时,体重渐增,最长19天恢复出生体重,平均体重增长15.7±6.3g/kg.d,1例高血糖,3例低血糖,21例病理性黄疸无黄疸加深。结论 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有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有利于缩短全胃肠道营养时间;通过外周静脉途径可满足静脉营养需要;当热卡达85.4 kcal/kg.d时可获得稳定体重增长;脂肪乳应用不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和加重黄疸。

【关键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91-01

随着围生医学的日益进展,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上升,其营养治疗成为出生后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新生儿营养治疗目的保证宫外生长发育的需要。近年来,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应用静脉营养的耐受性及早期喂养的可行性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进展,现将联合肠内和肠外营养治疗3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36例病例选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新生儿区住院治疗患儿,男21例,女15例,出生体重0.9~1.75kg,胎龄28~35周,其中并新生儿窒息1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1例,肺透明膜病1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机械通气治疗16例,固尔苏治疗21例。

1.2方法

所有患儿在治疗并发症基础上,均采用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治疗,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1%SB洗胃,洗胃后给5%GS1~2ml/kg.次,q2h×2次,如无回抽,即给早产奶1~2ml/kg.次,q3h,如能耐受则逐日增加奶量至完全胃肠道喂养。静脉营养采用脐静脉插管、PICC置管或外周静脉途径。第一天补液量为60 ml/kg,随日龄逐渐增至150 ml/kg,采用外周静脉输糖浓度小于12.5%。第二天起补充生理需要量钠盐、钾盐,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各1 ml/kg,6.74%小儿氨基酸起始量为0.5 g/kg,每天递增0.5 g/kg至总量3 g/kg,输入氨基酸浓度至少稀释3倍;如微量血胆红素指数小于10mg/dl则给20%脂肪乳,起始量为0.5 g/kg,每天递增0.5 g/kg至总量3 g/kg;每周补充一次微量元素;以上静脉营养液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混合在一起,用输液泵24小时匀速滴入。随肠内营养量增加逐步减少静脉营养量,直至完全肠内营养。

联合营养治疗期间每天测体重、微量血糖、记出入量、经皮测胆红素,每周测电解质、血脂、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2 结果

2.1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情况 静脉营养天数为8~46天,热/氮比为143.5±23.5:1,有21例因黄疸分别于3至6天加脂肪乳,加脂肪乳后无一例黄疸加重,所有患儿均经部分胃肠营养逐步过渡到完全胃肠营养,无一例出现喂养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体重增长情况 20例体重下降在3~11%之间,当热卡达到85.4kcal/kg.d时,体重逐渐增长,平均12天恢复出生体重,最长一例19天恢复出生体重,体重稳定增长平均增长15.7±6.3g/kg。当肠内摄入量达120 ml/kg,体重在2.0 kg以上时给予出院。

2.3 黄疸 21例出现病理性黄疸,均经蓝光治疗黄疸指数降至正常后予脂肪乳静脉营养,无一例黄疸加深。

2.4 血糖 本组患儿输糖起始浓度为4~6mg/kg.min,以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入糖浓度及速度,除一例血糖达24.5mmol/L,经胰岛素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3例发生低血糖经增快输糖速度后血糖恢复正常,其余血糖均维持在4~7 mmol/L之间。

3 讨论

早产儿能否从宫内到宫外生长发育顺利过渡,与营养治疗关系密切。低出生体重儿各种营养物质储备少,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食物耐受力差,因此单独胃肠营养不能满足正常热卡需要量,必须积极采取胃肠外营养,以防止组织分解代谢,内源性能量消耗,从而获得体重增长[1]。以往临床医生总担心早产儿早期胃肠道营养会加重病情和引起坏死性小肠炎,往往推迟胃肠道营养,但许多研究观察到以禁食来保护未成熟和正在发育中的新生儿肠道,不利于胃肠道的正常成熟,不利于胃肠激素的分泌[2],会导致肠道萎缩,吸收功能降低和肠腔内细菌透过粘膜发生移位[3]。本组患儿均早期开展胃肠内营养,无合并坏死性小肠炎,无一例出现喂养困难,从实践中表明早期胃肠道喂养是可行的。

由于单独胃肠道营养不能满足早产儿体重稳定增长所需的热卡,因此本组病例均采用联合静脉营养给予综合营养治疗。早产儿对葡萄糖的平衡处于过渡阶段,由于肝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对输入糖的耐受差[4],而宫内胎儿是通过胎盘以4~6 mg/kg.min的速度持续供给胎儿[3]。本组病例起始输糖速度为4~6 mg/kg.min,以后根据血糖调整输糖速度。对于33周以下早产儿入院后给脐静脉插管,一周后拔除脐静脉插管行PICC置管,回顾所有患儿输糖浓度均未达12.5%,系早产儿对糖的耐受差之故,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早产儿静脉营养可通过外周静脉途径,无需行脐静脉插管或PICC置管的必要,只会增加栓塞、感染机会,增加住院费用。本组病例除一例异常高血糖和三例低血糖外,其他病例血糖均稳定在4~7mmol/L之间,说明联合营养治疗可保持早产儿血糖浓度稳定。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当总热卡达85.4 kcal/kg.d时,早产儿可获得稳定体重增长,平均增长达15.7±6.3g/kg.d的宫内生长速度,与文献报道的120~126kcal/kg.d[4]差别较大。

在脂肪乳的应用方面,由于脂肪乳能和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影响肺的弥散功能[5],因此脂肪乳有可能加重黄疸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可能,通过本组资料发现早产儿在血胆红素降至同日龄正常血胆红素值后应用脂肪乳,并无加重黄疸和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脂肪乳在早产儿营养治疗中应用是安全的。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有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有利于缩短全胃肠道营养时间;通过外周静脉途径可满足静脉营养需要;当热卡达85.4 kcal/kg.d时可获得稳定体重增长;脂肪乳应用不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和加重黄疸。

参考文献:

[1] 徐琦新.危重新生儿的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1):654~655

[2] 岳晓红,赵翠霞,芦惠,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胃肠道转运时间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91

[3] 吴圣楣.新生儿营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0~318

[4]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6~93

[5] Rubin M,Naor N,Sirota L,et al. Are bilirubin and plasma lipid profiles of premature infants dependent on the lipid emulsion infused? J Pediatr Gastroententerol Nutr,1995,21: 25~30

论文作者:陈胜利,陈燕霞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联合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36例探讨论文_陈胜利,陈燕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