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政治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走向论文,政治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转型之中,这种社会转型与西方发达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有着很大的不同。它的显著特点就是社会的“双重转型”。所谓社会双重转型,就是中国不仅要实现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的从传统社会向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社会转型,而且要实现向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转轨。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背景下,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可以被描述为走向社会政治、实现政治关系社会化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引起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变迁,必然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结构、功能、机制、活动方式和政党文化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党不断适应这种变化着的环境,实现自身的现代化。适应社会双重转型和走向社会政治的要求,实现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可以从实现党的功能转换、推进党的民主和创新政党文化等几个方面来推进。
所谓转换政党功能不是放弃和改变党所具有的一般意义上的功能,而是随着每个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基本矛盾和党的具体目标的转换而转变党的功能。当前,转换党的功能,就是将党的阶级斗争功能转换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将党的全面干预、包办代替国家和社会的功能转换为依法治国的功能。转换党的功能,不能以削弱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为代价。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就是逐步实现政治权力民主化和人民化。作为推进这一进程的政治主体,党自身必须实现民主化。从党的构成上来讲,党在基层社会的党员和人民群众有着同样的利益诉求。因此,最广泛和最充分意义上的党内民主,本身就有着深厚的社会民主的内涵。推进党内民主,是实现国家民主化、政治现代化、权力人民化的重要步骤。
政党文化是研究和考察政党问题的一个重要路径。所谓政党文化,是指政党所具有的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或说政治思想)、组织心理、制度规范、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创新政党文化,体现在党的政治价值观上,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全局利益关系为归依,同时要照顾到各个阶层和公民个体的经济和政治权利。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时期,我们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用发展经济的办法来解决政治问题的同时,切实保障公民个人的民主和自由权利,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本的政治观。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国家权力人民化、民主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