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疾控中心 内蒙古 阿拉善左旗 750300)
【摘要】 目的:对AIDS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与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调查柳州15各社区的艾滋病防治情况,创设目标群体数据库,明确本研究暗娼、吸毒者分布与数量,对目标群体实施综合干预,干预后展开终期调查。结果:干预前,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6.5%,干预后降至4.5%,干预前近期一次性服务安全套使用比例为63.5%,干预后提升至97.5%,暗娼安全套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其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干预后也明显改善了吸毒人员共用针情况,注射吸毒和他人共用针具与否从干预前的62.5%下降到30.5%,干预前后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计生部门参与综合干预AIDS防治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解决疾病控制中心物理、人力不足而导致的问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AIDS防治干预模式。
【关键词】 艾滋病;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069-02
我国疾控中心报道显示,艾滋病(AIDS)在国内呈现逐年蔓延趋势,每年都有大量患艾滋病的患者,AIDS在同一区域的流行与传播一般都始于高危人群,进而向普通人群传播,AIDS传播和人群高危行为存在密切相关性。所以,AIDS高危群体是导致该疾病流行的关键与核心。相关研究发现,我国AIDS就是由于注射吸毒者与嫖娼者等高危人群传播给一般人群,注射吸毒者与暗娼的不安全性行为导致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普通群体中扩散。所以对该高位人群行综合干预对防止AIDS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防治AIDS,本研究对AIDS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与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下为具体报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柳州市柳北区、柳南区以及鱼峰区娱乐与吸毒人员集中度比较高的社区进行调查,吸毒和娱乐场所有茶庄、桑拿按摩、美容美发以及酒吧等服务性场所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培训社区AIDS宣传骨干 在计划生育部分中选取50名工作人员参与艾滋病防治培训工作,内容包括:社区AIDS干预内容与方法、AIDS基本知识、安全套推广、社区关怀以及AIDS干预转介平台等。
1.2.2干预措施 组织计生办工作者至具有密集人口的社区广场或者菜市场等场所对AIDS相关知识进行集中宣传,并在社区内悬挂或者张贴横幅标语,社区人员深入社区内部积极开展AIDS反歧视宣传、防治宣传、安全套推广、降低危害技能培训等活动,将转介服务提供给社区高位人群,为AIDS患者与感染者提供生活救助。
1.2.3调查方法 明确干预目标后,进行基线和终期调查,完成培训工作后的相关工作人员采用面对面或者一对一的方式展开调查,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填写者为调查员,创设目标群体数据库,明确本研究暗娼、吸毒者分布与数量,对目标群体实施综合干预,干预后对目标人群实施终期调查,以明确其干预后的AIDS防治知识掌握情况。
2.结果
2.1 社区吸毒与性服务人员调查情况
本研究覆盖人口123542名,对社区内小姐与吸毒人员展开基线调查,结果发现,291名吸毒人员,平均年龄为(28.5±5.2)岁,200名男性,91名女性,23人(7.9%)有过AIDS检测,检测结果显示HIV阳性10名(43.5%),72人(24.7%)获得低保,22人(7.6%)被强制羁押或者戒毒,32人(11.0%)外出。基线调查社区性服务场所,8个社区内有52家性服务场所,其中2家中高档场所,50家低档场所,20个社区内有10个社区工作受阻,因场所不配合而无法继续调查,没有发现有性服务的社区2个,对110目标对象展开基线调查,平均年龄为(25.0±39.5)岁,主要为初中以下文化。
2.2 综合干预
综合干预中增加69个场所,共干预152名暗娼者,干预人次为756人,发放6325只安全套,最少干预频次为1次,干预最多频次为13次,5个场所行1~4次的干预,38个场所接受1~5次的干预。
2.3 嫖娼与吸毒人员干预前后的行为变化
干预前,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6.5%,干预后降至4.5%,干预前近期一次性服务安全套使用比例为63.5%,干预后提升至97.5%,暗娼安全套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其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吸毒人员年龄主要在17~36岁,2个社区转介5名吸毒人员至门诊服药,3个社区转介16名吸毒者行VCT检测,2个社区对9名治疗人员展开服药监督,干预后,注射吸毒和他人共用针具与否从干预前的62.5%下降到30.5%,干预前后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AIDS属于一种行为性疾病,目前还未研制出对AIDS传播进行有效阻断的疫苗,而综合干预及健康教育对遏制AIDS传播具有重要作用。从本研究的干预高危群体前后AIDS知识知晓情况分析,高危人群干预前具有较低的AIDS知识知晓率,特别是蚊虫叮咬传播HIV与否、和HIV感染者一同用餐感染HIV与否的知晓率非常低,干预后,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AIDS知识知晓率,各知识点均超过80%,由此充分表明,部门参与AIDS防治工作对综合干预高危人群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遏制AIDS在高危群体中蔓延。所以,在AIDS防治的综合干预中,应该以计生单位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社区、计生部门人员和高危人群创建彼此信任的关系,同时对性服务工作者、吸毒人员展开关爱社区患者、大众宣传以及反歧视动员等干预,此为重要的AIDS防治干预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光昱,朱建军,刘梅瑶等.凉山彝族自治州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与防护行为[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4, 8(01):22-26.
[2]宋逸,季成叶,张琳等.中国18省市城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 18(08):526-529.
[3]李佳,陈清峰.商业人身保险涉及的艾滋病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1, 11(01):56-60.
论文作者:王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社区论文; 人群论文; 暗娼论文; 安全套论文; 人员论文; 吸毒者论文; 艾滋病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