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原则的特点_邓小平文选论文

论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原则的特点_邓小平文选论文

论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的原则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市场论文,原则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的世界市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原理的进一步发展。了解和掌握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的原则特点,对于我们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意义。综观邓小平的世界市场思想,有以下几个突出的原则特点。

一、继承性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逐渐融为一体。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40%以上。我国的对外开放过程也就是市场国际化的过程,即中国经济逐步走向世界市场的过程。对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人们更多地是从跨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入手揭示其原因,很少有人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寻找理论根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偏颇。

事实上,马克思一直坚持从世界市场出发论证他的社会主义学说。恩格斯曾经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6页。)对于实现这一历史转变的经济基础,马克思指出,“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3页。);而关于其阶级基础, 马克思同样指出,是“由于竞争的关系而以世界市场的存在为前提”(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页。)。在探讨社会主义的具体发展模式时, 马克思更是明确提出,由于“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5页。), “和资本主义生产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44页。), 落后国家已经完全具备了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可能性与现实可能性。可以说,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立足世界市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是,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却把世界市场割裂开来,提出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结果使社会主义完成向制度形态转变后,脱离了世界历史进程,独立于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之外。虽然从某种角度讲,这种脱离是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全球化进程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不能否认,它也造成了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封闭和僵化以及创新能力的衰减。因此,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果断地放弃了过去那种以苏联为模本的探索过程,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和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坚持在世界市场中建设社会主义。他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经验证明,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社会主义是在世界市场的作用下由理论变为现实的,它不是脱离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固步自封的社会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尤其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一体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只有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走向世界市场,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分享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正像邓小平所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369页。)邓小平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这种认识,与马克思的世界市场是社会主义存在与发展前提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原则设想的具体运用与发展。这是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继承性原则的精髓。

二、全球发展原则

世界市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全球视野,但是邓小平在创建自己的世界市场理论时,并未将着眼点仅仅局限在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上,相反,他是从全人类的高度,从困扰世界各国的发展问题这一时代主题的广阔背景上去探寻世界市场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这就是全球发展原则。

对于在世界市场普遍发展的情况下,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32—133页。)也就是说, 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使各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变革,国际经济合作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代表国家根本利益的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在开放性的国际环境中才能求得实现。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容量不断扩大,各国经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多层次、多领域展开,一个密切联动的国际社会呈现在世人面前。它要求各国必须结合本国的特点、经济承受能力和竞争优势做出政策上的某种权衡。邓小平敏锐地把握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明确地以世界市场为参照系来思考全球发展问题。对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质就是“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6页。)因为,“世界市场不仅是同存在于国内市场以外的一切外国市场相联系的国内市场,而且同时也是作为本国市场的构成部分的一切外国市场的国内市场”(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238页。)。因此,“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9页。 )只有在巩固自己内部市场的同时,不断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达国家才能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那些还处在农业社会或正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推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的、根本性的问题是缺乏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由于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市场经济原则的全球化过程,而且是首先表现为商品、技术、资金等物的流通的国际化过程;因此,世界市场也是发展中国家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基本着眼点。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邓小平指出,“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91页。)。 世界市场是以开放、合作、互相渗透为鲜明特征的,它必然要求各国突破闭关锁国的发展模式,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全方位地走向世界市场。这不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是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正如邓小平所说,“经济上的开放,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恐怕也是发达国家的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9页。)当然,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立足世界市场解决自己发展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的这一原则特点却为我们观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三、主权性原则

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市场越出国家界限按自身作用机制而非国家意志行事。但是,国际化并不意味着抛弃民族的自主性。如前所述,世界市场是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的,世界市场上的所有经济活动都从属于各国的国内市场。即在现代世界市场的前提和条件下,与世界市场的发展所造成的全球化趋势相对立,还存在着经济的民族化趋势。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主要行为者,不可能放弃对一国领土内的经济活动负有全责的排他性行为。诚然,合作才有效率,但是由于合作各方起点及所采取的策略不同,合作所产生的效益分配也是不同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控制着世界经济规则和制度安排,可以在资金、技术、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世界市场上获得收益最大化,而发展中国家则只能利用比较优势获得相对收益。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走向世界市场是大势所趋,倒退和封闭是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在与国际经济接轨,与世界市场融合时,保持主权独立与完整的重要性。世界市场是手段而非目的,其发展本身就是充满尖锐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它在促使各国市场更加开放的同时,又加剧了世界市场竞争。鉴于未来几十年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西方日益将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这一发展趋势的逻辑结果是,只有坚持主权性原则,才能使我们的经济战略和外交战略具有足够的预防性和开拓性;我们才能够在西方技术和资本的外部压迫下获得综合的发展机会。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强调,在走向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8页。)

不仅世界市场的内在属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主权性原则,而且从现实方面来看,这一原则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际上盛行一种“主权泛化或弱化”的理论思潮,国内也有许多人持同样观点。如何看待这一问题?邓小平的世界市场理论告诉我们,这不过是西方国家的一种战略安排,其目的是想通过迫使发展中国家放弃关税政策转而实行自由贸易,进而巩固他们自己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其出发点是为资本的扩张利益寻找合理性根据和理论支持。应该说,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是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两种发展方式。只有当这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到可以面对世界市场上的一切竞争时,它才会转向而且希望别国转向自由贸易。由于现代世界市场体系是以资本和技术的垄断控制为基础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市场的发展不过是西方主宰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市场化和政治变革向世界各地扩张的过程。所以,为了真正达到立足世界市场发展自己的战略目的,强调国家主权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各民族的诚恳的国际合作,只有当其中每个民族都在自己内部完全自主的时候才能实现”(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7页。)。正是主权提供了一国进行选择的可能。而且,我们应该看到,西方国家本身也是非常重视维护主权的。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非关税壁垒、经济歧视、倾销与反倾销等越闹越凶。资本所具有的国际性、世界性只是一个方面,其另一面便是强烈的排他性、竞争性。正是由于对当代国际经济秩序有如此明确的认识,邓小平强调,“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1页。)这是我们在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自己时必须加以重视的。

四、社会主义原则

世界市场是社会主义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社会主义是通过利用世界市场上存在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而不是自身生产力充分发展这样一种途径由理论变为现实的,因此,在现实中就出现了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局面。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在世界市场上发展社会主义,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时,非常重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重要性。他强调,“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下开展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8页。)世界市场是发端于资本主义并由资本主义居支配地位的过程。在资本主义势力占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世界市场的发展实质上就是资本的全球扩张过程。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这一过程把其内部矛盾转移到其它国家中去,为自己创造进一步扩张的空间及回旋缓冲的余地;另一方面,它们也试图通过世界市场这一媒介向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渗透。正像邓小平指出的,“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1页。)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从各个领域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创造了条件,将更有利于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向社会主义国家输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体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虽然从根本上动摇和削弱了“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与平等的国际参与环境提供了基础;但是,也要看到,在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吞噬掉的危险。因此,邓小平在其世界市场理论中,一直把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取向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阐述。邓小平强调,“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现在国际市场已经被占得满满的,打进去都很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1页。)长期的封闭造成自身创新能力的衰减,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就无法抵御资本主义的冲击,从而无法在世界市场上获得稳固的位置,并从中受益。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挫折与失败,从根本上讲就是没有处理好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一方面,这些国家长期搞两个平行市场,隔绝于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之外;另一方面,当它们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不得不融入世界市场时,又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取向,没能抵挡住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从而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我们把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原则完整地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原则是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中的基本指导原则,是保证社会主义国家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有力保护。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五、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原则

立足世界市场发展自己是个战略问题。但是,在世界市场上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市场战略,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战略原则。

首先,在世界市场造成的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无论从深层次的战略背景还是现实状况来说,都必须坚持全面性即市场多元化战略。这是因为,第一,当今世界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类型国家在内的多元化的世界经济,使得今天的世界市场成为包括各种类型国家参与的多元化的世界市场;第二,随着贸易保护主义越演越烈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世界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此,只有实行多元化的市场战略,才能尽量避免或减少世界市场的变动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有利于我们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不抓住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有利时机,那么,一旦“世界市场被别的国家占去了”,“我们就落在后面了”(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369页。);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

但是,改革开放20年来,虽然与我国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到230多个,初步形成了全面性原则所要求的市场多元化的框架, 不过对外贸易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并未改变。目前,与我国贸易额最大的15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仍然高达85%以上,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结果迫使我们对全面性原则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经过深入思考,邓小平确认了重点性原则的重要性。因为按照市场分布规律,世界各国的进出口市场都具有高度集中性,并且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一国在经济发展初期,其市场集中度往往较高;加之我国现在正处于向工业化深入推进的历史进程中,因此我国市场战略的主要基点首先只能是面向西方发达国家,即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在保持对发达国家贸易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追求市场多元化,实行重点原则基础之上的市场多元化战略。为此,邓小平特别指出,“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要善于学习”,“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2—133页。)。同时, 在减少外贸逆差这一战略问题上,虽然要研究多方面地打开国际市场,但是加强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却是“作为一项政策来考虑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119页。)。可以说,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的市场战略, 是邓小平根据市场分布规律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做出的正确决策,是指导我国外贸工作的基本方针,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

六、互利性原则

世界市场的发展是两种互为表里的因素互动、融合的过程。一方面,随着国际分工深化,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不断加深,各国经济主权相应地受到一定限制和削弱,即世界市场上发展利益的实现是以权利和利益的相互让予为代价的;另一方面,世界市场的发展也是以国家主权为前提的。各国为了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最大利益,减少对本国利益的损害,则千方百计地增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本国利益。这种现实决定了在世界市场中必须坚持互利性原则。单纯地以市场换投资是不正确的,对中国来讲,正确的战略选择应该是走吸纳和扩张并重之路,真正达到通过对外开放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对此,邓小平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他强调,“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0页。)。他以发达国家为例,说明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他指出,“人家来做生意,就是要赚钱,我们应该使得他们比到别的地方投资得利多,这样才有竞争力。我们的劳动力比较便宜,有这个优越条件。但是,特别吃亏的我们不干。”“引进项目必须是能够带动我们自己的”,“可以带动一些行业的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9页。)。特别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市场国际化和民族经济利益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只有坚持互利原则,才能维护自身的正常发展,真正实现既能分享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又能消除其对本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所表现出来的原则性特点,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为我们更好地开拓世界市场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科学地把握这些基本原则,必将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  

论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原则的特点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