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刘扬,李玉祥,马富裕

(石河子大学 农学院,新疆 石河子)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农业发展面对着机遇和挑战。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含义与地位、《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的简介、《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定位与特色等内容。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调整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今后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 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培养人才

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确定了“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等11个重点发展领域。随后,农业部与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8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强化应用、引领发展的推进策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在线化和数据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的目标[1]。目前,“互联网+”现代农业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保证“行动实施方案”早日落地见效,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助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有效推进至关重要。

一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含义与地位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一种农业新模式与新形态[2]。“+”可以连接一切与农业相关的事物,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并重塑传统行业的发展结构,创新驱动新的发展方向。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现代农业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环节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促进农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创新产业链生产效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使现代农业坐上互联网的快车,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智慧农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营地处于郊外,环境非常好,令人惊喜的是,还经常会有蜘蛛、兔子和狐狸来拜访我们。入营当晚,我们就认识了许多外国朋友,有西班牙的,也有波兰的,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的……因为我们是为数不多的中国人,他们对我们都很好奇,围着我们谈论了许多话题。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光提升了自己的英语能力,也了解了不少各国人文风情,更收获了一份友谊。这就是我游学最重要的目的:在这里,我有了很多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也让自己的英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 《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的简介

《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是针对已有农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大二学生开展的专业基础性课程,课程共24学时,由五位老师共同完成课程讲授。课程以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全面介绍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相关企业的经济管理和农业产业等知识,深入浅出地把本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态讲授给学生,并以此启发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发展的互联网思维;基于互联网+产业模式建立基础;互联网+种植业产业链、养殖业、农资行业的典型模式及其案例分析;互联网+农业微商众创空间基础及其操作;农业大数据在产业链中的应用和精准农业等十章。

三 《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定位与特色

情况 3.2 {4,5}不是Y中顶点色集合,则C2∪C3中至多有5个集合,设为D1,D2,D3,D4,D5不是Y中顶点色集合且C2中至少有一个集合是Y中顶点色集合,不妨设{1,2,5}是Y中顶点色集合,可得:至少有两个C(ui)包含{1,2},其它C(ui)包含{1,3}或{2,3},由于C(ui)≠C(vj),从而每个C(ui)只能是以下集合之一:{1,2},{1,3},{2,3},{1,2,3},D1,D2,D3,D4,D5,矛盾。

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的领域如此之广,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不法分子利用诊断系统,使计算机对虚假的症状信息进行深度学习,进而实施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犯罪意图。又如,恐怖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恐怖活动。诸如此类的高新技术犯罪必将造成严重的社会安全隐患,进而危及到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毕竟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宽广。

“互联网+现代农业”目前较少地以专业基础课程形式出现在高校大学生课堂中,大多以创新创业培训班的形式相继出现。除此之外,农业互联网的高校开设课程主要有经济类、计算机类、营销类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网络市场调研能力、网络营销策略制定与实施能力、网络营销业务实施、收集物流基本作业信息能力等,因缺乏相关的农学基础知识,学习此课程的毕业生大部分在城市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到农村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的较少。

2)第2种是发射技术,该方法属于被动探测法(图1b),即用于探测煤岩物理力学信息的声波源不是人工激发的,而是煤岩体在受力破坏过程中自发产生,根据煤岩体声发射的频率和能量等信息可以了解其受力破坏状态及过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现代农业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从全程机械化、精准农业的推广和应用,到全国节水示范基地建设等[2]。以兵团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生产对现代农业人才需求迫切,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3]。《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旨在培养农学专业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传统农学基础知识(作物栽培学、作物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作物逆境生理、耕作制度与保护、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和其相关的最新科技成果及应用情况,还需要掌握农业生产发展前沿动态、实际生产运用的相关科技产品和企业,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启发学生如何运用好互联网平台推动农业产业高效发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学习兴趣。

四 《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 丰富教学内容

“互联网+”是一个新兴内容,“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专业知识更新较快,涉及内容广泛,为保证授课效果,需要授课教师及时更新补充相关的技术信息、知识点以及相关案例等。本课程授课教师团队由三位教授、两位讲师组成,分别从不同方向讲述课程内容,教师交换授课内容课件,通过内部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更新和扩充。此外,外出培训与学习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途径之一,学院或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与相关学习与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与同行多交流学习,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以当前互联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内容为主体,进行实时优化和更新课程内容结合案例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其次,课程系统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业特征与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互联网思维;最后课程采用课堂模拟和创业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二) 积极改变教学方法

“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容量[4]。作为农学专业的授课教师,要培养出传统农业知识基础扎实,且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这一使命,就必须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探索翻转课堂,搭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主导的学导模式,让专业教学在创新创业中发挥应有的效果。因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授课教师应将课程资料提前共享至学生QQ群或着微信群,让其先预习,并在课堂上提问,增强课堂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次,此课程为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课程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和课堂学习内容,查阅资料,以PPT形式在课堂中进行创意讨论,形式模仿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该形式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对其创意的新颖性、可行性进行评分。

(三) 等线学校要推进“互联网+”教学理念

高校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支撑平台[5,6]。农业高校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结合学校和专业特色,利用教师团队的教学、科研资源或学生团队的科研成果等资源,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勇当“互联网 +”创新创业的实践者和开拓者,通过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等为致力于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资源与服务,充分给与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发挥个人的创新意识。

(四) 积极调整学习方法

“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学习材料,让双方都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接受不同方面的内容,跳开了教材的局限,向网络平台以及实际案例主动出击,寻找更多相关的资源。因此,对教师和学生均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实时更新课程内容、案例,不断充实个人知识储备,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打破以往的听课方式,更多将注意力集中于技术应用与创新理念上。

五 总结

“互联网+”时代下,农业发展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不仅影响着农业科研人员、农业生产者,同时也影响着象牙塔内的大学生。高校中农学专业课程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适应“互联网+”的影响与改变,成为未来大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具体包括教师积极推动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和教师积极调整学习方法和学校大力推进“互联网+”教学理念等方面。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传统农学知识的教授,有基础才能奠定更好的未来,更好地培养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邱小雷,马吉峰,张小虎.“互联网+”时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7(7):94-96.

[2] 崔静,王海江.《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36):117-118.

[3] 刁明,蒋桂英,王江丽.《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6):7-12.

[4] 陈婷婷.“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方文学,2017:134-135.

[5] 董娟,张建,朱新荣,等.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在“食品安全学”公共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2018(12):113-115.

[6] 李乃祥,赵平,曹丽颖,等.高等农业院校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9):17-20.

本文引用格式: 刘扬,等.《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30):42-4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0.017

基金项目: 石河子大学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资助(2018.07-2020.07,项目编号:CXX2818011)。

作者简介 :刘扬,女,回族,青海民和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作物营养与精准栽培技术;李玉祥,男,汉族,甘肃武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通讯作者: 马富裕,男,汉族,甘肃环县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节水信息技术。

标签:;  ;  ;  ;  

《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