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视文化精神的思考_文化论文

关于影视文化精神的思考_文化论文

关于影视文化精神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论文,影视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影视文化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存在着,从三岁孩童到七老八十的长辈,可以说很少有人没有受过影视文化的某种影响。影视文化以我们极其熟悉的身姿让我们关注让我们回眸,也以其虚幻的背影让我们疑惑。影视文化已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发生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以至我们谁也难以再与之割舍,如果没有了它,也许心里就觉得缺了点什么。影视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

因此,影视文化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影视文化的内在精神是值得影视人加以珍视和探寻的。

(一)

当我们追寻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源头,似乎可以认定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文明比文化有着更久远的开始。最原始的人类谈不上具有什么文化却早已开始创造着自己的文明。那时候所创造的文明主要是物质的文明。

当人类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便开始有了符号性的抽象文化,从此,人类文明的历程迈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为有了文字,不仅可以传播,而且可以记录,可以保存,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开始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相对独立于外部世界的精神世界。

这个精神世界如此丰富而博大,堪称一个“不平静的宇宙”。从有了文字开始,人类的文明构成中,精神的文明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

人类在自己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了征服世界,始终展开着绵绵的渴望和无穷的探索,也展开着文明与野蛮的较量。正是这种渴望、探索与较量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实际上,也正是这种渴望、探索与较量产生了影视,并使影视成就为一种文化模式,并使这种文化模式有了今天丰富的生命力。今天的影视文化在精神文明的构成中已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可以说,影视文化是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超越传统的文字文化而产生的一种图像文化。它不仅以文字语言作为创作和传播工具,更以调动形象的图像和生动的声音等多种要素为己任,使文化真正从象牙塔走了出来,走进了大众生活。也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它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又促进了这种富有生命力的影视文化的繁荣。文化与社会的发展第一次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自从有了照相术以后,无边的世界仿佛被魔术师装进了小小的画框。我们完全可以说,正是从照相这个意义开始,一步步产生了划时代的影视文化:从照相到无声电影,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电影到电视,从黑白到彩色,到现在的影视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一步步创造着灿烂的影视文化。

影视文化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以影视文化为代表的图像文化,相对于文字文化而言,有着闻所未闻的对事物精确而完整的表现力。文字文化在反映事物的同时,仿佛隔离了世界,而影视文化则通过完整的“照相式”,仿佛又使我们接近了世界。文字文化只是抽取外部世界的某些元素和某种意义,反映事物是描述性的、分析性的,而影视文化在反映事物时则是完整形象的接纳。

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影视文化使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走向了融合,使它们之间的分裂成为遥远的过去。因为影视文化反映世界的精确与完整性,使“反映”真正具有了反映的含义,而且,随着现场直播报道、卫星传送、网上传播等创作与传播手段的出现,影视文化在反映世界时变得极为迅速甚至与事件的发展变化同步,使外部事件与影视文化之间几乎没有了明确的的分割及时空差距。

(二)

责任感是影视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创造具有时代意义的好作品是影视文化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跨世纪的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重整文明雄风的大好机遇,影视界必须以自己良好的文化境界,以强烈的精神追求,展示伟大时代的精神风貌,创造伟大时代的经典作品。没有这种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影视文化也就无法在一定程度上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

当中央电视台一些人士提出要培养造就一代自己的电视观众的时候,体现出的是强烈的责任感意识。像《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通过“讲述”普通老百姓的平凡生活故事,力图真实地展示着我们社会生活的点点变化和时代变迁;像《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就新闻时事、社会热点、大众话题及其背景,以纵深的方式,以点带面,访谈结合,沟通政府与群众,树立社会正气;像每年的春节文艺晚会,不仅营造着欢乐和祥和,又积极向上,催人奋进。这样的节目,都是观众动辄上亿。如此广泛的观众群,使中央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既有着良好的机遇,更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当我们打开电视频道,现在可供选择的频道是多了,但是往往难以找到赏心悦目的节目;和一些世界大台的节目相比,许多的节目画面并不好看,展示在眼前的“视觉污染”现象确实存在。让我们的影视画面特别是电视画面,变得既丰富多彩又健康纯净,是影视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同样,我们的影视语言也需要纯净。影视语言通过现代化影视技术加工制作和传播,其传播对象不是局限于少数人,而是面对千千万万的人产生影响。所以,健康、文明、规范的影视语言,能够以独特有效的方式,成为社会文明语言的典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文明交往,而不够健康、文明、规范的语言则很容易对社会文明产生极坏的影响。如果一部较为生动地刻划了社会生活并具有较大社会反响的影视作品,在文明语言上却有不够成功的地方,是很令人遗憾的。

好的题材也是制约和体现影视文化精神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大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是影视文化生存并富有生机的沃土。成功的影视作品必然在题材的选择上取得成功。

《离开雷锋的日子》以雷锋精神为题材,把我们怀念的雷锋和我们怀念的精神——雷锋精神从遥远的地方又拉回到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的观念、行为、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变得那么复杂,好人居然也难做了,但好人还在。影片中,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当年因为事故,对雷锋的死负有一定责任,为此,他一直在内疚和压抑的心情中活着,并发誓一定要把雷锋没有做完的好事接着做下去。乔安山做了许多好事,也为做好事吃了许多苦头,甚至被纠缠和冤枉,观众在为之感动和不平之中重温了传大的雷锋精神,也会对现实更加深刻地思考。

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以创业精神为题材。严重缺水的河南林县,因为没有水,传说一个女人一辈子只洗三回脸,出生的时候洗一回脸,出嫁的时候洗一回脸,然后就是到死的时候才能洗一回脸。为修建引水渠,林县人苦战十年,以多少生命为代价,沿着陡峭山崖,沿着丛山峻岭,开辟了一条长约8000公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造天河——红旗渠。这种改天换地的精神,应该说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值得称颂的。

影片《没事偷着乐》表现的是贫嘴张大民在艰辛生活中却能够依然快乐。它满足了我们这个时代对乐观精神的呼唤。我们面对生活的艰辛、生活的烦恼、生活的酸甜苦辣、需要学会快乐、需要豁达和乐观,不能因为生活所累,就使我们的心灵也一起负背着沉重。“中国人普遍的乐观、与生俱来的乐观,是国民性中的光彩。如果说下个世纪是心理疾病的世纪,那么乐观主义精神就是法宝。欢乐是人自救的最后盾牌。”(注:刘恒《贫嘴和幸福生活》载《北京青年报》1999年1月10日)

好的题材是制约和体现影视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但是,越是好的题材越需要好的创作。不然,再好的题材也只能成为平庸之作,我们提倡时代的精品,就是既要有好的题材,更要有精心的创作和精良的制作。在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关系上,应该说,表现手法更为重要。

近年来,我们的影视作品更普遍地采用了平视的视角,对“英雄人物”也不再是“高大全”了,这是对表现手法认识的进步。如前面列举的颇受好评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引起反响的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如果采用的是一种刻板说教的表现手法,也就不可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随着影视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表现手段更为丰富多采,因此表现手法将显得更为重要。“没有蹩脚的乐器,只有蹩脚的演奏者”,影视创作也是同样道理。张艺谋的《红高梁》、《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等作品,题材并没有多么重大,主要在于创作和制作手法方面取得的成功。

现在有一些影视制作人以为影视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这种“快餐文化”观念表现的顶峰便是近来一系列游戏娱乐类节目形式的出台。这类节目一反传统上较为严肃的做法,以逗乐游戏的形式出现,代表了一些影视人在表现手法上的进步和对创新精神的追求。但是,与近年出现的一些比较刻板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形式相比,似乎只是在表现上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依然透视着影视表现观念的某种不够成熟。看来这类节目还有待于不断完善。

(三)

对影视文化精神的认识,有赖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多方面的关系,例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文化主体与文化环境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关系。

首先,必须认识和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牺牲影视文化精神以换取影视文化的表面繁荣和某一影视作品的一时火爆。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就已指出:“思想战线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影视文化的发展中,炒作和创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孰轻孰重,必须遵循:创作重于炒作、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

只有真正具有社会效益的作品,才可能真正具有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应该成为影视界的基本共识。

其二,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化主体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影视文化应该以人为本,人是文化的主体和核心。无论是突出人文关怀的主题,还是积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还是为了弘扬高尚人格和时代精神,总体体现人对于真善美的精神追求,都应该以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以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的类思维的审美境界为基本出发点。

心理学、伦理学与传播学,当今的研究兴趣,已经从个体的研究发展到主要集中于群体甚至整个人类的研究,从微观的研究过渡到了宏观的研究。影视文化长于形象化的表现,但决不等于可以迷恋于外部形象的记录,更重要的在于关注、展示和表现人类的命运。如与全球共同发展相关的“环境恶化”问题、“穷人”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裁军与武器问题、现代生命医学与健康问题、人权问题、专利纠纷问题甚至于关心穷孩子上学的我国的“希望工程”,都是当今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人文课题,影视文化界理当对此加以充分的重视。

其三,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上,要以现实为立足点,衷心服务于我们时代的现实生活。

《离开雷锋的日子》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从雷锋精神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上做文章,紧紧立足于现实生活,紧贴时代,引导人们用雷锋精神解读现实生活,用现实生活解读雷锋精神。

当然,近年来,影视创作中也涌现了一批成功的历史题材作品。但是,这一类题材创作的成功却在于能够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电视剧《雍正王朝》虽为展示历史,但落脚点还是在于现实,如果不是其中许多话题触及现实的敏感神经,就不可能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关注。前些年播出的《宰相刘罗锅》的成功也是如此。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未来是现实的延伸,影视文化必须对现实生活给予最多的关注。

其四,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创作追求上,既要现实主义,又要理想主义。影视文化必须首先把关注点投入实际生存状态,用满腔热情去了解社会生活、表现社会生活,为现实生活服务。但是,如果没有理想主义,就没有思想的真正解放,人作为人的创造力以及文化的创造力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就没法展示人作为人的许多梦想和希冀,更会抑制文化本身具有的内在创造力。

人的伟大特点之一是永远有着自己的梦想、渴望和创新精神。影视文化理应具有这样一种文化品格。在尊重生活和尊重影视创作规律的基本前提下,可以尽情地为理想主义而讴歌。人的生与死、爱与恨,在这里可以放大或缩小;远古的时代可以拉近,现实的生活可以推远;可以一本正经地演绎,也可以幽默诙谐地戏说;可以轻声细语地倾诉,也可以催人泪下地煽情……

人们的思想和文化构成精神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文明包括物质的文明和精神的文明。影视文化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是影视文化的精粹,是影视文化的生命之灵光,是影视工作者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有时,在短时期里,经济会成为我们的目的,但是,从比较长远来看,精神文化显然更容易成为我们人类追求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一个社会或民族只有物质文明史,而没有精神文明之光。”(注:刘宏《市场经济与中国传媒》载《现代传播》1998年第5期)

那么,进一步说,什么是精神文明之光?就文化而言,文化之精神才是精神文明之光。就影视文化而言,影视文化的精神才是影视文明之光。在影视文化的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影视文化精神为代价以换取自我的一时发展。我们真诚地期待着影视文化更好地成为人类文化精神的典范。

标签:;  ;  ;  ;  

关于影视文化精神的思考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