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核病对人们的健康威胁巨大,很多结核病患者由于误诊以及自身因素等影响,发现自身患有结核病的时间相对滞后,这种延误性治疗问题的存在,就使得后续的治疗难度不断增加。因此,本文将针对肺结核病人延误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肺结核;延误;影响因素
前言:患者感染肺结核疾病后,能够及时就诊以及诊断后能否得到有效的治疗,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就会将疾病传染给身边的朋友与家人,给社会造成危害,同时给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带来困难。
一、延误的定义与分类、时间
1.1定义
患者延误与医疗机构延误。患者延误指患者有结核病临床症状后进入医疗机构就诊日之间的时间间隔;医疗机构延误指患者首次就诊时间到开始治疗时间的时间间隔。不过两种延误类型无法彻底分开,因为受到经济因素、地理因素等影响,二者依旧存在些许联系。
1.2延误时间
延误时间主要是由患者延误、医疗机构延误共同造成的。经过资料查找统计,患者的延误时间平均为14~63天,医疗结构的延误时间平均为14~46天,总延误时间为15~119天不等。
二、结肺结核病人延误治疗的影响因素
2.1患者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经济状况:很多患者上有老下有小,面对房贷、车贷、高物价以及高额医疗费等压力的存在,很多人不愿意再为生活增加额外的支出,所以未能及时去医院就诊。并且农村地区收入偏低,医疗条件差,很多农民选择民间医生或者自购药物的方式降低治疗成本,从而影响了疾病发现或治疗的最佳时间段。
②文化程度低:我国大多数居民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对其认知度差,对国家政策理解能力不足。通过研究发现,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大多能尽早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而中小学学历的患者,往往会延误疾病发现、诊治的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不同的文化程度,对结核病延误治疗状况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③性别差异:我国受传统观念影响,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所以男人大多是家庭支柱,特别是在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男性大多不会对身体出现的细微不适进行关注,往往到了无法正常工作时才会去看病,因此延误时间较长。而女性主内,且敏感性较高,当出现不适时能够早些就诊。因此,男性延误时间要大于女性。
④就医距离:由于患者与医院或者卫生医疗机构的距离存在差异,在<1里,1里~4里的情况下,随着居住地到卫生院距离的增加,患者就诊延迟率增加
⑤年龄因素:在我国40~60岁年龄段的患者延误诊治时间的概率较高,因为他们多是家庭主要劳动力与重要的经济来源,往往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教育,所以经济压力大,为了节省开支,因此拖延了就诊看病的时间。在国外,受到生活理念的影响,大多55~65岁的患者是延误诊治的高发人群。
⑥社会的歧视与耻辱感:我国患者大多认为患上肺结核会遭到社会歧视是一种耻辱的事情,所以就延误了就诊时间。而发达国家的人很少在乎耻辱感并不会歧视此类人群,因此延误时间相对较短。
⑦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居民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低,对相关症状的出现无法进行明确的判断,从而增加了延误的时间与概率。因此,应该做好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患病就诊意识,降低延误诊治的概率。
⑧医疗保险。肺结核疾病主要在农村地区或流动人口传播比较广泛,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合作/流动人口医疗保险系统尚不完善,很多居民没有参加,或异地医保,因此出现咳嗽等 症状后一拖再拖,影响了最佳就诊时间。加上医院高额的诊治费用,虽然农合可以报销一大半,但是由于基费高,因此给农民就医带来了经济障碍,从而延长了诊治时间。而在国外,有无医疗保险对是否延误就诊并不存在影响。
2.2医疗机构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第一次诊治的医疗机构。在国内,农村地区居民大多在农村卫生所检查,此类医疗机构设备简陋、医疗水平低下等,因此无法有效检查患者是否患病,因此造成了时间延误。另外部分人会先选择村卫生所后选择正规医院,所以造成了治疗时间的延误。
②年龄:国内60岁以上老人容易出现诊断延误,因为老年人患病种类多、病症隐蔽性强,常常会与其他并发症相似,因此造成了诊断延误。在国外,高龄患者与国内状况基本相似,从而导致了确诊时间滞后,延误了诊治最佳时机。
③性别:我国女性医疗机构延误比例正在逐年的增加,该原因是因为女性非家庭主要经济支柱,患病后惧怕就医、离婚等,并且大多会去没有认证资质的小机构或个人医院、村医院就诊,最终导致延误。在国外发达国家,基本不存在因为性别差异而导致了医疗机构延误现象。
④医疗保险:国内此方面研究较少。在国外,发现有医保的人反而会因为在医疗机构就医期间要经过多重手续才能就医,从而延长了比自费患者的就诊时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2.3医疗工作者的延误
国内很多医院医生及护士缺乏专业结核病诊断能力,在检查中往往以X光射线结果为依据,忽略了查痰;特别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综合医院,查痰概率仅为2.4%,从而导致误诊的概率非常高,延误了患者最佳治疗时机。
三、未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3.1应注意的问题
①需要对前去药房购买结核病治疗药物的人数比例变化进行研究。②要观察本土居民与移民间医疗机构延误状况的差异。③要重视两性延误诊治的变化、原因。④要加强痰涂片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响。⑤要对医疗保险机制内对肺结核疾病的诊治报销规则进行适当调整。
3.2对策建议分析
①完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教育力度,积极的使用网络、电视、广播、宣传画等进行结核病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的传播,提高群众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减少患者延误诊治现象的出现,提高发现及治愈效率。②强化综合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结核病的了解程度,提高查痰效率及有效性,降低人为延误概率。③根据农村地区患者就诊特点,提高村医结核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完善村医诊断的管理方式,提高早期发现机率;④重视药店的结核病管理工作,通过培训提高药店工作人员对结核病的认知程度,将其转变成诊断机构,使其成为结核病防治体系的重要环节。⑤出台相应政策,关爱中老年及妇女人群,为其提供无偿检测,减少此类人群延误治疗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徐松艳,刘爱萍.北京市朝阳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及确诊延误情况调查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3(10),P:765-769
[2]段琼红,汪鹏,吕静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结核病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06),P:530-533
论文作者:姜慧敏,蔡云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结核病论文; 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肺结核论文; 医疗机构论文; 因素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