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商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商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银行业务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70年代的发展,至80年代形成高潮,而进入90年代更是如火如荼。初期的金融创新,其主要目的还只是为了逃避金融管制和转嫁金融风险,创新的内容主要围绕金融新品种、新工具以及增加服务项目上,出现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欧洲债券、银团贷款、可转换债券以及期货交易品种等等。但80年代之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此时的金融创新主要是融资方式的创新,它使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更为灵活、方便,并对整个国际金融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曾被国际金融界称之为“四大发明”的“票据发行便利、互换交易、期权交易和远期利率协议”就产生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金融创新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制度创新,各国金融管理当局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纷纷放松了金融管制。1999年11月1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止了1933年以来的《银行法》及其相关法律。自此,由美国创立,而后被许多国家认可与仿效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时代宣告结束,世界金融业从此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为商业银行从事各类业务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向现代化商业银行的转化并应对加入WTO以后激烈的金融竞争,近年来,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业务结构调整,在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与管理水平。但从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资产业务单一、资金成本高、中间业务相对落后等问题。特别是业务创新的步伐较慢,开办的新业务品种少、规模小、收益低,在整个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中的占比不大,难以达到优化结构、提高整体经营效益的初衷。为此,本文拟从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入手,就当前存在的问题、难点与对策作些初步探讨。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

受国外商业银行创新的影响,也源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业务创新,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品种、工具上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分立,商业银行遵循“三性原则”自主经营,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等举措,都在制度创新上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在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上,也涌现出债券融资、电子货币“一卡通”、网上银行、债转股等新的品种和服务手段。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由于体制、技术、宏观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品种少。由于这些年我国的金融业一直推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业完全分离,商业银行的业务被限制在一个相当狭窄的范围内,业务创新的空间受限,致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品种较为单一。从开办得较为成功的品种来看,仅有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近年来发展得较快,逐步走向成熟;消费信贷、网上银行、租赁、个人理财业务等只是少量开办,仍处于探索阶段;投资银行、商人银行、国际金融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等方面,尚有可观的发展空间,还处在待发展阶段。

2.规模小。从已开办的新业务的发展水平来看,由于受到来自内外的约束限制,国有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发展规模较小,在银行的整个业务规模中占比小,难以起到调整优化整体资产负债结构的作用,也难以产生相应的规模效应。以消费信贷为例,据统计,我国消费信贷规模目前仅占贷款规模的4%~5%,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信贷约占贷款规模的20%~25%;在我国消费总额中,消费信用占比不足1%,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信用占消费总额的比重通常都高于20%。美国的房地产融资结构中,消费环节一般要占到60%以上。1998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在全国各项信贷余额中的比重仅有0.8%,我国汽车贷款规模估计不到1亿元人民币,而美、德、日三国汽车消费贷款占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0%、50%和60%。

3.收益低。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尚处于初创阶段,各行的业务拓展过分注重扩规模、占份额,再加之缺乏统一的市场规范与相应的制度约束,在业务营销之初大都低价促销,让利于客户,这不但使市场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也使得商业银行的新业务收益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新业务的健康发展。以票据业务为例,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目前的票据贴现市场价格极为混乱,有的行甚至以仅高出中央银行再贴现基准利率1个百分点的价格对客户办理贴现业务。再以个人支付结算业务为例,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先后实现了全国或局域联网,在活期储蓄存款的省内(局域)异地通存通兑存取款业务的办理上,一些行最初按5%的标准收取手续费,然而却受到个别商业银行“零手续费”促销手段的巨大冲击,最后也不得不取消了5%的手续费。其实在零售与信用卡业务计算机全国联网的开发上,各行都投入大量的资金与技术力量,然而却在该项业务上丧失了巨额的手续费收入。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中间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障碍。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1.国内银行从业人员大多缺乏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知识,不适应业务创新的需要。从国内商业银行各级经营者来看,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国有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面对银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商业银行的许多经营者在市场开拓、优化服务、技术进步和业务创新上都显得较为乏力,过分偏重于传统业务和传统市场,在业务创新上畏首畏尾,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延迟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进程。从一般员工来看,国内银行的基层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与知识结构较为老化,偏重于传统的银行业务,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银行业务发展与创新的要求。近年来,各家银行加大了人才结构调整力度,但缺乏相关的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员工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业务创新发展与变化的要求,阻碍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步伐。

2.国内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利于开展业务创新。我国现有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前身均为专业银行,在国内金融界基本居于垄断地位。在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过程中,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因规模较小难以对其形成有力的竞争,国外商业银行因“壁垒”的障碍也难以对之形成较大的威胁,因而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在一种市场化程度低、竞争不充分的环境下生存。国有商业银行内各部门、各分支机构不是以市场需要为标准对业务流程进行分工和协作,而是以职能或产品为中心进行分工,强调各专业本身的特点和作用,这一点,在信贷部门的设置和分工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大多分为工商信贷、项目信贷、住房信贷以及分管外汇贷款的国际业务等分支,各部门内部贷前审查、贷后管理都有各自的人员和办法,且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充分,形成了“小而全”的体系,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一定程度地造成了资源浪费。这些部门又都承担着结构调整、竞争优质客户、挖掘潜在市场的任务,这也造成了全行业务创新的不规范、不统一,进展缓慢。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业务拓展部门,或是虽然有但却未给予相应的权利,造成一些很好的业务拓展计划制定出来后,有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延误了业务的拓展。另外。由于没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刚开始实行的客户经理制也面临着名存实亡的尴尬局面。

3.国内银行已创办的有关新业务不够规范,难以适应业务创新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从目前国内银行已开办的新业务来看,大多还停留在代收代付、结算等较低的水平上,规范性差、效益低,而成本较高。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上更多的是依靠现有的网点和人员优势,而对科技、服务和市场等方面投入不多,业务的科技含量低。由于缺乏市场营销的观念,在一些新业务的设计、开发上,缺乏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了解客户的消费需求不充分,相应的服务和科技手段不配套,盲目开发,造成一些业务推出后市场反应平淡,收效不大。尽管如此,一些行对此还没有深刻的认识,照此发展下去,势必形成业务创新的恶性循环。同时,作为监督管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中央银行,人民银行一直没有对业务创新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造成银行之间在业务创新特别是代理业务中,为了占领市场,开展恶性竞争,不讲成本,不讲效益,最终无论谁占领了市场,都是对有限的金融资源的一种浪费和低效配置。

4.国内现有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安排不合理,有碍业务创新。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还十分短暂,且市场风险较大,金融监管水平不高,所以,我国在1993年底正式提出实行分业经营。1997年底,国务院进一步强调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这就使国内商业银行在现阶段无法在投资银行、商人银行方面进行业务创新。同时,由于国内网络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网络建设、运行速度、安全防范等方面还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造成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速度过慢。另外,利率市场化尚未正式推行,造成商业银行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方面进行创新面临较大的政策压力;人民银行至今尚未对中间业务有关手续费收入做出明确规定,也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益。由于上述外部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银行业务创新的难度很大,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5.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不强,不适应业务创新的需要。社会公众是国内银行最大的客户群,储蓄存款往往占银行存款总额的一半左右甚至更多。长期以来,国人根深蒂固的消费观念以及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生活习惯,使得消费信贷、个人理财等业务不像西方商业银行那样已开展多年并成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这里有国内银行不重视市场营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对路的问题,也有社会公众金融意识淡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因素。社会公众固守传统的理财观念和金融意识,不仅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也助长了一些银行业务经营的惰性。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金融市场之后,其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带给消费者的将是全面、优质、高效的零售业务。对于消费者来讲,由于竞争性市场所带来的消费满足程度总是大于非竞争市场。所以,消费者潜在的消费需求将被极大地激发。对此,国内银行的业务创新要有充分的准备。

三、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业务创新应在内部机制、市场营销、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以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进程。

(一)建立有效的业务创新机制

有效的业务创新机制应具有创新能力强、市场适应性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要通过体制革新和有效的保障、激励机制,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1.改革完善业务创新组织机构。业务创新有关的机构设置原则应体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思想,既要考虑未来市场发展的需要,更应该考虑业务创新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按照业务创新流程及业务新产品营销的要求,面向市场,全面规划。(1)建立总行级和省分行级业务创新中心机构。该机构具体负责资产负债创新业务、本外币中间业务、商人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不良资产剥离、离岸金融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电子银行及未推出的其他新业务的开发、管理、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对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整合、分析,适时提出金融业务创新产品的开发和营销预案,努力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方便实用、技术含量高且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的金融业务。同时还负责对下级行业务创新机构的管理和业务新品在推广、运行中的制度约束、技术保障及相关信息咨询。(2)建立二级分行业务创新推广运行机制。二级分行应设立相应部门,负责新业务的市场营销。同时,要建立起总行、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三级工作联系和信息沟通制度,在明确三级部门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三级部门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市场情况,逐步开展金融新产品的营销工作。可选取具备条件的二级分行先行推出新产品,直面广大客户,并及时收集有关情况和经验,在总行、省分行对有关信息分析、整理并做出相应调整的前提下,在辖内全面推广。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待新产品稳定和成熟下来后,再将此项产品的业务经营移交有关部门具体负责。

2.建立业务创新制度保障体系。(1)建立部门内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明确业务创新开发、研制、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要求,将具体要求再详细划分到每一个岗位上,让岗位上的员工清楚自己的职能范围,达到有效分工协作、促进各部门高速协调运转的目的。(2)明确部门责权划分。业务创新部门涉及到银行的各个经营领域,因此必须明确与其他业务部门在新业务经营范围中有关责任权限的划分,避免在新业务、新品种推广时可能出现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进而影响该项业务经营发展的问题。(3)建立业务创新后勤保障制度。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予以相应的倾斜,确保业务创新部门必要的资源供给和正常运转,以使业务创新部门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始终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自身发展的动力。(4)建立部门内部创新激励机制,使每一个员工充分发挥才智,为业务创新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3.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现实,面对外资银行优质的服务、先进的技术和多元化的产品所带来的激烈竞争,摆在国内商业银行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创新。金融创新,无论是业务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必须依靠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来进行。我们经常说的“金融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这个。为了通过业务创新获取更多的利润,我们首先就要解决一个人才的问题。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高级人才,业务骨干纷纷被其他金融机构挖走。其实,人才外流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对员工培训力度不够才是形成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相形之下,国外企业非常重视对在职员工的培训。经验表明,对在职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在其既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及时进行调整、更新,不仅成本相对低廉,而且对于保持整体员工的高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等都有积极影响。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干部员工金融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和培养,提高干部员工业务创新的意识和素质。(1)研究新业务的培训体制,制定长远规划。针对业务创新对人才在知识、技术层面上的更高要求,同时加上业务创新的开拓性和不可预测性,国有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眼于未来,变传统的、分散的培训为科学的、集中的人才资源综合管理,尤其是对业务创新有密切关系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应使培训工作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2)研究业务创新的特点,采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方式。国有商业银行现有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应对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一是对业务创新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包括管理技能、新业务知识、业务创新手段、方法、工具等;二是对已从事一定时间业务创新工作且具备一定知识背景的人员进行新业务知识的提高型培训;三是对不具备业务创新工作所需知识背景或欠缺业务创新工作经历的人员进行补课型培训;四是全员培训,包括业务创新工作所必须了解的计算机、外语、网络等基础技能的培训,可采用每两年培训一次的方式。(3)建立业务创新部门岗位培训制度。在已经确定相关岗位职责的前提下,对员工上岗和换岗,都应按照有关的业务创新岗位规范和标准对员工进行严格培训和考核,向合格者颁发《上岗合格证》,持证上岗、换岗,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把市场营销融入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之中

1.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获取充分准确的市场信息。在进行每一项业务创新之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相当重要。因为金融产品的推出与其他制造品、消费品的不同在于,它与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经济周期、居民收入、社会稳定是密不可分的,并且还需对一定数量或一定范围的客户在一定时期内资金使用、透支额度、信用状况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找出准确的市场空白点,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客户群。同时,市场调查必须获取充分准确的信息。为此,在推出一系列新兴业务之前,各家商业银行应由总行统一部署,各下级行积极参与和配合总行集成性和动态性的数据仓库建设,在那里能够很方便地查询每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及资金运用情况,以此来区分不同客户对本行的贡献度,从而确定优质客户,通过定价手段,为其提供差别化的服务。业务创新部门要对收集到的客户有关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归类,为业务拓展提供信息支持。如果信息不充分,我们在个人金融业务拓展中只能将信用良好、拥有大量消费额或透支额并按时还本付息、对银行“贡献”较大的优质客户与一般客户同样对待,对其提出不适当的抵押、担保或保证金要求,致使这些客户在我们不明智的“无差别化”产品或服务面前拂袖而去。另外,由于任何一家银行不可能获得全部新兴业务市场,也不可能以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吸引住所有消费者,因此面面俱到不如有的放矢。各行业根据各自所处的具体市场,按照地理、人口、心理和行为变量来确定目标市场,并进行整合重组,寻求业务创新的空间,制定符合实际的客户战略。

2.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合理确定目标客户。同其他企业细分市场一样,银行在细分市场时,既要考虑自身的实力,又要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在细分市场之后,我们就要努力向目标客户、目标市场推出各种差别化的金融产品,使竞争对手在短期无法达到我们的水平,从而赢得市场,获取“超额利润”。比如牡丹贷记卡的推出,就充分发挥了我行科技力量方面的优势,走在了同业的前面,在客户中进一步树立了牡丹卡的品牌形象。这是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客户、推出差别化产品的成功案例之一。

3.准确把握市场机会,推出全新金融产品。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每一项业务的推出,大多数情况下不愁没有客户,没有销路。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业务推出后,没有强有力的市场营销,难以让公众对此产生认同。为此,我们应按照总行的有关规定,贯彻品种多样化、防范风险、方便高效和宣传促销的原则,准确把握市场机会,促进新兴金融业务营销推广。比如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营销要与各地房地产交易中心加强联系,利用房展会、“世界住房日”等主题开展营销;还可考虑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探索推出建立在抵(质)押基础上的零首付个人住房贷款,待条件成熟后,对部分优质个人客户发放零首付信用住房贷款;助学贷款的推出,就应该在寒暑假、特别是在高考前后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使家长、考生有大致的印象,一旦正式入学,如果需要贷款,就会相应联想到我行的助学贷款业务。同时,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我行在助学贷款领域区别于他行的独家开办品种,其市场品牌效应较大,值得在营销推广时加以特别的强调;再如旅游贷款,由于目前国家公众节假日延长,春节、五一、国庆是三个长假,配合此项政策,我们就应该在节前联合知名旅行社做好宣传,争取在每一个长假来临之时,使我行的旅游贷款成为知名的品牌。在合理选择营销时机的同时,还应适时、适当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发布广告、信息,召开业务推介会、新闻座谈会等,以营造良好的业务发展环境。工商银行在国内已有较高的社会认知度,广告宣传的重点不宜放在整体的认知度上,而是应该倾向对新兴金融产品的介绍上,通过广告宣传把银行的金融产品、使用价值及服务告知客户,以增强客户对工行的认同感。特别是在业务基础较好的地区,就应当集中优势兵力,在人员配置、广告宣传、业务品种等方面加大营销力度,以有限资源获取最大效益。

4.收集反馈市场信息,不断调整营销战略。作为整个营销战略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如何及时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改进产品、改善服务,对于下一步继续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极其重要。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利用95588电话银行系统,设立24小时客户投诉中心,不断收集客户的意见;必要时可以是行长亲自接听,对客户反映属实的问题,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处理,提高客户满意度。但是,这一形式还是比较被动,特别是在竞争激烈、产品无差别的市场上,客户也许在还来不及投诉或无暇、不愿投诉时,就已经被别的银行挖走。所以,经常性地开展业务恳谈、业务推介、新闻座谈等形式也许更能直接、深入地了解客户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营销战略,改进金融服务。此外,基层网点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包括对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对已有产品与服务的改进意见等;基层网点要派出公关能力和调查能力强的客户经理或员工定期到客户中了解需求,收集同业信息。这些信息经基层网点收集并简要汇总传导到业务创新部门,并在此经过筛选、分类和分析、整理、汇总,供决策部门作为决策的依据。

(三)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实质上是一种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它的推进不仅取决于商业银行(制度创新主体)自身的主观努力,更取决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其相应的制度安排。为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行为的健康发展,一是要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管理与引导。中央银行要尽快出台关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政策规定与制度办法,加强对业务创新的引导与管理,建立健全业务创新风险防范机制,切实规范创新行为,整治市场秩序,改变无序竞争的现状,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稳健运行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使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在宽松、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进行。二是注重培育和引导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通过分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已开始从储蓄保值向投资增值方向转移,有关管理部门在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刺激社会公众的消费与投资需求,社会公众的商业消费与金融消费需求正在不断扩大与变化。对此,政府、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要在不断研究与分析社会公众金融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加快业务创新,同时要通过促销手段引导公众金融需求上档次,向消费信贷、个人理财等方面转移。三是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以城市为单位,以该城市的中国人民银行为监管或管理主体,对当地公安部门的居民身份证管理系统、资信调查系统与商业银行的个人和团体的账户管理系统进行统一协调,在保险公司提供担保、公证处予以公证、资产管理机构参与的情况下,组成统一的社会信用保障机构,并由该机构推出“信用卡”消费,从而形成“一条龙”式服务系统和管理体系。也可以将城乡划为两大板块,根据各自的消费特点,分而治之。这样,在业务创新拓展过程中,诸如手续繁杂、程序复杂、多头投入、律令不畅、资源浪费等弊病便会迎刃而解。

总而言之,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时,可遵循四条基本原则,即“洋为中用、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对策,稳步推进,改变原有业务创新体制等方面的弊端。要在全面调查、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需要创新的每个领域作实事求是的设计和推广,不能操之过急或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应当符合社会环境的总体氛围和客观要求。

标签:;  ;  ;  ;  ;  ;  ;  ;  ;  ;  ;  ;  ;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