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体会论文_秦燕凤

秦燕凤

(无锡市东亭医院内科 214101)

【摘 要】目的:本文就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n=20)和实验组(n=20),参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其后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的改善程度好于参照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由统计学分析后,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其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其治疗依从性也得到明显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应用效果

冠心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该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据有关研究表明,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老龄化的加剧发展,使冠心病的发生率逐年呈上升发展趋势[1]。由于该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加之伴随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患者较易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在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为探讨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选择我院近3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与分析,现将所得结果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内容介绍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择选择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结果被证实[2]。其后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本组40例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0例。实验组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0岁,中位年龄为(51.6±4.7)岁,病程均在2个月至2年之间不等。依据心功能进行分级可划分为:10例患者为心功能Ⅱ级,6例患者为心功能Ⅲ级,4例患者为心功能Ⅳ级。参照组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2岁,中位年龄为(53.1±5.2)岁,病程均在4个月至3年之间不等。依据心功能进行分级可划分为8例患者为心功能Ⅱ级,5例患者为心功能Ⅲ级,7例患者为心功能Ⅳ级。统计学分析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

排除标准:为确保本次实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晚期肿瘤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基础护理,主要内容为严格遵循医嘱,满足其生活实际需求以及注意事项告知等。实验组患者入院后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详情内容包括:

1.2.1 认知护理

首先对患者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程度进行充分了解,其后由护士长为住院患者进行详细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发展趋势、潜在的危险因素、如何预防以及治疗措施等。与此同时,可以为患者播放该疾病的相关视频,加深了解。其后为患者介绍冠心病的常用治疗药物,用药剂量、方法以及治疗目的等,并告知服药期间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这样一来,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担心。此外,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按时服药的意义,并为其设定闹钟,以提醒忘记吃药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在服药期间,要告知患者,禁忌擅自酌减药物剂量,并让其了解增减药量的不利影响。

1.2.2 心理护理

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为其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其后定期打扫房间,调节适宜的温湿度,加强通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患者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多数患者入院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对其心理变化进行充分掌握,并主动与其沟通和交谈,对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仔细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与此同时,为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恢复的不利影响,对患者提出的疑难问题予以详细解答,并听取其主诉,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最后,通过讲解我院治疗的成功案例,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1.2.3 行为护理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鼓励患者多进行户外的有氧运动,同时可以听自己喜爱的音乐,看电视,这样一来,可以使其注意力得到分散。其后,告知患者保持足够的睡眠,并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对以往的不良饮食习惯予以调整,并对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进行严格把控,日常饮食以高纤维的食物为主。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4],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

依从性:患者能够自觉的按时服药,视为完全依从;患者需要在医生或家属的监督下服药,视为部分依从;患者不能按时服药,甚至私自增减药物,视为不依从。

1.4 统计学计数分析

选择软件包(SPSS21.0)对两组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满意度和依从性以百分率(%)表示,结果予以卡方检验,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以均数±表示,结果予以t检验,组间比较P〈0.05为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参照组焦虑、抑郁评分

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护理前,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不同护理方法后,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数据结果见表1。

表 1 实验组与参照组焦虑、抑郁评分

3 讨论

冠心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该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其依从性相对较差,据有关学者研究后指出[5],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为此,本文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结合本次实验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参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的改善程度好于参照组,依从率也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差异存在显著性。

由以上结果进行总结: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其效果理想,不仅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改善,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该护理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实践,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艳丹.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0):2736-2737.

[2] 卢玉兰.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4):39-41.

[3] 王永荣,邓疆燕,管学云等.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22-23.

[4] 刘玲.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2):195.

[5] 夏仙.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1,02(z2):188-189.

论文作者:秦燕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体会论文_秦燕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