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论文_路旭辉

(河北以岭医院外二科 河北石家庄 050091)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手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所具有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8年7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接受开颅夹闭手术的对照组,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方法的研究组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P<0.05;且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方法,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对于脑动脉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开颅夹闭手术;介入栓塞;脑动脉瘤;治疗效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066-02

脑动脉瘤是一种由脑动脉血管壁所受压力突然加大后血管膨出所造成的脑血管类疾病,虽然具有较低的发病率,但其症状可合并造成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患者出现颈部及腰背疼痛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昏迷或死亡,具有一定的威胁性。目前,临床中对于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这两种,虽然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具有创伤、疼痛较小,治疗操作无需开颅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广泛度,但在具体治疗时还是需要患者的具体情况、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手术空间等问题选择具体的治疗落实方案[1]。因此,为比较分析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手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所具有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故展开此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8年7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其中常规组20例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48~57岁,平均年龄(49.85±2.65)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5例,单发性动脉瘤患者6例,多发性动脉瘤患者8例,瘤体大小5~17毫米,平均(9.32±1.68)毫米;研究组20例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50.25±3.5)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4例,单发性动脉瘤患者7例,多发性动脉瘤患者11例,瘤体大小5~17毫米,平均(9.32±1.68)毫米。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同意书;经诊断后确认为脑动脉瘤,且诊断结果由CT血管成像及血管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学诊断资料辅助成立,诊断结果符合医疗诊断标准。非纳入标准:存在其他重要脏器的原发性病变;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等血液疾病[2]。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均给予颅内降压、颅内止血、脑血管痉挛防治等治疗,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安排相应手术。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待麻醉后根据CT血管成像和血管减影血管造影材料确定脑动脉瘤位置后,在头部做弧形切口,逐步分离头皮、皮下组织、骨膜等组织后,于颅骨钻孔,开骨窗,剪开颅内硬膜后,沿患者脑裂剥离组织至动脉瘤处,用血管夹阻断病灶血管血流,将动脉瘤与周边组织分离,并于合适位置处夹闭动脉瘤。待夹闭术实施完成后,观察患者夹闭效果及脑动脉血管有无出血或痉挛现象。待观察结束后进行缝合,引流管在两日后撤下。

研究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术前需要对患者心率及血压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实施全身麻醉后,与患者腹股沟右侧股动脉处实施穿刺,置入动脉鞘,并接入导引导管,将导管头部置于颈动脉处,通过微导丝引导介入微导管,根据血管减影血管造影资料,将微导管头部逐步置入动脉瘤病灶处,选择与动脉瘤大小适宜的弹簧圈进行栓塞介入,并注意监测患者血管减影血管造影影响变化,待影像显示动脉瘤解除后,撤下导管,对血管穿刺处进行加压包扎或缝合处理。术后每隔12小时为患者注射一次5000U单位的低分子肝素[3]。

1.3 疗效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疗效判定指标:显效:经治疗后,患者虽存在一定缺陷,但对正常基本生活无影响;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残疾但意识清醒,可在辅助状态下进行正常基本生活;无效:患者出现重度昏迷植物人状态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且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为计量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且结果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经治疗后,研究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讨论

脑动脉瘤在脑内科疾病的诊治中,虽然不具备普遍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发病率,且此类疾病的主要发病位置多为脑动脉主干或脑动脉分叉处,一旦病灶血管破裂将造成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等问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对于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方式唯有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开颅夹闭术对患者的颅脑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且手术实施过程中脑部出血量较大,容易造成患者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且存在一定的致残和死亡风险[4]。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相较于接受开颅夹闭手术的对照组,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方法的研究组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P<0.05;且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介入栓塞治疗术,是一种微创性手术,不需要在患者颅脑处进行开创免除了对脑组织的损伤和大量失血的情况,安全性较高。且其所使用的治疗技术是通过栓塞材料和微导管对脑动脉瘤病灶进行消除的先进手段,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与此同时,经该手术治疗后的脑血管壁的强度会有所提高,避免了术后同位置二次出血的情况,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因此,该治疗方法可从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性这三个方面,对患者实施综合治疗, 实现有效治疗。

综上所述,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方法,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对于脑动脉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要锋.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比较[J].华夏医学,2018,31(01):60-62.

[2]闫喜功.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1):1174-1176.

[3]徐江林,张宪哲,李永豪,王永栋,王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4):3755-3757.

[4]时雷.开颅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03):205-207.

论文作者:路旭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论文_路旭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