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形式的新发展论文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形式的新发展

潘 宁

(中共中央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北京 100091)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不断发展的。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以金融垄断资本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有了新的发展,演变为意识形态的较量、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相对生产过剩、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潮流。准确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形式的新变化,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形式;新发展

0 引言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种社会形态,其自身也存在着矛盾。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特征、内在矛盾与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再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19世纪中期的西欧,生产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生产资料私有化程度不断加深。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资本论(1863—1865年手稿)》等著作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性、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与生产社会化的基本趋势,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1.1 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性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性,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1863—1865年手稿)》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包含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也包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而且是这种关系在日益增长的规模上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而进步,在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工人阶级的数量和贫穷也发展起来。“可见,资本的增长和无产阶级的增加表现为同一过程的相互联系的,又分裂为两极的产物。”[1]544这也就意味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

1.2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指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个体性与抽象劳动的社会性之间存在对立,这一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的基本矛盾”的概念,“资本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对生产的限制,这种限制同资本要超越生产的任何界限的一般趋势相矛盾,就足以揭示出发达的资本的基本矛盾”。[1]96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个体生产的产品要转化为货币才能显示出社会性。当个体的具体劳动不被社会承认时,具体劳动的个体性和抽象劳动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会不断累积,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情况 6 设d(v)=8,则f3(v)≤⎣」=4,且ch(v)=8-4=4。由权转移规则知8-点转给3-点,3-面权值,当8-点作为三角形的外邻点时也转给三角形权值。

在世界范围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突出表现为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潮流。资本主义生产以无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为目标。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廉价劳动力和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在条件成熟后,资本会冲破地域的限制,向世界各个角落扩张。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以金融垄断资本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它在推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反全球化思潮与运动开始兴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潮流日趋明显。

1.3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特征、内在矛盾与发展趋势的分析为基础,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概括地说,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在经济运行中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和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3-4]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正如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版本序言》中所指出的,“这些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5]

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制约了消费能力的提升,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与此同时,以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的企业资本在缺少有效调控的前提下,极易造成生产过剩;其基本原理与“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一致。有所不同的是,以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品为载体的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全面生产过剩的危机暂时掩盖起来,表现为相对生产过剩。然而,由于虚拟经济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当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本以滞销商品或坏账的形式出现并发生急剧贬值时,虚拟经济体系就会随之崩塌,生产过剩的危机将会全面爆发。

1.4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基本趋势,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指出,资本的高度集中化与劳动、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特征,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会敲响,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2]也就是说,生产社会化与资本集中化之间的矛盾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

2 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再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并非由全球化趋势本身所产生,而是源于资本主义自身的结构性矛盾。以经济危机为例,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经济矛盾扩展至世界范围,演变为世界范围内个别跨国公司生产的有组织性与世界市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凸显为世界市场生产的盲目性与无计划性,由此引起的生产失调现象以及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来看,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转移、资本密集度的提升以及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工人失业数量增多、中等收入阶层生活水平下降、中小企业主资产缩水等一系列社会危机。在民粹主义的影响下,部分社会成员,尤其是利益受损的低收入群体,产生了对自身工作岗位被取代、资源财富被抢夺的恐惧,表现出盲目的排外性,成为反全球化的支持力量。从世界范围来看,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规模与增速明显放缓,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长期陷入停滞状态,复苏乏力。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的举措,如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出台反移民反难民政策等。

2.1 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与相对生产过剩

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突出表现为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相对生产过剩。19世纪的西欧,多数工人处于绝对贫困的生活状况,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的对立呈现出显性特征。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社会改良与调整,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工人阶级通过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资本家集团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分配环节中攫取了大量财富,导致工人阶级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资本家集团财富的积累速度。工人阶级的财富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少的现象,就是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随着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由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的对立呈现出隐性特征。

结果显示,入院后6~12小时两组患者SAS、SCL-90、SDS和V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3;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于出院前一天对两组再次进行心理评估,干预组SAS、SCL-90、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较量

在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突出表现为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从国家层面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上升为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抗。从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日起,这种对抗就从未停止过。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时代主题的变化,意识形态的较量成为两者对抗的主要方式。意识形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服务于建立或维持统治关系的观念体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以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私有制的弊端使这种追求流于形式,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反映出剥削阶级的世界观和阶级本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提倡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反映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阶级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培养教师我认为教育的更高层次应该是:“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授人以欲”不如建个“渔场”,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进而达到培养教师教科研综合能力的目的,校企合作建“渔场”的目的是引导有志于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们在“渔场”中互相交流并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达到提升教科研能力的目的。

2.3 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如今,毕节已基本实现了打造黔西北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构成了毕节立体交通的骨架,国、省干线、通乡公路、通村公路、通组公路,畅通了毕节立体交通的经络血脉,500公里的水运通航里程,则成了毕节立体交通网络的有益补充。

20世纪以来,虽然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但始终无法真正克服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没有过时,西方国家现有的社会形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不可避免。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其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有了新的变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基本矛盾突出表现为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与相对生产过剩;在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基本矛盾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较量;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矛盾突出表现为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潮流。

经济基础的不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经济运行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环节的考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对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起着决定作用。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财富的创造与占有之间必然相互分离。只有在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够从根本上终结社会财富与占有之间的分离,使人在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平等与自由不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

随着国际旅游者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相关研究的视角选择也更加开放化、多元化、国际化。学者们多从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的学科大背景切入,从伦理道德、后现代、人地关系等微观视角出发,发现旅游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内涵,不断拓展对旅游现象的多元化认识。

3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形式的发展逻辑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会不断发展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是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阐述的三种基本形式演变而来,如图1所示。

图1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形式的演变

3.1 第一种基本表现形式的新发展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第一种基本表现形式,在当代发展为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与意识形态的较量。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的对立由显性转为隐性,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由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在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上升为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意识形态的较量成为国家间对抗的主要形式。

3.2 第二种基本表现形式的新发展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第二种基本表现形式,在当代发展为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与相对的生产过剩。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虚拟经济的繁荣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剩的严重性,表现为相对的生产过剩;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深了工人阶级相对贫困的生活状况。

3.3 第三种基本表现形式的新发展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第三种基本表现形式,在当代发展为相对的生产过剩和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潮流。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以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的企业资本在缺少有效调控的前提下,极易造成生产过剩;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经济矛盾演变为个别跨国公司生产的有组织性与世界市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潮流可被视作是这一矛盾激化的产物。

4 结束语

意识形态的较量、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相对的生产过剩、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潮流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然而,无论表现形式如何演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始终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基本矛盾引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反过来进一步加深了基本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当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无法调和和缓解矛盾与危机时,其社会性质必然向社会主义转变。准确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形式的新变化,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New Development of Manifestation of Basic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Society

PAN Ning
(Dept.of Scientific Socialism,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theory of Marxism is constantly evolving.In the mid-19thcentury,the founder of Marxism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theory of capitalist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survey of the rule of capitalis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ince the late 1980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ominated by financial monopoly capital,the capitalism has stepped into a new stage,and the manifestation of basic social contradictions has developed in a new way,evolving into ideological contests,the relative impoverishment of the working class,relative overproduction,anti-globalization and counter-globalization.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changes of manifestation in basic soci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t society is also a proper means of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Marxist theory o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Key words: capitalist society;basic contradiction;manifestation;new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891(2019)01-0009-04

doi: 10.3969/j.issn.1671-9891.2019.01.003

收稿日期: 2018-12-06

作者简介: 潘宁(1988—),男,上海人,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博士生。

(责任编辑:范可旭)

标签:;  ;  ;  ;  ;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形式的新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