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民办教育人稳定的政策预期
——处理好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三大矛盾
□胡 卫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民办教育要向前发展,也要尊重历史、把握当前、创新未来,正确处理好下面三个方面的矛盾:
一、要处理好历史和现实的矛盾
民办教育复苏于改革开放初期,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中共十四大则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促使民办教育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走过了一条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的道路。
探视的时间快要过去了,管教干部已进来提醒。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才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悲戚。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看他黑了,也瘦了。”
1.3.5 体表光学监测 经1.3.4行误差校正后,启动OSMS软件,再次扫描面部,静态获取新的体表参考影像Vision RT影像,在机架及影像臂不遮挡摄像头条件下采集与参考影像比对后获得的影像偏差值,3次采集监测数值均值记录为当次影像偏差值。按照治疗计划参数进行出束治疗,同时启动OSMS软件监控面部位置变化,以Vision RT影像监测当次分次内治疗,位置变化超过误差允许值2 mm,加速器出束治疗被暂停,否则继续出束治疗,采集3次监测数值均值记录为当次影像偏差值,治疗结束再次重复CBCT位置验证,得到治疗靶区位置误差并记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办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既弥补了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打破了国家包揽教育的格局,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同时也促进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满足了老百姓对多元教育选择需要。所以,民办教育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功不可没。
当前,我们进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方略。特别是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高度重视,再次强调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总书记说,“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公共支出时,只有教育与GDP挂钩。总理表示,财力虽然很紧张,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地方财政投入2万亿元,总共3万亿元。这显示了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教育事业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从没书读,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这和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是相适应的。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是民办教育“退场论”。不外乎有这样一些理由:国家有钱了,不再需要民办教育来弥补财政投入不足了;民办学校以营利为目的,尤其民办幼儿园高收费导致了入园难和入园贵等等。二是民办教育“限制论”。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民办学校挤压了公办学校发展空间,因此要调整民办教育政策,限制其提前招生、跨区招生的自主权。
事实难道果真如此吗?非也!对此,需要正本清源。截至2018年,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数量已超过18万家,占学校总数的1/3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校生达5300多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5。也就是说,3所学校里有1所是民办学校,5个学生里有1个在民办学校读书。其中,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使学前教育幼儿入学率从10年前不到40%提升到目前的80%,更是贡献巨大。民办教育这么大的体量,如果退场,光靠公办教育,显然难以承担起如此庞大人口的教育需求,更难以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的多样化选择,会造成中国教育大厦的倾斜和失衡,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改革开放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害。如果退场,由国家来包揽教育,和教育有关的行为主体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必将受到重挫,教育单一化必然导致教育的僵化和退化。如果退场,以学前教育为例,国家将不得不多花20倍以上的财政支出,才能维持现有的入园率,这在原来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只是简单地采取扼制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办法,入园难入园贵矛盾非但得不到解决,还会不断激化,甚至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引发出新的社会矛盾。
现在有人要民办教育退场,有人提出要限制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对此,笔者认为这不符合实践需求,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无益。
二、要处理好国家统一政策和地方多样性的矛盾
进入新时代,对民办教育只有分类管理,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而实施分类管理,就必须修旧法、出新政。
新法新政有关分类政策的设计,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相关学段营利性教育,更加放宽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领域范围,进一步厘清了两类学校所适用的不同扶持政策体系,等等。
在笔者看来,如果幼儿园质量很差,包括没有合格师资,没有必要的教学条件,“圈养”不如“散养”。让孩子由父母陪伴接触大自然,某种程度比关在质量差的幼儿园效果更好。
现在的论坛,多是针对一批发达地区的民办学校,有企业举办的民办学校,也有上市资本运作的民办学校,还有集团化管理的民办学校,他们面临的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争上游,做大、做强、做特的问题。但是,还有另一类很极端的情况。笔者曾经受教育部委托到河南杞县调研私学泛滥情况。实地走访后,发现很多“私学”和一般概念的民办学校相去甚远,有的甚至人畜混于一室。问家长为何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样的私立学校读书,家长说这些学校的老师特别负责、温和,孩子在这些私立学校有水喝,没有摊派的教辅材料,就这么朴实的三条。所以,尽管在同一片蓝天下,民办学校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国家统一的民办教育政策,还要兼顾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兼顾学校之间的差异性。
2.5 流动人口分布 2016年上海市崇明区本地、流动人群肺结核年发病率分别为24.28/10万、18.82/10万,2017年分别为22.31/10万、15.12/10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4)表明:两年本地、流动人群肺结核涂/培阳性率、涂/培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总体上看,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政策已经明确。今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教育全部靠公办不行,还是要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但同时要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办营利性学校,要赚钱,没有可能,这是国家已经确定的大政方针,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方的差异很大。同样是办教育,存在区域、城乡、校际差异;区域之间存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差异;欠发达地区存在人口稠密县城和农村之间的差异,不同程度存在城挤、乡弱、村空现象。
2016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简称“新法”)。之后,国务院出台了30条意见,教育部等部委印发了《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简称“新政”)。
笔者随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到连片贫困地区调研学前教育,发现一方面各级政府大兴土木,建造了大量幼儿园,的确使得幼儿入园率得到了快速上升;但另一方面,很多幼儿园徒有四壁,没有玩教具,没有图书,师资多是从小学、初中转岗来的,孩子们只是“排排坐,吃果果”。
要使这些制度和政策真正落地,就必须考虑中国各地发展的差异性,兼顾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和国务院文件要求,当前,已经有29个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和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实施意见)。现在,面临的挑战是,民办教育分类改革在地方层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中梗塞”现象。具体表现在:已出台配套文件的省城,存在照搬照抄、无所作为、敷衍塞责、回避矛盾;也有地区分类扶持政策不明确,鲜有干货;还有大部分地区对现有存量民办学校如何平稳实施分类,缺少过渡措施,多数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一、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当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太少了。学前教育经费仅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7.65%,与义务教育45.49%、高中15.60%、高教26.10%相去甚远,导致幼师待遇提高缺乏财政基础。所以,首先是要调整结构,优化投入结构,切实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比例。各地应视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财政拨款额度。应在教育费附加中划出一块用于幼教事业,并允许从中列支幼师福利待遇。同时,对欠发达地区尤其人口稠密的乡镇,加大学前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实施专项补助。
三、要处理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民办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实行同工同酬,解决幼师同行身份问题
坦率地讲,这些年,各级政府花在民生事业(包括教育在内)的钱不算少,但很多投资存在浪费现象,尤其是一些发达地区的大城市。譬如,不少公办中小学一到假期就大兴土木搞装修,瓷砖换大理石,大理石换花岗岩;而在一些大学,还存在仪器设备买了几年不拆封的现象,乱花钱、突击花钱,司空见惯。投资没有效益,钱花了,机制没有形成,这是大问题。
针对至上而下关心的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笔者认为,在预期今年我国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发展学前教育一定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议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下横在学前教育面前的“三座大山”(即投入不足、师资匮乏、编制紧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些年,民办幼儿园蓬勃发展,机构总数已达17万家之多,占全部学前教育机构的63%;在园幼儿人数达2300多万,占全部在园幼儿的56%。江西、福建等省民办幼儿园数量占比更是在80%以上。笔者认为,要扎实解决这些突出和紧迫问题,不能全国齐步走,一刀切、一锅煮、一律化,必须打破既往制度桎梏,创新思路,花钱买机制。形成公、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格局。
为此,建议:
当务之急是,各地须按照国家授权和要求,尽快出齐、出好配套文件,切实增强文件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度。当前,关键是要细化存量学校分类过渡的政策规定,要具体明确现有学校转设所涉及的财务清算范围和组织方式、缴纳税费的种类和标准、补偿奖励的额度和取得方式等。其中,涉及举办者利益攸关的问题,如剩余财产的奖励和补偿,不应含糊其辞,拖延不决。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简化分类转设程序,尽可能减免相关规费,降低分类管理改革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总之,国家统一的政策一定要和地方实际相结合,和民办教育相关行为主体的诉求相适应,让民办教育投资者、管理者有获得感和安全感。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要处理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关系,必须正确评估和恰当管控好以下问题:各种外部风险影响显现有多大?经济下行压力到底有多大?民生问题会不会更加凸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是保就业,稳增长首要是为了保就业。就业保不住,经济增长是句空话。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民生保障三者关系交织,不一定是朝一方向发展的,有时甚至会背道而驰。改革开放着眼长远,民生问题立足当前,很多改革从长远看是必要的,但从当前看,会有一定风险,两相权衡很重要。
调查中了解到,大量公办园教师同工不同酬,为数不少的无编教师收入远低于有编教师,严重挫伤了前者工作积极性。所以要参照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标准,制定幼师工资指导线。加大非编教师的补助力度,缩小收入差距。用好盘活编制存量,优先解决优秀教师编制问题。
为始终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必须在采样后做好管理工作。水样在4 ℃左右保存,可置于暗处或冰箱中,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理和化学作用的速度。也可按监测项目的要求加入固定剂。填写好容器上的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样品编号、采样时间、采样点位、加入固定剂种类及数量、检测项目、采样者等。标签要与采样记录核对一致,并填写样品登记表。
三、一如既往支持民办园依法依规发展,尤其要加大对民办普惠园的补贴力度
他并没有怨恨我。他说一看到床下的夜壶被人动过,就知道坏事了。他又说钱肯定是没了,只要人好好的,钱算啥?钱不算什么。将近十万块钱,咱要吸取这个教训。只要你坚持读大学,我砸锅卖铁还支持你。
要在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的同时,在做好监管的前提下,研究明确相关责任与职能边界,为法人适当免职,解决全社会办托幼事业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对普惠性民办园幼师实施职业年金补助。采取“政府补一点、学校出一点、教师贴一点”形式,全面建立教师职业年金制度,消解民办园教师的后顾之忧。
(2)坚持先有实践,后有立法规范。坚持问题导向和有效实用原则,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应有针对性,避免大而全、空而不实。在立法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政府部门发布具体行业指南加以引导,规范发展,为立法积累经验和依据。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人工智能立法经验,但决不能照抄照搬。各国国情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对待人工智能态度并不相同,采取的法律实践不同。对此,应结合我国实情,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指导和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四、花钱买机制,完善学前教育“购买服务”机制设计
水稻僵苗又称坐蔸,表现为出叶迟缓,叶片和叶鞘上带有褐色或赤褐色斑点,分蘖停滞。稻从簇立,根系量少、细、瘦、色泽不正。最终导致水稻植株矮小,穗少穗小、粒少粒轻,从而影响产量,稻谷品质下降,僵苗田块一般可减产10%~30%,严重田块减产可达50%。造成水稻僵苗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正确诊断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补救。
当前,民办园得到的公共财政资金生均只有公办园的5%,对此,应该在学前教育领域,大力推动政府购买服务。香港地区幼儿“教育券”制度值得借鉴。香港特区政府将学前教育的公共财政资金等量化,并以“教育券”形式发放给辖区内每个适龄儿童,无论公办、私立,其入读的幼儿园就得到一张“教育券”,凭此到教育部门去换取公共财政资金,公办园在“教育券”外免费或限价,私立园开放价格管制,券以外部分由家长承担。“教育券”在保障基础公平的前提下,赋予了儿童及家长更多自主选择权。此外,还可以探索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吸纳多元资金投入幼教事业。
A:企业的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经营模式的转变,管理机制的调整等,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当然,效率和效益,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怎样才能使企业内部规模与生产任务相匹配,我感觉,我们现在问题还很多,应当说资源的利用率还不是很高,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要在这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标签:民办教育发展论文; 民办学校论文; 学前教育经费论文; 民办幼儿园论文; 政策预期论文; 三大矛盾论文; 民进上海市委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