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下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

大数据驱动下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

大数据驱动下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曲光华 张馨予

(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

摘 要: 大数据是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基于政府和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探析大数据驱动下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指出开放政府强化市民主体意识,循数治理科学决策确保市民的利益,智慧政府精准满足市民需求。同时指出大数据专业人才、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共享技术及相关制度规范是大数据驱动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大数据;城市治理模式;创新

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时代的新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促使了数据的迅猛增长,大数据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能源。基于大数据,促进了政府和市民良性互动,有助于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1 大数据时代政府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视角

数据信息的便捷传播与交互性,使公众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实现了话语权的分配调整,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和利益的人们得以通过互联网迅速聚集,形成线上线下的有组织的集体力量,由此引发的网络行动主义浪潮也趋使城市治理模式的扁平化发展。

信息通讯技术的革新拓展了数据信息的横向传播渠道,数据成为政府和社会衔接的一个重要方式,公众以更便捷的方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量数据资源,对国家治理的绩效有了更明确的认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做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发展”。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和以往过分强调全能型的政府不同,也和西方强调市场调节的“大市场小政府”不同,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政府、市场、企业、人民等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机统一,形成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参政议政的作用。

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和社会的互动更为畅通,大数据为城市治理的多元主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打破了信息传播流向和内容的单一渠道,提高了“信息能见度”,为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城市治理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同时,有效拓宽了治理主体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多元治理主体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及时有效地了解到政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动态趋势,“人们自身创造性和自主性的潜力将得到极大的挖掘和发展,以自身智慧汇聚集体智慧,将用于任何有助于城市治理的各种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自治力量的发展,促进政府和社会的合作治理,形成协同效应。

公共服务政策提出后不可盲目推行,需经过小范围实践检验,得到公众认可后再推广实施。政策实施前的可行性分析判断,需要有一种信息回馈模式,也就是指在政策制定后,让公众知晓,该服务是否是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是否是公众最渴望、最急切得到的服务,政府在得到公众回访信息后,对政策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修正改进,最终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做到公共服务时时创新,服务时刻为人民接受,真真做到倾听民声、体察民情、集中民智、回应民意、最终做到保护名利。

2 大数据时代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

通过政策的支持,河北省特色农产品先后通过淘宝、京东等电商企业平台,将农产品进行销售,带动河北省特色农产品行业发展,提升其品牌知名度。

2.1 开放政府强化市民城市主体意识

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是极为有限的,学生虽然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但是却不能展开全面、深入的阅读实践,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锻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可以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与素养。例如在《Saving the Earth》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将网络上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也可以为学生介绍优质的资源让学生在课下观看与学习,例如与环保相关的视频、国际新闻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将会对地球保护问题产生深刻的认知,并进一步加强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政府数据的开放性,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市民对政策运作过程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对市民而言增强了城市主体的意识、参与的意愿,对政府而言,有助于政策的认同和贯彻实施,降低了行政的成本,增强了城市治理的可预测性。目前,国内外很多城市已经把推进政务数据开放作为城市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例如纽约颁布了《纽约市开放数据法案》,促进政府数据开放透明,推进大数据应用实践;上海市颁布了《关于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数据开放管理机制,提升政府数据开放水平,推进开放政府的建设。

2.2 循数治理科学决策确保证民众的利益

大数据驱动城市治理创新离不开大数据人才的支撑,由于大数据运用的迅猛发展,目前,大数据人才的缺口较大。亟需建立多种类型的系统化的大数据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教育部门可以鼓励高校开设数据分析类专业,同时,传统的理工科和商科等专业都可以整合大数据的内涵,培养一定领域内具备大数据理念和掌握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开展大数据技术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引进高端的海外人才和团队,为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

2.3 智慧政府精准满足市民需求

大数据驱动城市治理创新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人才、数据资源平台、共享技术和制度的多维保障。

(1)中国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械运输设备产品出口的种类比较丰富,且在各国的分布差异在逐步缩小。从图1中可以看到,2007~2017年,扩展边际的核密度图峰值均接近于1,基本在 (0.9~1)之间,这说明中国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种类比较齐全。2007~2012年,核密度图的峰值越来越高且曲线位置微微右移,说明中国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产品种类差距越来越小;由于2012~2016年机械行业市场低迷,所以核密度图的峰值波动下降,意味着各国的扩展边际差距稍有变化,但变化幅度并不大。2017年核密度图的峰值稍有升高,机械行业市场稍有回暖。

通过建立电子政务平台以及网格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在大数据的理念下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形成市民行为的大数据,有助于城市治理的决策者参照目标变量,进行有效的分析实现精准化治理,有效完善政府运作机制,还能有效增强政府的回应性,快速响应公众多元化需求,开展个性化公共服务,为市民谋求便利。

3 城市治理模式创新的保障

2017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曾把城市精细化管理比作“绣花”。这一精妙的比喻为我国未来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基本的遵循。精准化治理是城市治理从经验型治理向规范型治理转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精准化治理的理念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量化管理,可以依托大数据建立实现城市治理目标的数据模型,精准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精准制定解决措施,精准划分责任归属,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规划方案,降低城市治理的成本。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可以作为城市治理创新的有效技术工具,从而推动城市治理理念的创新,选择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创新模式。

3.1 培养大数据的专业人才

科学决策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传统决策机制缺乏大量的调研数据的支撑,以样本思维的方式,依靠传统的经验主义,通过集体开会讨论的方式做出决定,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和资源的浪费。通过大规模的数据资源支撑,以“循数治理”的理念驱动城市治理行为,拓展大数据在城市治理的适用领域,探寻数据中蕴含的规律性问题,实现从“样本思维”到“总体思维”的转变,全面客观的分析某类社会问题,研判背后潜在的可能性,转变经验主义的城市治理理念,实现科学决策,满足公众对城市治理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雄安新区在建设规划制定阶段就提出了“数字雄安”的规划方案,在前期充分的数据调研和科学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雄安新区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证分析,评估雄安新区整体规划方案是否科学有效,预估新区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预案,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最合适的雄安新区建设方案。

大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城市治理创新的技术工具,更是一种创新的开放性思维理念。坚持创新开放的理念建设开放型政府成为现代政府治理创新的一个大趋势。

3.2 夯实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大数据平台的基础建设首先在于整合不同部门之间的零散的数据建立强大的数据资源库。首先,政府通过数据资源库可以分析和提前预测可能的社会需求,明确城市治理未来的走向和趋势。也可以通过数据库资源,预判未来城市治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问题控制在萌芽阶段。其次,需要不断完善大数据收集、传输及使用过程中的流转畅通以及数据保真,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有效。最后,提升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功能。大数据应用平台为数据库资源的交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促进了各部门协同治理,提高治理的效率。杭州市“城市数据大脑”平台构建,有效实现了城市公共资源的配置,提升了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是用旧报纸来练习毛笔字,便好奇地问他:“董爷爷,您为什么不用宣纸写毛笔字呢?”他摸了摸我的头,回答道:“旧报纸练字挺方便的,废物利用,不浪费资源!只有大家让我写诗词、题字的时候,我才会用宣纸。”

3.3 强化数据共享技术实现互联互通

通过开发大数据应用程序,推动大数据资源的共享首先要打破城市各部门之间数据分割的信息壁垒,系统整合相关数据资源。有助于相关部门之间协同治理,简化行政流程,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深圳坪山新区的公共信息数据资源库实现了城市、新区、办公室和社区之间的四级沟通,通过上级部门,横向整合来自30 多个市政单位和所有地区部门,两个办事处和23 个社区的数据,政府信息系统架构从“川”形转变为“井”形,有效实现了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其次,依据相关政务公开的制度,向市民开放相关数据资源,保障市民对数据信息的知情权。

3.4 制定制度规范保障大数据的安全使用

大数据对城市治理的创新推进,在于治理主体的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对大数据的有效运用。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数据的质量,以辨证的思维对待大数据对城市治理的驱动作用,不能唯数据论,要认识到数据本身存在失真等客观局限性,通过制度规范大数据运用的界限和底线,避免过度依赖大数据导致的城市治理风险。还要制定相关制度保障数据隐私安全,精准界定敏感信息以及机密信息,明确各部门运用大数据资源的权限责任,政务数据实现“可用、可靠、可控”,实现城市治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城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89.

[2 ] (挪)乔根·兰德斯.2052 :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M ]. 秦雪征,谭静,叶硕,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06.

[3 ] 陈志成,王锐. 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 ]. 电子政务,2017 ,(6 ):7 -15.

[4 ] 张晓. 上海数据治理的经验探索[J ]. 中国信息界,2018 ,(04 ):84 -88.

[5 ] 李梦纯. 大数据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创新研究[D ]. 保定:河北大学,2018.

[6 ] 蓝云. 从1 到π :大数据与治理现代化[M ].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7.

[7 ] 孔万锋. 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交通治堵的探索和实践[J ].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8 ,(01 ).

[8 ] 深圳市坪山新区发展研究中心. “大数据”治理的深圳坪山实践—基于深圳市坪山新区“循数治理”模式的分析[J ]. 中国行政管理,2016 ,(2 ):154 -155.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8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阶段性成果(2018B258)。

作者简介: 曲光华(1976-),女,河南新乡人,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张馨予(1993-),女,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 /j.cnki.1672 -3198.2019.22.006

标签:;  ;  ;  ;  

大数据驱动下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