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课教学不同于听说课,是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写作输出为教学目标的,因此在课堂气氛的调动、师生互动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的阅读课教学充其量只能算作阅读理解和语法教学课,最常见的读写课模式往往是:单词学习―师生互动理解并翻译课文―学生朗读操练―根据文章内容做相应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8)12-145-0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阅读是很让学生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学生事先对课文一无所知,尤其是对课文的大意、词汇和语法一无所知,那么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将很难跟上教师的课堂讲授或参加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这时,教师就不得不放慢节奏适应他们,这样势必给教师按时完成任务造成困难。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可以有效地降低阅读语篇的难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把握语篇,充分感受成功的乐趣。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提高阅读效率呢?下面,笔者就指导初中学生进行的课前预习谈一点体会:
一、明确预习要求
教师对学生要明确预习要求,使学生有的放矢。针对预习内容,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而且预习要求必须合理、正确、有可操作性。针对阅读课,预习总的要求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大大缩短课堂时间。这样,听课就变得更有针对性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对于7B Unit 5 AbilitiesReading A brave young man这篇文章,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并在预习作业中呈现给学生。
1. 知识目标:掌握alone, rush, save, put out, burn, brave, dangerous, hurt, pour, careless等词汇。
2.技能目标:通过快速阅读来获取课文中的一些信息,并掌握跳读、略读等阅读技巧。
3.情感目标:理解救火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学习张华助人为乐的品质。
学生在预习时通过阅读以上的预习要求,初步了解了自己即将做什么,明确了自己在这节课结束时需要完成的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指导阅读技巧
教师可以借鉴语文阅读教学的做法,在英语课文预习中,指导学生采用读、划结合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1.初读课文,迅速浏览,了解文章大意。2.扫清文字障碍,主要是指新出现的单词和短语。3.寻找关键词。教师应告诉学生在阅读时要设法辨认关键词,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帮助了解全文中心的词语和句子上。如文章的题目、段落小标题、划线词或斜体词等。4.注意段落结构。学生开始阅读时,应先浏览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因为第一段往往是全文中心思想的表示,为问题的讨论和阐述作引导;最后一段往往是全文的概括和结论。同时还需要注意每个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它们往往是段落的主题思想和中心大意,即所谓的“主题句”。5.通读全文,学生根据预习作业的要求进行寻读,从总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预习,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6.难句的理解。阅读时如遇到复杂的长句,学生不要感到束手无策,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再分析其附加成分,通过分析句子也就不难理解了。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反复推敲,尽力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态度,从多方面领悟其中的含义,有时还可以借助常识加以分析推理。比如在学习7B Unit 5 AbilitiesReading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找出张华救人的一段文字,并圈出认为重要的动词,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张华救人的行为。
除此以外,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方法,告诉学生要注意阅读速度。注意略读、跳读和研读的有机结合。有时甚至有必要在平时做一些限时阅读,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设计预习作业
结合本校四导四学稿的设计理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教学大纲,设计好阅读课的导预疑学部分,并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根据他们阅读后的感受,完成预习作业,并对预习内容加以补充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对新的知识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布置阅读预习任务时,教师可根据课文难易、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设计灵活多样的自学任务。
四、强化预习反馈
预习反馈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应对学生理解掌握很透彻的内容少讲或不讲,把学生预习中困难较大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点拨学生深入读书,细心体会,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有的放矢,实效性更强,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提高。因此,对于学生的自主预习,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检查、评价,注重发扬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在批改学生预习作业时记录其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以便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举一反三;也可以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当堂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对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并给予适当指导。
笔者认为,教师在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预习评价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预习结果。学生被肯定了,他们才会重视预习,并且以后才会乐意去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用教。”教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理解、掌握。教会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的预习水平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不断提高的。总之,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预习方法,自主预习阅读的文本,使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体验成功的乐趣,爱上阅读。
论文作者:王云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作业论文; 技能论文; 能力论文; 英语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