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每一样东西都是依赖电产生的,完全不能想象没有电会是个什么样,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了。而电厂作为电能的生产基地,电气设备作为最主要的电能生产设备,其安全运行不仅关乎着千家万户,还包括各个企业,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计算的。因此,电厂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而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本文从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性着手,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
电力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基础性支柱能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如火如荼,对电的需求成倍增长,为了提高生产效益,越来越多的高新尖设备被投入发电生产中,使得发电系统更为复杂,这就为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为安全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安全生产”是生产管理中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中心,电厂设备能否安全的运行直接关系着在电厂工作的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否安全的问题。而由于近年来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大,新设备的引入和使用,使得电厂体现功能的更为复杂化。正因为这些设备数量多、设备巨型、结构复杂,使得检修和维护等方面相当棘手,工程量浩大。但如果不检修和维护,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安全事故,那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预见,而每天都进行检修这也不太科学,也不符合企业的经济理念,因此对设备安全运行进行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既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而又可以有效的保障安全产电,大大降低事故,实现电厂正常运作,满足社会的用电需求。但管理必须从实际生产情况出发,把传统管理经验、先进方法及机器的相关参数进行融合并综合分析,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案,从而提高整个设备的运行效率。
二、电厂电气设备运行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由于管理手段的匮乏和庞大的工程量,使得企业在对电气设备的检修上仅仅局限于对简单的故障进行排查,让许多诟病没有被及时的清除,又或者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和维修部门常常的矛盾冲突,致使检修部门在检修的周期和耗时上大打折扣,使得只能做一些基础的检查,再加上电厂的设备都是在高温、高压、高负荷的模式下工作,使得设备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或者说是并发症问题,致使不得不停产维修。又因为问题重大且综杂,不论从设备的数量众多上还是从设备内部结构的复杂度上,无疑既增加了排查难度又增加了维修难度,有时候甚至要大动根基,并且由于平时检修次数和力度的不够,致使数据缺乏,下手就更加有难度,而且这种检修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上月,电厂每天所产的电能及产电所带来的巨额收益,是时间是耗不起的,也是任何人都担待不起的,这不仅影响平常老百姓正常用电,更是关系着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2.管理人员素质不够
任何行业生产的标榜都是“安全第一”,电厂作为高危行业,更应首当其冲。而管理人员作为安全运行管理的核心,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管理经验欠缺,安全意识的浅薄,在安全管理的交流和学习上只注重皮毛,往往在事故发生时手忙脚乱,这也是常常导致悲剧的原因之一。虽说现在社会生产中基本是依靠机器,但人作为最初和最终的创造者,是主因也是动因,因此更应注重人的培养,特别是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管理人员在生产中扮演者指挥官的角色,指挥错误或者不当极有可能造成全盘皆输,这不是大家乐见的。
3.企业的不重视
企业对利益的追捧,往往只注重销售管理,认为销售管理可以弥补生产上的偶有不足,因而更加忽略运行中的安全问题,这是受传统的观念影响,现如今因为对电能的需求量增大,其中设备负荷不可同日而语,想要维持设备的稳定性不再是简单的问题,极有可能是多个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仅等到问题出现了才去想办法解决,孰不知有时候的“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甚至是“得不偿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操作失误的问题
因为电厂设备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人工在操作中出现失误在所难免,而电厂中工作都是环环相扣的,一环出现问题,就容易出现断层,这种误操作可大可小,小的暂停作业,大到整个电网瘫痪。
三、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1.制定更为完善和更细化的管理机制
管理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效率和效益。电厂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在发电过程中更安全、更有序。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是电厂设备正常进行的有效保障,是不确定性大大降低的可靠手段。由于电厂设备的种类繁多,并且每个设备在功能上的区隔和内部结构的明显差异,这就使得管理必须更为细化,让每个细节都被关注到,既做到全局把握又做到定点的掌控,以此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安全运行周期,提高安全生产效益。
2.设备定期检修和安全责任落实
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是提高安全生产和延长设备使用周期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成立专门的轮班小组,采取巡检制度,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在巡查过程中,做好相关仪器设备的记录工作,把不安全性扼杀在萌芽阶段。至于安全责任落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想让谁承担多大的责任,只是这样会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意识,工作的时候也会更上心,检查也会更仔细,更有利于生产的有序跟进。
3.加强班组的教育工作
归根结底,所有的一切,人都是主导因素。由于在电厂中人员的众多,动辄成百上千,每个人的文化水平、安全意识、认知能力良莠不齐,致使在工作中违规现象的层出不穷。而班组内部教育的往往比较单一,有些甚至只是走个形式,而且也没有引起与会人员的注意。因此,班组的教育不再是常挂在嘴边,更多的是落实到实处,提高每位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而管理人员也更应该多为监督,降低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防止悲剧的发生。
4.相关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
电厂大部分都是技术工人,每个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电厂生产的有序进行,务必使每位人员都按章操作,安全生产、规范化生产,减少生产中的误操作,所以,定期对相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既可以增加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又可以巩固业务水平,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
5.设备采购方面的管理
设备采购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于所采购的设备的型号、生产厂家等相关参数准确录入资料库,这样不仅方便技术人员、检修人员查阅,也方便如面临出故障或者设备淘汰等问题时,对设备进行再采购作参考。这样既节约了大家的时间,又可以避免因机器淘汰导致的设备的空窗期而拖延生产进度,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结语
面对国家和人们对电能需求的日益增加,电厂电气设备高效的运行生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需要。而电厂的安全运行是一切的先决条件,没有安全可言的生产就如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爆炸了。而如何安全生产,虽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可以通过有效管理的手段把几率压缩到最小。因此,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结合生产实际,从多方面入手,细化责任分工,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做到对每个小点都进行管控,定能为电厂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为整个电厂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景彦.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J].厂东科技,2013(02)
[2]任聪.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J].无线互联网科技,2011(04)
[3]季利明.试论电厂电气设备故障的解决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05)
论文作者:张北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电厂论文; 设备论文; 电气设备论文; 都是论文; 人员论文; 电能论文; 操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