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智力理论的发展线索_知识分子论文

论邓小平智力理论的发展线索_知识分子论文

试论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发展线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分子论文,试论论文,线索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17(2005)11-0045-03

黑格尔说:个人是他的民族、他的世界的产儿。(黑格尔说:《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48页。)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产儿。它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成为了中国特色的知识分子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知识分子工作的正确的指导思想。理清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发展线索,有利于把握其精神实质。

一、萌芽阶段

从20世纪20年代至“文革”前这一历史时期,是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萌芽阶段,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得以孕育、酝酿与发端。

这个时期,显示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萌芽的表现,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重要方面。首先,从邓小平的革命生涯看,他1921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在党政军内历任要职,当过中共中央秘书长,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29师政治委员,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八大上被选为党的总书记。丰富的革命经历使邓小平看到了知识分子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这是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得以孕育的感性认识。其次,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就明确要求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并做出要大力选拔和培养知识分子的重要指示。1937年10月,当张香山等七、八位留日学生从上海奔赴山西革命根据地时,邓小平热情地接见了他们,把他们安排在一二九师工作,并且表示,“八路军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非常欢迎青年学生加入八路军的队伍”。1941年5月,邓小平在八路军一二九师模范宣传队初赛会上,批评政治机关“对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认识得不够,对文化工作者的条件注意得不够”,要求“要经常鼓励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热忱,大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造就大批的青年文化工作者,同时要提高原有文化工作者的素养”。他号召“要同一切轻视文化工作的倾向作斗争”。1948年6月6日,邓小平在《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各地必须注意从斗争中选拔大批的正派的劳动的积极分子和贫苦积极分子。”“对于地富出身的青年知识分子,亦应大量吸收,或送华北学习,或送本地军政学校予以改造。”再次,新中国成立后,各条战线百废待兴,并且由于旧中国的文化基础薄弱,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适应革命和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此,邓小平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号召人民要加强对知识分子的爱护和培养。1950年—1965年,邓小平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办好学校,培训干部》、《大批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等著作中都论述到关于知识分子的问题。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中,邓小平指出,要尽快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应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一些教育事业,动员一些人到那里去办学校,要吸收一些青年进民族学院深造以解决教员缺乏的问题。在《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中,邓小平提出:“各个部门都有统战工作。例如,工业部门的工程师、职员不都是共产党员,政权机关中也有党外干部,还有大量的非党文化人士、教师、医师、技术人员等等,对他们都要很好地团结、教育,同他们一道走到社会主义。”在《办好学校,培训干部》中,邓小平就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作了重要指示。他说:“真正有本领的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医生,以及其他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工资待遇,应该提高。”“中小学教员中间,工资也应该有很高的,他付出的劳动多,贡献大,”在《大批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中,邓小平强调对知识分子要进行业务考核,要帮助知识分子进修,给他们提供自学条件,等等。邓小平以上论述,显示了他的知识分子理论已经由感性向理性转变。虽然这时尚未形成系统理论。有些表述还没有象70年代那样明确,但可以说,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在“文革”前已经萌芽了。

二、形成阶段

70年代中后期,是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形成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党在20世纪60年代对于知识分子,对于科技、文化、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用的认识发生过严重的失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以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远见卓识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反思,对在知识分子政策上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这是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形成的一个主要基础。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确立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而要实现它,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这就要造就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他复出后的第一次公开讲话就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他主动提出抓科教方面的工作。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这就准确地找到了现代化建设目标和手段之间矛盾的关键点。在深刻总结我党对待知识和人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郑重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在1977年8月8日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邓小平指出,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要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他陆续发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名文章,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等一系列重要思想,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4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的重要讲话,是确定我党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纲领性文件。他在讲话中,不但强调我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对广大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作出了符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估计,从理论到政策,都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也为提倡在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奠定了思想基础。可以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理论观点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基本形成。

三、成熟阶段

从1979年到80年代前期,是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成熟阶段。一个科学理论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它不仅是正确的,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而且是系统的,具有一种稳定而完整的形态。这一时期,在发展知识分子理论和巩固知识分子理论成果方面,邓小平着重强调加强制度建设,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作出了许多独特的贡献,它们构成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完整形态,标志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成熟。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根本转移,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各阶层人们积极投入现代化建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知识分子勇于攻克科学堡垒,攀登科学高峰。他们正在成为新的生产力的开拓者,成为新科技革命的带头人。为了稳定知识分子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技革命中的积极作用,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着手从制度上解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要研究制定一系列制度,……把知识分子团结起来,要有制度。”邓小平提出要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如工资制度、奖励制度和稿费制度等。他提出要制定学位制度、职称制度和人才交流制度等。他认为,“这一套制度要建立起来,要好好地找些人来专门研究。”在《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文章中,邓小平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角度,研究和阐述了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邓小平提出要建立学位制度,完善学术和技术职称,并制定合理的工资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中,邓小平提出要建立奖金制度。他要求对发明创造者要发给奖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邓小平提出要实行人才交流制度,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他强调干部提拔使用要制度化,要重视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要坚决摒弃过去在知识分子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左”倾思想。在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着重阐述了“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观点,他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他认为,要通过改革创造一种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在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的重要讲话,表示大力支持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方案,并敦促有关方面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尽快推进改革步伐,争取早日将改革的蓝图变成现实。在《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中,邓小平提出干部队伍要加强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建设。他要求尽快出台一系列制度包括干部制度和教育制度,鼓励中青年知识分子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上面的论述表明邓小平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着重从制度上来考虑巩固知识分子理论的成果,更加发展了他的知识分子理论,它们构成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完整形态,标志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成熟。

四、深入发展阶段

80年代后期以后,是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深入发展的阶段。邓小平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发表新见解。邓小平逝世以后,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新论断,将新时期知识分子理论引向深入。

80年代以来,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经济形势出现了新变化,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关于知识分子理论的新思想,使我们对知识分子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新认识。在《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总结经验,使用人才》、《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等文章中,邓小平围绕着新的历史条件下知识分子的地位、作用、使用和环境等问题,系统地作了精辟的论述。1986年10月18日,邓小平会见华裔学者李政道教授夫妇时发表了《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讲话。他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尤其要大力发展高科技,要求知识分子奋发图强,加倍努力。1988年9月5日,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把科学技术提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知识分子是科学技术的载体,顺着这个思路,邓小平提出要改善知识分子的待遇,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他语重心长地指出,要把在“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邓小平再次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教育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要求广大知识分子努力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占领高科技的前沿阵地。可以看出,邓小平从总体上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他的知识分子理论更趋清晰和深化,形成了比较系统而又完善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知识分子理论体系。

邓小平逝世以后,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曾深刻地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就科学地阐明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性质、地位、作用,为确立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会议首次明确地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与知识分子密切相关,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指明了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并对知识分子提出了殷切期望。十五大报告完整地把知识分子概括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新人的培育者,精神产品的生产者。这不仅给予新时期知识分子科学定位,而且将知识分子的任务和作用具体化、深刻化。1998年2月4日,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号召知识分子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把创新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手段,为知识分子的发展与成才指明了方向。6月1日,江泽民在接见中科院和工程院部分院士和外籍院士的讲话中又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价值上升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知识分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是我们面临的历史性的新问题。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还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尤其是在2000年江泽民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在建党八十周年和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进行了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考察知识分子社会作用的三个维度。即生产力维度、文化维度和利益维度。这就进一步强调了知识分子的应有地位,指明了知识分子的伟大历史使命。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可见,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对新形势下知识分子的性质、地位、作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都作了新的阐述和发挥,大大深化了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

总之,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实践的发展、时代的呼唤、认识的深化,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不断发展、丰富、完善,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新时期知识分子工作的开展。

标签:;  ;  ;  ;  ;  ;  ;  ;  ;  ;  

论邓小平智力理论的发展线索_知识分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