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一种体现,最大的特点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地域特点。而形成民居地域特点的因素包括:地理气候、材料与构造工艺、历史社会、以及生活方式四大原因。民居建筑是一种适宜人的生活需求的住宅、一种生活环境、因而民居建筑最重要的是去适应地理环境和气候添加等。文章从西南地区的干栏式吊脚楼民居建筑为例,简单从区位、气候、材料、构造等方面探讨民居建筑智慧艺术如何以更好的服务于人。
关键词:民居建筑、智慧艺术、干栏式吊脚楼
“土”和“木”的起源
居住形式与各民族生活的自然与经济条件有密切联系。中国人古代把建筑就归结为土木,大搞建设就是大兴土木。古代塞北游牧民族多住便于迁徙的帐篷;中原华夏部落多住窑洞、半地穴或地面起建的平房;材料上北方以土、石为主。历史曾说中国民居住宅有南北两个起源。一是北方中原地区的黄河流域,气候环境极度干燥寒冷;较早期的北方民居起源于“土”,北方民居是由穴居到半穴居,半穴居再发展到地面建筑,窑洞再发展、演变成合院式民居建筑,民居的建筑为了适应这写的气候条件,墙体以及屋顶都是厚厚的,说的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建筑。而较早期的南方原始居住形式即是巢居,在树上做一个窝棚,随后继续发展做成几根柱子架空做成干栏式,相继演变成为西南边上较为代表的干栏式民居。中国而南方古越部落则住类似巢居式的“干栏式”房子,即竹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下层饲养牛、猪等家畜,上层住人,这样可以防止南方气候的潮湿和避开各种凶恶的野兽虫蛇。慢慢的发展到地面建筑。因而我们说南方的建筑是从树上掉下来的,北方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正如《博物志》云:“南越巢居,北溯穴居,避寒暑也。”这就是“土”和“木”两个起源。
西南地区干栏式吊脚楼民居的源起
西南地区的干栏式吊脚楼跟西北窑洞地区的这种极度干燥寒冷相比,西南地区无疑就是极度炎热潮湿,尤其是潮湿这一点,所以适应于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就产生了西南边上的干栏式民居。一种比较早期的原始的“巢居”居住形式演变而来。中国民居住宅的两个起源,历史总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而南方的长江领域,实际上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的地带。两种起源导致了两种居住方式的产生。
南方巢居,它的起源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木。南方建筑的巢居,住在树上做一个窝棚,然后再做成干栏式,就是几根柱子架空,人住在吊脚楼上。慢慢的发展到地面建筑。因而我们说南方的建筑是从树上掉下来的。
干栏式建筑主要应为防潮湿而建,长脊短檐式的屋顶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都是为适应多雨地区的需要,各地发现的干栏式陶屋、陶囷以及栅居式陶屋,均代表了防潮湿的建筑形制。
干栏式建筑的特点
一般都是底层不住人的,都是堆放柴草、养猪养牛;这样居住既干燥有凉爽通风。西南山区的气候特点为多雨、潮湿、炎热、甚至是满地虫蛇、森林密布;人若直接住在地上首先是潮湿不舒服、其次地上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虫蛇小动物,所以人最好架空住在地面上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西南原始的居民都是巢居:在树上搭个棚子巢居,发展到后来人们就发现可以竖几根木头柱撑起来,人住在楼上,这就是吊脚楼。它的原理是架空。干栏式建筑它很好的适宜了西南山区的这种地理气候条件。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包括湖南西部湘西都有大量的干栏式吊脚楼建筑。
在上坡上,在茂密的树林中间,建着一个一个干栏式住宅,吊脚楼就在半山腰中间伸出来。干栏式建筑的室外走廊的栏干安装、室内地坪平整处理、苇席铺设和进出口及室内中柱,横撑构件上的刻花装饰等。居宅是人类生活、生产、社交的重要场所,也是费心思设计的重点。由于石质生产工具的制约,当时的地板比较粗糙,而且高低不平,从出土的“人”字形土块看,室内坐卧处重要区域的地板曾经用泥土抹平,然后铺上苇席,使得这些部位比较平整,容易打扫干净,有利于休息。整个建筑景观非常壮观漂亮。这些民居建筑真正的非常好的适应了这种地理气候条件,住在上面的人是比较干燥的,又凉爽又防止虫蛇。在这种森林密布的地方。
干栏式建筑选址
另一个重要的好处是:这些地方都是土地很少,坪地稀缺,山体环绕。最具有典型贵州山多地区,贵州有个地方叫做七份山两份水一份地。这种情况下他那一点点平地是非常非常宝贵的,如若要用来种粮食,人就没法生存了。仅仅一点宝贵的地方如果还用来盖房子,那种植粮食的地几乎所剩无几。这种平地稀缺的情况下,住宅最好的建造方式必须往山边山坡上面建干栏式吊脚楼。挖平些许地面建房屋,剩余的住宅平面便往前面挑出,地下柱子架空。很好的解决的人们建住宅对于土地的这种需求,同时它又不占那个宝贵的一点点平地,留着那一点点平地种粮食。因而在西南一带这种吊脚楼是最普遍的居住方式。
如湖南永顺干栏式民居湘西泽家乡土家族的村寨、湖南湘西的侗族地区的通道干栏式民居、贵州黎平干栏式侗族民居、四川宜宾干栏式民居。尽是彰显中国古人生活在自然中间的天人合一,这种建筑跟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周边的景色融为一体。由于长期的居住干栏式建筑,在城镇也是建起干栏式吊脚楼建筑。
小结
中国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防虫蛇侵扰、防震等。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主要盛行于中国西南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
参考文献:
【1】巫纪光、柳肃.中国建筑艺术全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03
【2】陆元鼎、陆琦.中国民居建筑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2
【3】李丽.木艺建筑[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1
【4】李长杰.桂北民间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11
【5】黄滢.中国最美的古村[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03
作者简介:韦咏芳(1992-),女,壮,广西贵港人,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论文作者:韦咏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建筑论文; 民居论文; 都是论文; 西南地区论文; 气候论文; 吊脚楼论文; 潮湿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