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0例。结果:老年组由牙源性因素造成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率为94.4%。老年组患牙来源主要为残根及残冠(占54%)。老年组口腔颌面部受累间隙数量和住院天数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由牙源性因素造成,患牙来源主要为残根及残冠,口腔颌面部受累间隙多,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治疗中应充分重视。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0 引言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进展迅速,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外科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很可能使感染扩散造成重症感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老年人由于自身特殊的生理状况,其牙周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合并疾病多,增加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率探讨其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们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介绍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在6~58岁之间。眶下间隙感染10例,颌下间隙感染48例,颏下间隙感染2例。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伴有红、热、疼痛、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呼吸急促等。
1.2 方法
60例患者都采用对局部进行手术切开引流治疗,依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适合的药物,控制感染,分别对60例患者进行术后静脉滴注,控制感染,注射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类抗生素联合奥硝唑注射液。辅以全身的支持治疗和局部换药并做好口腔护理。在治疗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一是牙源性感染最为常见,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二是腺源性感染在其次,婴幼儿中多见,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三是血源性感染比较少见。四是其他原因还有颌面创伤、面部疖痈、口腔溃疡等等。五是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以溶血性四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少见。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原则:
一是颌面部间隙感染早期以消炎为原则,全身使用抗生素、磺胺、止痛药物等消炎止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和奎诺酮类也是首选药,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调整抗生素。对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如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可加用甲硝唑类药。二是间隙感染炎症早期,患处局部皮肤表面外敷金黄散、六合丹、鱼石脂软膏等药物,可使炎症消散或局限。三是炎症感染早期局部紫外线、超短波、针灸、封闭、红外线等方式进行理疗可以起到解毒、止痛的作用。四是颌面部间隙感染化脓期应及时切排引流,使脓液、坏死感染物及时排出,减少毒素吸收;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力,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止边缘性骨髓炎的发生;预防感染向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切排引流时,切口应在有利于脓液引流的区域和部位,避免损伤面部的神经、血管、导管结构,部位尽量隐蔽并尽量与皮纹一致,这样可以避免瘢痕的形成。经治疗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一般患者刚入院时,病情都比较严重,有的面部已成畸形,局部疼痛,进食困难、全身情况比较差,还有部分病人已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困难等。这时,首先要做好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局部肿胀的观察。患者入院后,由于病情发展比较迅速,随时可能出现休克或昏迷。护士应遵医嘱测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等并做详细的记录,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于局部肿胀的患者,要随时观察其发生部位的肿胀程度,特别注重口底和下颌的情况。其次,对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与护理。由于患者局部肿胀,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若口底肿胀突出,就会出现呼吸道阻塞,重者会导致窒息死亡,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最后,要做好对患者心理的护理,把之前做好的常规检查结果及时告之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及转归,并告诉其不必害怕,该疾病是可完全治愈的,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其进行治疗的方案和一些应急的处理方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让其精神得到放松,取得病人的配合,为治疗打好基础。
2.2 术中护理
协助病人平卧于手术床上,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协助病人取头部偏向左侧,右侧或居中,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于部分采取局部麻醉的病人,由于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应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发现不适,及时查找原因处理,耐心安慰病人,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以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
2.3 术后的护理
一是加强观察。保持引流通畅要及时观察敷料的情况,浸湿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创口清洁。细心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并做好记录。用0.9%的生理盐水反复进行冲洗,利用橡皮管、盐水纱布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引流并保持引流通畅,有效减少细菌的感染。
二是采取适当的体位。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采取不同的体位,全麻术后6h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采取防坠床措施,禁食水,有呕吐物应及时清理,避免发生窒息。6h后可取头部抬高30。卧位,利于引流,利于头颈部的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肿胀。
2.4 气管插管病人护理对于气管切开带管的病人,持续吸氧2~4L/min。要严密观察呼吸的情况,随时检查气管的深度,防止滑脱。每3~4h套囊内气体放出3~5min,以减轻气道的压迫。每4~6h清洁内套管1次。每4h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地塞米松5mg,蛋白酶5mg超声雾化吸入一次。按时给患者套管内滴人湿化液,保持管内的湿润。在这期间如果发现患者痰多、咳嗽,呼吸困难,应及时给患者进行吸痰,在吸痰的时候动作要柔和,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5s以内为宜,特别注意的是,在吸痰护理工作时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固定好套管下的垫子,若被污染了要及时更换,确保套管的清洁干燥。同时,也要保持套管松紧的适度,如果松了会使套管活动导致呼吸困难,太紧了会压迫患者,从而不舒适。还要保持病房内安静、清洁,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减少家属的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内充满脂肪或疏松的结缔组织,形成的感染易于扩散蔓延累及潜在的间隙内的结构,可使局部组织肿胀及炎症扩散,引起呼吸困难或梗阻,若处理不及时可引起窒息死亡。由于面部间隙之间相互连通,一个间隙的感染常波及相邻间隙并随着神经、血管、淋巴管的引流而导致其他多间隙感染,引起较为严重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有时甚至导致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败血症、纵隔炎等并发症。我们要加强术后的护理。我们要注重口腔护理。术后要重视口腔的护理,由于患者这时抵抗力下降,而口腔内细菌较多,如果对口腔清洁不及时,就会加重感染。所以,做好口腔护理,是避免感染的关键。首先要告之患者口腔护理的意义,告诉患者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每日三次的口腔护理,并用复方氯已啶含漱液含漱。其次;注重呼吸道的护理。该病的感染发展迅速,容易出现休克和昏迷,在炎症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呼吸道的梗阻、呼吸困难。所以,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床边要备好气管切开包。严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果出现呼吸异常,烦躁不安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第一,要加强术后的饮食护理。
由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张口受限制约进食,而机体的修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说,加强患者的营养是很重要的H1。应给患者进食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B,C的饮食。全麻病人应禁食,待完全清醒后开始给予流质饮食,比如牛奶,米糊,藕粉,鱼汤等,然后再给半流质的如小米粥等,逐步过渡到普食,患者不能进食情况下,可鼻饲喂养,必要时肠外营养。
第二,饮食指导。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张口受限,但躯体炎症反应及修复过程均需消耗大量能量及营养物质,因此需要加强营养。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患者交谈了解其精神、心理状态,鼓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富含维生素的流食,少量多餐,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本组进食困难者同时予流食和静脉营养支持,未发生营养不良。
第三,疼痛护理。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因炎症反应或肿胀疼痛较明显。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肌肉,肿胀部位予以冰敷,鼓励患者听音乐、看书、看电视以分散注意力,必要时适量应用镇痛药物以缓解症状。
第四,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该病早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到正规医院进行牙科治疗,平时加强锻炼,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出院时嘱患者定期复查,出院后1周和3个月复查血常规,行B超检查了解脓肿有无复发,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4 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由牙源性因素造成,患牙来源主要为残根及残冠,口腔颌面部受累间隙多,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应加强对口腔知识的宣传力度,重视对老年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韩小东,安金刚,张益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的比较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32(1):63-66.
[2]刘巧荣,石磊,路兴华等.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和费用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1024-1027.
[3]刘运岭,张仑.合并糖尿病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4):574-576.
论文作者:李茂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患者论文; 间隙论文; 口腔论文; 面部论文; 局部论文; 病人论文; 呼吸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