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港东突堤工作船码头撞损事故对码头结构影响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泽方,詹水芬,姚玉良,范景民,祁日强,蒋治强[1](2020)在《基于统计分析的港口安全事故研究》文中提出通过搜集近年来发生在港口区域(如码头、堆场、石化储运区、港内道路等)的安全事故共151例,对港口事故的发生区域、事故类型、事故发生因素的规律及特点进行了统计和研究。结果表明:统计的港口事故,发生在普货码头和普货堆场的事故数量最多,石化储运区的事故数量次之;最常见的港口区域发生的事故类型为起重伤害,其次是车辆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中,人的因素占比最大,其次为设备和货物的因素,管理和环境因素占比较小。
林恩杨[2](2020)在《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集装箱码头是我国沿海港口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在全球5G以及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设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技术难度越来越低。国内涌现出了很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如厦门远海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全自动化码头、山东青岛全自动化码头等,这些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水平可以与世界知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媲美,某些集装箱码头甚至已经具备了世界领先的自动化水平,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此发展趋势下,天津港需要加快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的进程,2015年天津港开始进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在4年多的发展时间里,天津港自动化建设水平已经有了显着提高,目前已经步入半自动化时代,但是仍然存在操作设备自动化水平不高、作业流程有待优化、操作设备缺乏维修保养以及信息系统善不完善等问题。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全自动化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码头投入使用,国内外学者纷纷开展对自动化码头建设的研究。因此天津港如何在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基础上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其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首先要对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运营效率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以保证全自动化码头投入使用后可取得较大的效益。本文重点研究了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相关问题,文章研究共分为五部分进行,首先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与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与总结,最后给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并且画出了本文技术路线图;其次,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包括集装箱码头、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及码头运营效率的概念,相关理论包括生产理论和生产前沿面理论,最后给出关于码头运营效率评价的非参数化和参数化评价方法;第三,介绍天津港半自动化码头概况,包括天津港半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历程、码头设备与特点、业务与流程、半自动化码头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第四,对天津港半自动化码头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EA评价模型建模以及运营效率评价结果和分析;最后,根据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其效率提升的措施与建议,包括推进操作设备自动化、优化码头作业流程、加强设备维修保养、打造高效信息管理系统等。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上搭建了半自动化码头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DEA模型进行求解,为其他同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实践意义上可以为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提升提供建议,从而推动其从半自动化码头向自动化码头发展。
张东辉[3](2019)在《天津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是中国政府的基层行政单位之一,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形象与政府工作效率的高低。最近几年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的管理理论与管理理念在不断地更新。全国各地的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建设百花齐放,虽然其落脚点都是为港口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其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无论是管理理论,基础设施的软件与硬件,还是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质量体系的运行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以天津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为基础,通过实地走访相关企业部门,搜集查阅文献资料,深入理论分析,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关于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建设研究的现状,国际公约及国内法律法规对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建设的规范与约定,阐述了相关定义及概念,部门构成及职能等。结合实际工作深入分析了天津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服务现状,构建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评价指标模型,选取天津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进行模型应用和评价分析,对其公共服务能力进行评估,具体从业务能力、人员队伍、基础设施、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从公共服务定位、服务理念、管理模式、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创新等方面探索提升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服务能力的途径,为我国快速提高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服务能力提供了借鉴。
冯森[4](2019)在《船舶撞击高桩码头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文中指出高桩码头结构是目前港口区域运用最多的码头类型之一,其用途不仅为船舶提供靠泊和停歇的地点,为供货船提供装卸的地点,还为游客下船上岸提供方便。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增加和海上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船舶进出港频率的增加,时有发生船舶停靠时撞到高桩码头平台的危险事故,严重时甚至对船舶和码头结构造成损坏。因此本文针对船舶与高桩码头碰撞事故进行模拟,研究船舶在不同初始速度、不同撞击角度以及船艏不同构件的增厚时撞击高桩码头结构的运动响应过程,最后从高桩码头有无橡胶护舷方向,分析碰撞状态下码头的运动响应,研究其对船舶与码头耐撞性能的影响。本文以某港湾高桩码头的两跨三榀结构和某五万吨散货船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软件ANSYS/LS-DYNA建立散货船和高桩码头实际尺寸模型,拟五万吨散货船在码头设计高水位处,以最大安全靠泊速度撞击码头,根据计算所得结果以验证该靠泊速度的安全性。并以不同初始速度为研究对工况,探讨速度对船舶靠泊碰撞码头的影响。研究得出初始速度越大,对码头的损伤越严重;以不同撞击角度,研究其对碰撞过程的影响,分析得出,正撞高桩码头情况是最为严重,对码头损伤最大;再探究船艏不同构件增厚时对碰撞过程的影响。最后从高桩码头附加防撞装备的角度,对有无橡胶护舷装备时船舶撞击高桩码头工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碰撞事故发生时,防撞装备“橡胶护舷”对船舶撞击有缓冲作用以及对高桩码头的保护作用,从而为建造出更安全、抗撞性能更高的船舶与码头,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张浩[5](2018)在《天津市北塘水域旅游客船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天津滨海新区进入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全面开发建设的新阶段,北塘片区目前依托北塘渔港,不断建设开发旅游度假休闲项目,海上观光旅游逐年升温,乘坐旅游客船的游客数量呈大幅攀升态势。但与此同时,北塘水上旅游业的发展也给地方政府、海事管理机构等部门在行业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研究政府部门如何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科学管理,如何加强对旅游船公司规范管理,安全运营,以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北塘河口水上交通环境安全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课题。本文结合北塘通航水域情况及海事管理工作实际,就旅游客船安全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对港区定位、公司管理、船检质量、船员、通航环境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水上旅游案例管理经验,对北塘旅游客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规范提升北塘旅游船舶公司的经营行为、优化北塘水域水上旅游的通航环境、加强对游客的安全宣传与管理等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北塘水域旅游客船安全管理相关问题,以期为水上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为提升政府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献计献策。
王浩[6](2017)在《港作拖轮应用无人机舱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船舶轮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无人机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船舶机舱的管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人机舱技术的应用不仅减轻了轮机部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机舱管理水平,增加了公司的经济效益。港作拖轮作为港口辅助运输的一种重要工具,对于机舱运行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实现港作拖轮无人机舱的自动化控制,对于提升船舶安全性、管理效率和公司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天津港拖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天津港拖轮配置情况和港作拖轮的作业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港作拖轮当前机舱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实际阐述,对港作拖轮应用无人机舱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拖轮应用无人机舱的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其硬件接口以及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功能;通过选取四条具有代表性的拖轮对比其在应用无人机舱前后的各项经济指标可以得出:在应用无人机舱后,拖轮的利润均增加,人工成本、能源消耗率、船舶维养和管理费用均降低;应用TOPSIS法进行计算的结果显示,应用无人机舱后的四条有代表性的拖轮指标数据到正理想解的距离值均减小,而到负理想解的距离值均增大,从而表明应用无人机舱的效果要优于当前的机舱管理现状。
高翔,孙武,袁新顺[7](2017)在《重力式扶壁码头撞损事故的维修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港口重力式扶壁码头在日常使用运营过程中,靠泊船只因各种原因发生撞损事故不可避免,事故将会对重力式码头结构造成损坏,严重影响码头泊位的安全性。该文介绍了重力式扶壁码头撞损事故的维修方法,表明通过采用水下施工方法来恢复码头整体结构更加经济有效。
项珏[8](2017)在《南港综合助航体系规划的研究》文中认为南港是天津港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确定的九大港区之一的大港港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带中部天津滨海新区的大港区,是通过围海造田而兴建的大型工业港。随着南港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航运业亦随之不断发展壮大,南港地区船舶交通流量逐年增大。为了全面提升该水域海事航海保障能力,满足航运发展的需要,研究和规划南港新型综合助航体系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新型综合助航体系是以提供完善的助航服务为目标,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以各航运单位的需求为导向,从助航设施硬件到人员服务与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综合系统。本文创新性的从港口综合助航体系出发规划建设港口助航,形成一个从助航设施建设到管理与维护再到综合信息服务有机结合的完善、全面、高效的系统。本文从规划编制者的角度,立足于新型综合助航体系,对助航设施建设、航标管理与维护能力建设和综合助航信息管理与服务建设进行了具体的规划研究。首先,通过南港水域的船舶交通流状况研究,预测了南港建成后的主要交通流向、交通危险水域、交通量等,为南港的助航设施建设提供参考。其次,从港口总体发展需求与水域交通管理分析了南港助航体系建设的需求。再次,通过对南港航道、航标现状分析,根据规划的标准和原则,提出南港助航设施配布规划,包括视觉航标配布规划、冰标规划建议及无线电助航设施配布规划。然后,在港口规划中首次应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南港的航标管理与维护能力进行具体规划,包括航标维护人员的确定、航标维护设施、场地的建设规划。最后,探索性的提出以航标信息云平台建设为基础,涵盖航标业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港口航标视频监控系统及移动航标巡检系统的助航业务内部管理系统,涵盖港口助航信息发布系统,以及外接大型LED助航信息提示牌的助航业务对外服务系统,形成综合助航信息管理与服务总体规划。总体而言,助航体系的建设在各个港口的规划必然会根据港口的特点而不同,但需要有统一的规划标准。本文通过对南港进行综合助航体系规划,尝试在综合助航体系规划中进行某些基础研究,为未来其他港口进行助航体系规划做参考。
董辉[9](2015)在《天津航标处辖区三大港口航标效能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天津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天津已经进入了发展的五大战略叠加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与此同时,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迅猛,沿海港口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海上交通环境日益复杂和交通流量愈加密集,航标助航服务保障对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上述形势对航标管理部门建立与通航风险和交通流相适应的航标助航服务体系,持续完善辖区航标维护管理工作,提升航标导助航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天津航标处辖区内天津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区、黄骅港等三个亿吨级以上港口(区)航标配布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天津航标处辖区范围内三大主要港口的航标效能进行模糊综合评估,在对天津航标处航标服务水平、航标技术水平、航标管理水平和航标维护水平等方面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津航标处辖区三大港口布局规划、港口交通流量情况和用户意见及建议等,提出了天津航标处辖区航标配布的调整优化的相关建议,对天津航标处辖区提高航标整体维护管理质量,更好地发挥航标助航效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广通[10](2015)在《天津港复式航道航标配布评估》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介绍了天津港复式航道建设、航标设计方案以及航标布设、验收和再调整情况,并通过AIS船舶流量统计、航标用户意见反馈和船舶交通事故分析,得出天津港复式航道航标配布评估结论。
二、天津港东突堤工作船码头撞损事故对码头结构影响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港东突堤工作船码头撞损事故对码头结构影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统计分析的港口安全事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港口事故资料搜集分析 |
1.1 事故数据搜集原则 |
1.2 搜集事故的构成 |
2 港口事故发生区域统计分析 |
3 港口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
4 港口事故因素统计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2)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3.3 技术路线 |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集装箱码头 |
2.1.2 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
2.1.3 码头运营效率 |
2.2 相关理论 |
2.2.1 生产理论 |
2.2.2 生产前沿面理论 |
2.3 评价方法 |
2.3.1 非参数分析法 |
2.3.2 参数化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概况 |
3.1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发展历程 |
3.2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特点与设备概述 |
3.2.1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特点 |
3.2.2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备概述 |
3.3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业务及流程 |
3.3.1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业务概述 |
3.3.2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流程概述 |
3.4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优势 |
3.4.1 泊位效率提高 |
3.4.2 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 |
3.4.3 人工成本降低 |
3.5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存在的问题 |
3.5.1 操作设备自动化水平不高 |
3.5.2 作业流程有待优化 |
3.5.3 操作设备缺乏维修保养 |
3.5.4 信息系统尚不完善 |
3.6 本章小结 |
4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
4.1 天津港半自动化码头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与原则 |
4.1.2 评价指标选取 |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果 |
4.2 天津港半自动化码头运营效率评价模型建立 |
4.2.1 DEA评价模型概述 |
4.2.2 评价模型建立 |
4.3 天津港半自动化码头运营效率评价结果 |
4.3.1 评价基础数据 |
4.3.2 评价模型求解 |
4.3.3 评价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效率提升的措施及建议 |
5.1 推进操作设备自动化 |
5.1.1 堆场装卸作业自动化设备选型 |
5.1.2 船舶装卸作业自动化设备选型 |
5.1.3 水平运输作业自动化设备选型 |
5.1.4 装卸工艺系统自动化设备集成 |
5.2 优化码头作业流程 |
5.2.1 优化后的整体作业流程 |
5.2.2 堆场装卸自动化作业流程 |
5.2.3 船舶装卸自动化作业流程 |
5.2.4 水平运输自动化作业流程 |
5.3 加强设备维修保养 |
5.3.1 尽快更新轨道桥电气部件 |
5.3.2 定期对堆场设施维护 |
5.4 打造高效信息管理系统 |
5.4.1 强化系统的预警监控能力 |
5.4.2 完善网上信息服务管理系统 |
5.4.3 打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
5.4.4 实现闸口信息系统自动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3)天津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VTS定义 |
2.1.2 船舶交通服务 |
2.1.3 公共服务 |
2.1.4 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公共服务能力 |
2.2 公共服务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服务型政府 |
2.2.3 服务型海事 |
2.2.4 服务型VTS |
2.3 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公共服务理论模式 |
2.3.1 国际公约规定的基础服务模式 |
2.3.2 我国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模式 |
第3章 天津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公共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
3.1 服务辖区的基本情况 |
3.1.1 服务辖区通航特点 |
3.1.2 天津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辖区气候状况 |
3.2 天津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服务机制及职能 |
3.2.1 公共服务机制 |
3.2.2 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 |
3.3 业务能力现状 |
3.3.1 交通组织服务现状 |
3.3.2 信息服务现状 |
3.3.3 助航服务现状 |
3.4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
3.4.1 系统组成 |
3.4.2 岗位值班运行现状 |
3.4.3 人员培养及培训情况 |
3.5 公共服务理念及模式 |
3.5.1 公共服务理念及定位 |
3.5.2 系统内资源管理混乱 |
3.5.3 公共服务模式单一 |
第4章 评价模型构建与公共服务能力分析 |
4.1 构建评价模型 |
4.1.1 构建评价因素集 |
4.1.2 构建层次模型 |
4.1.3 确定各评价因素权重 |
4.2 模型应用 |
4.2.1 赋值评分 |
4.2.2 应用分析 |
4.3 公共服务能力评估及分析 |
4.3.1 业务能力评估及分析 |
4.3.2 基础设施评估及分析 |
4.3.3 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3.4 外部干扰因素及原因分析 |
第5章 天津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 |
5.1 转变观念拓宽服务渠道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5.1.1 强化服务意识 |
5.1.2 明确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定位 |
5.1.3 借用新兴媒体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
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 |
5.2.1 加大基础设建设投入做好基础设施保障 |
5.2.2 建设智能船舶交通管理中心 |
5.3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 |
5.3.1 完善激励机制 |
5.3.2 合理规划培训内容 |
5.4 综合治理降低外部因素影响 |
5.4.1 合理规划降低客观环境影响 |
5.4.2 联合执法治理非法运输船 |
5.4.3 建立合作机制降低渔船碍航影响 |
5.4.4 加强交流规范引航秩序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船舶撞击高桩码头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船舶撞击力计算理论与方法 |
1.2.2 船舶碰撞研究 |
1.2.3 船舶与码头碰撞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碰撞分析基本理论及有限元方法研究 |
2.1 规范和公式 |
2.1.1 我国《港口工程荷载规范》计算公式 |
2.1.2 英国标准计算公式 |
2.1.3 Woisin公式与修正的Woisin公式 |
2.1.4 美国AASHTO规范公式 |
2.1.5 欧洲统一规范 |
2.1.6 我国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
2.2 碰撞的非线性有限元法 |
2.2.1 非线性有限元控制方程 |
2.2.2 隐式与显式求解方法 |
2.3 碰撞过程的非线性分析 |
2.4 数值仿真中的部分问题 |
2.4.1 模型简化 |
2.4.2 网格划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船舶撞击高桩码头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 |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1.1 船舶模型的简化 |
3.1.2 高桩码头模型的建立 |
3.1.3 模型材料的选取 |
3.1.4 船舶与码头撞击位置的选取 |
3.1.5 船与码头碰撞接触确定 |
3.1.6 边界条件的确定 |
3.1.7 流体影响的处理 |
3.2 船舶撞击高桩码头结构的运动响应分析 |
3.2.1 正常靠泊速度下撞击码头的结果分析 |
3.2.2 不同速度对碰撞过程的影响 |
3.2.3 不同撞击角度对碰撞过程的影响 |
3.2.4 船艏不同构件增厚对碰撞过程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码头防撞装备的研究 |
4.1 防撞装备的工作原理 |
4.2 缓冲防撞装备分类 |
4.3 橡胶护舷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4.3.1 计算简化模型 |
4.3.2 其余参数设置 |
4.4 分析结果 |
4.4.1 能量对比分析 |
4.4.2 碰撞力对比 |
4.4.3 高桩码头平台所受压力对比 |
4.4.4 船艏所受等效应力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5)天津市北塘水域旅游客船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特色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解释 |
2.1.1 公共安全管理 |
2.1.2 水上旅游 |
2.1.3 北塘水域 |
2.1.4 沿海小型船舶 |
2.1.5 旅游客船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
2.2.2 危机管理理论 |
2.2.3 事故因果连锁反应理论 |
第3章 北塘水域旅游客船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3.1 基本情况 |
3.1.1 北塘水域自然条件和通航水域情况 |
3.1.2 北塘码头现状 |
3.1.3 北塘水域旅游客船公司情况 |
3.1.4 北塘水域旅游客船情况 |
3.1.5 北塘水域旅游客船公司所属船员情况 |
3.1.6 北塘水域水上旅游涉及的政府管理部门和管理职责 |
3.2 关于北塘水域水上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访谈 |
3.3 北塘水域旅游客船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水域定位模糊 |
3.3.2 安全制度缺失 |
3.3.3 船检质量低下 |
3.3.4 船员资质不足 |
3.3.5 通航秩序混乱 |
3.4 北塘水域旅游客船安全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3.4.1 多头治理 |
3.4.2 区域规划杂乱 |
3.4.3 公司管理混乱 |
3.4.4 船东难以整改涉及船舶结构方面的船检质量问题 |
3.4.5 船员难以取得适用证书 |
3.4.6 执法不当易引发治安冲突 |
第4章 国内外水上旅游管理经验借鉴 |
4.1 国内外水上旅游管理相关实践 |
4.1.1 四川省乐山市对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客船安全管理情况 |
4.1.2 东疆海事局“四方联动”机制管理东疆湾景区 |
4.1.3 悉尼市水上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 |
4.2 国内外水上旅游管理经验启示 |
4.2.1 产业布局随着城市整体规划而转变 |
4.2.2 优质的船况和服务 |
4.2.3 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了水上旅游船舶的安全有序经营 |
第5章 加强北塘水域旅游客船安全管理的措施建议 |
5.1 建立健全政府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 |
5.1.1 厘清职责边界 |
5.1.2 明确牵头部门 |
5.1.3 优化顶层设计 |
5.1.4 完善区域规划 |
5.1.5 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 |
5.1.6 做好群体性事件预防工作 |
5.2 规范提升北塘旅游船舶公司的经营行为 |
5.2.1 规范整合旅游客船和休闲渔船 |
5.2.2 引进专业的运营团队 |
5.2.3 引入安全管理体系(NSM规则) |
5.2.4 引入诚信管理机制 |
5.3 优化北塘水域水上旅游的通航环境 |
5.3.1 科学开展航道疏浚养护工作 |
5.3.2 优化航标维护保养,合理布设航标 |
5.3.3 建立交通管理系统 |
5.3.4 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 |
5.3.5 整治通航环境 |
5.4 加强对游客的安全宣传与管理 |
5.4.1 在登船码头和船舶设置安全宣传栏 |
5.4.2 推动北塘客船公司加强与旅游公司的合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港作拖轮应用无人机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无人机舱 |
2.1.1 无人机舱的概念 |
2.1.2 无人机舱与有人机舱的区别 |
2.2 评价方法介绍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天津港拖轮船队配置及其作业特点 |
3.1 天津港拖轮船队配置情况 |
3.1.1 天津港拖轮公司基本情况 |
3.1.2 船舶概况 |
3.1.3 新造船舶计划 |
3.2 港作拖轮的作业特点 |
3.2.1 港作拖轮的工作性质 |
3.2.2 港作拖轮的工作环境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港作拖轮当前机舱管理的现状 |
4.1 拖轮船员配备和工作制 |
4.2 机舱管理的要点 |
4.2.1 巡回检查 |
4.2.2 船舶计划保养体系(PMS)的应用 |
4.2.3 计划维修保养 |
4.2.4 燃润料管理 |
4.2.5 备件物料管理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港作拖轮无人机舱的可行性分析和方案说明 |
5.1 港作拖轮应用无人机舱的可行性分析 |
5.1.1 效益角度 |
5.1.2 安全角度 |
5.1.3 劳动条件角度 |
5.2 港作拖轮无人机舱方案的说明 |
5.2.1 系统框图和功能配置 |
5.2.2 硬件接口及功能 |
5.2.3 IAS(Intelligent Automation System)集成自动化系统 |
5.2.4 控制台 |
第6章 港作拖轮无人机舱方案的经济性评价 |
6.1 拖轮以及评价指标的选取 |
6.1.1 代表性拖轮的选取 |
6.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6.1.3 应用无人机舱后各拖轮经济指标情况 |
6.2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6.2.1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6.2.2 判别矩阵构建及权重的求解 |
6.3 应用TOPSIS法进行评价 |
6.3.1 TOPSIS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6.3.2 TOPSIS分析法的步骤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重力式扶壁码头撞损事故的维修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撞损情况影响范围估算 |
3 维修方案 |
4 维修加固用材料 |
4.1 水下自密实不离析混凝土 |
4.2 水下植筋结构胶 |
5 维修加固效果 |
6 结语 |
(8)南港综合助航体系规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1.4 研究路线与创新点 |
第2章 南港水域船舶交通状况分析 |
2.1 南港自然条件 |
2.1.1 港区气象 |
2.1.2 港区水文 |
2.2 南港港区现状分析 |
2.2.1 港区总体规划及建设情况 |
2.2.2 港区航道与锚地 |
2.2.3 航道通航船型与吞吐量预测 |
2.3 南港水域船舶交通状况分析 |
2.3.1 南港附近水域交通流分析 |
2.3.2 航道船舶通过量预测 |
2.3.3 南港未来危险水域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南港综合助航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
3.1 南港助航体系建设总体需求分析 |
3.1.1 港口发展需求 |
3.1.2 海上交通管理需求 |
3.2 南港助航需求特点与建设需求分析 |
3.2.1 助航设施建设需求特点 |
3.2.2 航标管理与维护能力建设需求 |
3.2.3 综合助航信息管理与服务建设需求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南港助航设施建设规划研究 |
4.1 规划目标 |
4.2 南港航道、航标现状 |
4.3 助航设施配布规划的原则 |
4.3.1 港区航标配布规划的基本原则 |
4.3.2 港口口门航标配布规划细则 |
4.3.3 人工航槽航标配布规划细则 |
4.4 助航设施配布规划 |
4.4.1 视觉航标配布规划 |
4.4.2 冰标规划建议 |
4.4.3 无线助航设施配布规划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航标管理与维护能力建设规划 |
5.1 航标管理与维护能力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
5.2 南港航标维护人员配置规划 |
5.2.1 部海事局人员编制算法 |
5.2.2 航标维护人员定额算法 |
5.3 南港航标设施建设规划 |
5.3.1 基地站与港口支持系统区 |
5.3.2 基地办公楼、保养车间 |
5.3.3 航标堆场 |
5.3.4 码头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南港综合助航信息管理与服务建设规划 |
6.1 南港综合助航信息云计算平台架构建设规划 |
6.1.1 综合助航信息云计算平台内涵和目标 |
6.1.2 南港综合助航信息云计算平台架构规划研究 |
6.1.3 南港综合助航信息云计算平台建设规划 |
6.2 综合助航信息云计算平台下的应用管理与服务系统的搭建 |
6.2.1 助航业务内部管理系统 |
6.2.2 助航业务对外服务系统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9)天津航标处辖区三大港口航标效能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现状分析 |
1.3 本文工作概述 |
第2章 天津航标处辖区三大港口概况及航标管理服务现状 |
2.1 辖区三大港口概况 |
2.1.1 自然环境特点 |
2.1.2 辖区三大港口分布及建设特点 |
2.2 天津航标处辖区三大港口航标管理服务现状 |
2.2.1 天津港航标现状 |
2.2.2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航标现状 |
2.2.3 黄骅港航标现状 |
2.2.4 航标配套设施 |
2.2.5 航标管理养护概况 |
2.2.6 航标人力资源 |
第3章 天津航标处辖区三大港口航标效能模糊评价 |
3.1 “层级分析法一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3.1.1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
3.1.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
3.2 对天津港航标效能进行评价 |
3.2.1 确定子目标和各指标权重 |
3.2.2 对天津港航标效能评价指标进行打分 |
3.2.3 计算各指标评价向量 |
3.2.4 计算子目标评价向量 |
3.2.5 计算天津港航标效能评价向量 |
3.2.6 计算等级评定值 |
第4章 天津航标处辖区三大港口航标效能问题分析 |
4.1 助航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
4.1.1 灯塔、导标、灯桩建设需加快 |
4.1.2 灯浮标配布合理性需进一步提升 |
4.1.3 固定标志位置普遍存在偏差 |
4.2 航标管理维护能力不足 |
4.2.1 航标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
4.2.2 航标人力资源紧缺 |
4.3 航标行业管理力度不够 |
4.3.1 航标监督检查效果不佳 |
4.3.2 航标保护缺乏有效手段 |
4.4 航标法规标准和管理机制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
4.4.1 法规标准建设滞后 |
4.4.2 沉船标管理机制不健全 |
4.5 用户意见分析 |
第5章 天津航标处辖区三大港口航标配布调整建议 |
5.1 天津港 |
5.1.1 复式航道航标布置 |
5.1.2 主航道导标重建 |
5.1.3 建设天津港主航道(深水航道)口门标识 |
5.1.4 开展冰区冰标研究工作 |
5.1.5 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5.1.6 应加强综合航海保障体系研究和建设 |
5.2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 |
5.2.1 曹妃甸灯塔异址重建 |
5.2.2 曹妃甸港区航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
5.3 黄骅港 |
5.3.1 加快航标信息化建设 |
5.3.2 黄骅港冰期助航保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天津港复式航道航标配布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复式航道介绍 |
1.1 航道拓宽、浚深工程 |
1.2 复式航道定义 |
2 复式航道航标配布情况 |
2.1 航标设计方案介绍 |
2.1.1 天津港复式航道及30万吨级航道浮动标志配布遵循以下原则 |
2.1.2 复式航道标示原则 |
2.2 航标设计方案审查及审批情况 |
2.3 航标布设、验收及再调整情况 |
2.4 航标现状 |
3 AIS船舶流量统计 |
4 航标用户意见反馈 |
5 船舶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
6 复式航道航标配布评估结论 |
四、天津港东突堤工作船码头撞损事故对码头结构影响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统计分析的港口安全事故研究[J]. 张泽方,詹水芬,姚玉良,范景民,祁日强,蒋治强. 水道港口, 2020(04)
- [2]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评价研究[D]. 林恩杨.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3]天津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 张东辉. 天津大学, 2019(06)
- [4]船舶撞击高桩码头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D]. 冯森.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9)
- [5]天津市北塘水域旅游客船安全管理研究[D]. 张浩. 天津大学, 2018(07)
- [6]港作拖轮应用无人机舱的研究[D]. 王浩.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7)
- [7]重力式扶壁码头撞损事故的维修方法[J]. 高翔,孙武,袁新顺. 建材世界, 2017(03)
- [8]南港综合助航体系规划的研究[D]. 项珏. 集美大学, 2017(01)
- [9]天津航标处辖区三大港口航标效能评估研究[D]. 董辉. 大连海事大学, 2015(07)
- [10]天津港复式航道航标配布评估[J]. 陈广通. 天津航海,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