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的应用论文_席垒

浅谈校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的应用论文_席垒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地域文化作为一个特定区域具有独特性且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是文化与校园景观设计环境融合后形成的地域烙印。高校校园作为知识型人才的聚集地和孵化器,独特景观符号和精神场所的打造是学术成就外又一展现学校内涵和魅力的重要方校园景观设计式,而地域文化的植入能让校园具有更高的识别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目前国校园景观设计内的高校校园景观中往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则过于强调传统文化,大量文化符号的堆砌让人应接不暇;二则完全抛弃传统文化,自成一体,自圆其说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景观设计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条路径,既能秉承地域文化,又能与校园功能需求和审校园景观设计美情趣相匹配,这给当前高校校园改扩建和新建热潮下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校园景观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地方高校,景观设计,地域文化元素

1 校园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1.1人体工程学

校园是师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设计者要处理好校园景观与人的关系,这是校园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人们在校园景观内进行各种活动需要一定的空间尺度,人体工程学可为校园景观设计者提供相关依据。

1.2环境原则

校园是一个集私密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公共场所,设计者在设计校园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因素。在景观环境中,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本土植物等会对校园景观产生直接而有效的影响。校园景观设计者可以通过景观建筑、景观小品等体现校园文化和特色。

1.3安全性原则

校园景观是师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安全性是首要原则。人们与校园景观直接接触,设计者必须重视校园景观的安全性,这也是校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4功能性原则

校园景观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满足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需求,设计者要考虑使用者的感受。

2 校园景观的功能

2.1使用功能

校园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尊重使用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校园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用功能,体现在校园环境场所的互动性与交流性上。场所交流性,不仅仅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有人与环境的互动。校园景观设计要以人为中心,让人们可坐、可立、可观、可行。合理的校园景观设计能够给使用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设计者要考虑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的人,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细节要素,更好地实现校园景观的使用功能,材料的使用要合理,空间尺度要适宜。

2.2教育功能

校园景观的核心功能是教育功能,优秀的校园景观可以启迪智慧、激发灵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景观环境中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引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优秀的校园景观应融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校园景观可以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等,利用景观建筑、景观小品、雕塑、水景、植物等打造校园景观特色,让人们感知其中的历史背景、校园文化、大学精神,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学生也能够在品味大学的历史文化中学到大量的知识。

3 高校校园景观的地域性创作途径

3.1尊重自然条件

高校基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水系、动物植物等自然要素都有生命,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生态系统,并且往往十分脆弱,一旦遭受破坏和污染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校园建设中应审慎谦虚地对待原有自然环境,重视基地中的植被、水土等自然要素,重视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作用,不应把基地视为毫无生命特征的空地。需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导致原有自然景观特征的丧失,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状态,对具有特色和重要的区域应予以完整保留。

3.2继承地方景观基因和造园传统

设计师应深入到地区中的优秀传统建筑、聚落、园林庭院中,积极吸收地方的园林文化成就,提炼传统要素和设计布局手法,采用地方材料和构建技术,并结合时代的功能需求,进行地域特色和传统特色的“转译”。流传下来的很多优秀地域建构和造园经验都经受过历史的洗礼,对当代有借鉴意义和启示。借鉴传统造园模式最重要的是掌握内在的思想理念。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转塘校区,王澍从江南地区中提炼江南的丘陵地貌这一地理景观特征,将原先平坦的水稻田改造为起伏的场地,与场地旁的山体形成对话。校园的设计,从传统中国建筑中的“大合院”和“塔院式”母题中提炼地域建筑空间布局模式。校区的院落、造景、建筑形式,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传统民居的元素,并进行重新诠释。在设计中,王澍运用“瓦披”的概念,对江南的“雨”这种地域特质作出回应,雨声打到瓦屋面的感觉,贴合了当地“烟雨江南”的气质和氛围。

3.3尊重大学历史,延续校园文脉

校园环境是大学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同的客观载体,反映着大学的变革和发展,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校园景观作为物质媒介能使师生感受悠远的大学历史,认识集体中流传的精神品格、形成自我认知、加深地域身份的认同和满足情感归属的需求。尊重历史的地域景观设计不是固化不变、拒绝和时代接轨,而是应在发展中保护校园空间的连续叙事性,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找到历史记忆和现实需要的结合方式。对于新规划和新建设的校园,由于缺乏历史,新建设的校园物质环境就如同培育校园文化萌芽和生长的沃土,对人文精神环境的形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武汉大学为例,每年樱花盛开的季节,武汉大学樱花林吸引了大批前往的游人,而这片樱花林是武汉大学一段重要历史的见证。抗日战争期间,武大珞咖山校区被日军侵占,日军在学生宿舍前的大道两旁遍植樱花树,这些樱花昭显了日军的侵略野心。新中国成立后,武大的樱花树已经经过了更新和补植,现在的樱花已经不是当年日军留下的花种,但是,武大樱花的出现和校园的被侵占史、和民族抗战史有着历史渊源。现在这些樱花不仅是绿化观赏植物,也是大学历史的见证,更有着爱国教育的意义,传达革命传统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还体现出武大师生尊重历史的通达和宽容。

3.4体现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高校,大学精神、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师生的性格观念不尽相同,这些差异促使不同的校园呈现出丰富各异的空间风格和环境面貌。因此,高校校园的整体格调和环境氛围应和大学精神、办学理念一脉相承。如厦门大学,最初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主持规划设计,陈嘉庚先生的校园建筑思想可概括为乡情国思、办学兴邦、兼收并蓄,这些思想理念一直伴随着大学的发展积淀成大学精神,同时对厦大的校园建设和建筑设计有着深刻影响。厦门大学建筑多为“中式屋顶、西式墙身”被誉为“嘉庚风格”,校园规划运用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布局,同时部分建筑组群遵循地势呈弧线排列,面对大海形成环抱之势,建筑周边辅以颇具南亚热带风情的观赏植物和小游园。校园面貌中西合璧、多样统一,不仅形式上体现“混搭”,更是和厦门大学多元开放包容的大学精神一致。

结束语:

总之,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及民众生活质量提升,我国景观设计行业得到快速提升。本文联系实际工作经验,以地域性文化为切入点,阐述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及注意事项,充分发挥地域性文化作用,提高校园景观设计的文化性与内涵,将其与地域性文化充分结合,提高校园景观设计作品的观赏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麟腋.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重庆大学城校园景观营造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2]王鹏磊.乡土景观在河南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5.

[3]刘彦杰,王列.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以台州远洲墅庭院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6,(04):142-144.

论文作者:席垒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  ;  ;  ;  ;  ;  ;  ;  

浅谈校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的应用论文_席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