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
引言: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堪称学生们一切学习的基础。初中阶段,语文学习能力的好坏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据笔者调研,我国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在近阶段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这种情况下也导致初中各班级语文教学过程中低分率状况不断增加。想要积极有效的转化学困生,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对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多加关爱与照顾,逐步帮助学困生们重新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使其完成向优秀生的华丽转身。
一、现阶段农村语文学困生增加四大原因
当今社会,学困生在农村各学校出现的比例逐渐上升,客观而言,这种情况形成主要有四大原因:1.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导致家庭教育不断缺失。据笔者了解,这部分留守儿童基本都由家中的老人、亲戚所看管照料,甚至有的直接形成“小哥看小妹”状况。孩子们与家人缺乏沟通,很容易形成孤僻偏激的性格,导致他们害怕学习、害怕集体生活。2.学生自身能力学习方法不足。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方法选择不当等都将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成绩。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性格过于活泼,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课堂上不是开小差、说悄悄话就是调皮捣蛋或者睡觉看课外书,导致语文成绩总是差强人意。3.家教不严。农村许多学校的学困生的父母普遍较为年轻,且学历不高,多为农民、经商者和无业者。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溺爱纵容,导致学生养成了很多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进取心很差。4.城郊学校生源不稳定且教学水平有限。目前很多新城区增加的学校环境优,条件好,家长们都想尽办法将孩子们送到这些学校就读。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城郊学校留下的都是学习能力较差、素质较低的学生,加上农村各初中学校的生源有限,教学水平、师资力量不达标,学困生的比例增高也就在客观上变得“合情合理”[1]。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三大策略
(一)教师通过引导教学树立学困生信心
想要有效进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工作,教师必须首先要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许多学困生的语文成绩较差且学习信心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不离不弃”,始终坚信学生们通过不断帮助和不断引导教育有朝一日能够转化为优秀生。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困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性学习,总结更多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并且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举例说明:在人教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天上的街市》一课的授课环节中,教师可以先让学困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朗读,让全体学生们自己去领悟、感受自己朗读时对节奏、情感以及轻重音的处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学困生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并且对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在学生举手发言环节,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发言并且给予点评,在这种关怀和鼓励下,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被充分调动,毫无疑问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必将逐步提高,学习好语文的自信心也将迅速增强。
(二)充分激发学困生想象力“学思融合”
实事求是的讲,兴趣,对于每一名学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兴趣在客观而言就是学生学习一门功课的潜在动力。教师应该在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喜欢语文学习,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举个例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引导法,组织学生们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冬天的印象”。比如,“冬天都会有什么样的景色,可以做什么游戏,在冬天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等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回忆和对冬天的理解,激发起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而大部分学困生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故事,和其他同学相处在这样融洽的学习氛围里,语文课堂整体学习效率自然会潜移默化的提高[2]。
(三)教师应提高学困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当前阶段,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教育各个环节。教师在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们多多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优秀学生和学困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交流、互相鼓励,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消除部分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使其增强学习自信心。比如,在教学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桃花源记》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时,为了让所有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主旨,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们分组探究学习。如: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他所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样的?等等。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学困生分到相对优秀的小组内,让语文素养较高的小组长来引导小组学习并主动帮助学困生解答问题。在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困生们大胆发言,和其他同学们对语文知识点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困生们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对于转化学困生将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师们一定要多给予学困生关心和爱护,包容他们接纳他们,全心全意的帮助学困生们摆脱语文学习中面临的种种困境,使其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生。
参考文献:
[1]朱建云. 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2):30-31.
[2]高志涛. 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93.
论文作者:任兰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学困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农村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过程中论文; 学生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