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杨世召
(临沧市云县中医医院;云南云县 6758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提供有效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口腔修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所选患者中共有48人进行活动义齿修复,平均每位患者缺失7.4颗牙齿,19例修复固定义齿。其中有12例患者进行口腔修复之前主诉为食物嵌塞,15例患者为颌骨间咬合欠佳,16例患者在口轻修复中需要重建咬合或者抬高。结论:修复活动义齿是对老年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主要措施,治理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关键是治疗牙周疾病、重建咬合、抬高以及防止食物嵌塞等。
【关键词】 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义齿;治疗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068-01
老年患者口腔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牙齿缺失与缺损,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对老年患者的口腔修复意义重大。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改善老年人口腔功能是治疗口腔疾病的主要对策。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因患者年龄偏大、并发症多等因素,给老年患者口腔修复增加了较大难度。本文就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进行探讨分析,现将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口腔修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
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
(65.24±4.06)岁。
1.2 口腔修复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根据患者实际病症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修复方案。治疗前需对所有患者实施全满口腔检查,为患者拍摄全口牙片或者局部牙片,准确、详细掌握患者口腔牙齿缺失或者损坏的状况,牙齿数量以及余留牙齿健康状况,了解残冠、残根、松动牙数以及不良修复体数量等情况,根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对症处理。A.详细询问老年患者对缺失牙齿的修复要求;B.根据患者个人意愿以及影像检查结果将松动牙齿、残余牙冠以及残余牙根拔出,对症治疗牙周、龋病、牙髓病。对于具有颞下功能紊乱的患者在治疗前后拍摄关节侧位片,记录好每位患者牙齿缺损以及修复情况,分析老年患者口腔修复、食物嵌塞、义齿修复、患者合接触关系情况。针对不同的口腔损伤症状的治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食物嵌塞:因老年患者牙周炎、牙龈萎缩、亚冠磨损等现象,在进食过程中容易造成食物填塞。临床中通常采用调颌、填充嵌体以及修复牙冠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多颗牙齿进行治疗时,可以采用铸造支架防嵌器的治疗方式,使用光敏树脂修复受损牙齿以及邻接点下部的三角间隙。②曲线异常:颌曲线异常对于修复后的义齿具有一定影响,不易使之达到咬合平衡,所以修复前对患者进行咬合调磨十分必要,在经过义齿修复进一步接触患者的咬合穿上,恢复正常的颞下颌关节对称性以及咬合的稳定性。③咬合垂直距离过低:咬合垂直距离过低也是影响患者口腔健康和口腔修复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为患者恢复在适应范围内的咬合垂直距离十分重要。如果患者具有较多的缺损牙齿,剩余健康牙齿较少,或者是失去原有的咬合垂直距离,可以帮助患者适当的抬高咬合。如果是为个别的无关节症状缺损牙齿,并且不存在牙体本质的过敏和食物嵌塞情况,可以不必抬高咬合。如果患者具有较多的剩余健康牙齿,并且具有上文所述症状,可以抬高咬合。老年患者难以适应咬合太高,治疗时应采用过渡义齿,咬合垂直距离调整完好后,在为患者选配义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口腔修复情况:本次所选患者中有48例(占比为80.0%)需进行活动义齿修复,平均每位患者缺失7.4颗牙齿,其中15例(占比为25.0%)患者为颌骨间咬合欠佳,需修复颌合关系;12例(占比为20.0%)患者为食物嵌塞。患者义齿修复情况:在活动义齿的治疗修复中,全口义齿患者21例(35.0%),上半口义齿患者14例(23.3%),下半口义齿患者10例(16.7%),赝复体3例(5.0%)。经临床治疗,48例活动义齿修复患者中,30例患者固位稳定,效果良好,不影响正常咀嚼、发音,患者适应性较好;14例患者固位稳定良好,患者明显有异物感,适应较慢;3例患者固位稳定良好,但感觉不适应;1例患者修复无效。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1.7%,1例无效患者经再次治疗后达到预期治疗疗效。颌合关系修复情况:15例患者为颌骨间咬合欠佳,16例患者在口轻修复中需要重建咬合或者抬高,治疗后14例(87.5%)患者得到修复,2例(12.5%)患者戴齿垫,修复效果不佳,经修复治疗后颌合关系得到修复。食物嵌塞情况:12例患者进行口腔修复之前主诉为食物嵌塞,通过治疗12例患者都消除了食物嵌塞,治疗修复效果显著。
3 讨论
老年群体在步入晚年后,身体机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口腔问题往往直接导致了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老年患者口腔内往往存在较多牙齿残冠、残根,进一步加快健康牙齿的磨损速度,对口腔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对老年患者进行口腔修复,需要从保护健康牙齿以及维护口腔整体功能作为出发点,将牙齿残冠、残根修复作为重点工作。在修复老年患者牙列缺失缺损、牙体缺失缺损等损伤类问题以及治疗牙周炎、牙髓炎等口腔疾病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患者畸形牙齿、牙排错位等影响美观的情况进行修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口腔修复应根据其口腔特点对老年患者口腔实施修复,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患者义齿使用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等。活动义齿修复作为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首选修复方式,主要包括可摘全口、半口或者局部义齿,赝复体、防嵌器等。其中可摘局部义齿的价格较低,易于修改,但是戴用不舒适,机械性能较差,对患者口腔卫生不利。固定义齿体积不大,舒适,无异物感,不需要患者取戴,对语言交谈没有影响,对于具有较多健康余留牙齿的患者可以选择固定义齿修复治疗。本次所选患者中有48例(占比为80.0%)需进行活动义齿修复,30例患者固位稳定,效果良好,不影响正常咀嚼、发音,患者适应性较好;14例患者固位稳定良好,患者明显有异物感,适应较慢;3例患者固位稳定良好,但感觉不适应;1例患者修复无效。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1.7%,1例无效患者经再次治疗后达到预期治疗疗效。颌合关系修复情况:15例患者为颌骨间咬合欠佳,16例患者在口轻修复中需要重建咬合或者抬高,治疗后14例(87.5%)患者得到修复,2例(12.5%)患者戴齿垫,修复效果不佳,经修复治疗后颌合关系得到修复。食物嵌塞情况:12例患者进行口腔修复之前主诉为食物嵌塞,通过治疗12例患者都消除了食物嵌塞,治疗修复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左志远,陈浩.老年患者口腔修复240 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1):4422.
[2] 赵鹏.602 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特点的探讨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2(28):485-486.
[3] 李萍.老年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0(10):845-846.
论文作者:杨世召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患者论文; 义齿论文; 口腔论文; 老年论文; 牙齿论文; 食物论文; 情况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