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总医院 康复科 165000
【摘要】目的 探究慢阻肺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抽选我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慢阻肺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予以康复护理)和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每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6.6%,护理满意度为100%,分别优于对照组的康复总有效率79.3%、护理满意度7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慢阻肺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活动耐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是导致COPD最常见的疾病。抽选我科收治的58例慢阻肺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慢阻肺的康复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慢阻肺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7.5±1.6)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0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改善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1)摆放正确体位: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有利于肺扩张。
(2)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有效咳嗽是一种帮助过多的支气管分泌物由气道排出的技术。能够在不致病或不增加支气管痉挛的前提下,增加分泌物清除效率,改善通气功能。其方法为:先深吸气,然后关闭喉头增加气道内压力,再收缩腹肌(通过增加腹腔压力抬高膈肌)同时收缩肋间肌(固定胸廓不使其扩张)以提高胸腔内压,在肺泡内压力明显增高时突然将声门打开,即可将痰液随喷出气流排出[2]。
(3)胸部叩拍:将五指并拢,掌心成杯状,运用腕动力量在引流部位胸壁上双手轮流叩拍;叩拍时间l~5 min,患者可自由呼吸。叩拍力可通过胸壁传至气道将支气管壁上的分泌物松解。叩拍应沿支气管的走向从上往下拍或从下往上拍,高龄或皮肤易破损者可用薄毛巾或其他保护物包盖在叩拍部位以保护皮肤;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生命体征。
(4)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是依靠重力作用促使各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的引流排出。适用于神志清楚、体力较好,分泌物较多的老年人。引流方法:每天做2~3次,总治疗时间30~45min,每种体位维持5~10min[3]。因为夜间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气道分泌物易于睡眠时潴留,故在早晨清醒后做体位引流最有效。体位引流期间应配合饮温水、支气管湿化、雾化吸入、化痰和解除支气管痉挛、胸部扩张练习、呼吸的控制等。有效咳嗽及局部的叩击和震颤都可以增加疗效。为了预防胃食管反流、恶心和呕吐,应在饭后1—2h进行头低位引流。引流过程中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1.2.2呼吸训练
(1)放松练习:患者可采取卧、坐、站体位,放松全身肌肉。对不易松弛的患者可以教给放松技术,如对拟放松的部位,先紧张收缩,体会一下什么是紧张,然后再放松,还可做肌紧张部位节律性摆动或转动以利于该部肌群的放松。放松练习有利于气急、气短症状的缓解。
(2)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气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保证最大吸气量。呼吸运动时,尽可能减少肋间肌、辅助呼吸肌的无效劳动,使之保持松弛休息。可采用腹部加压暗示呼吸法:可在卧位或坐位进行,患者用一只手按压在上腹部,呼气时腹部下沉,此时该手再稍加压用力,以使进一步增高腹内压,迫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将腹部徐徐隆起。该压力既可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同时又可诱导呼吸的方向和部位。按此法进行练习,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2~3cm,从而有效地增加通气量达500ml以上[4]。
(3)缩唇呼吸(pursed-1ip breathing) 也称吹笛样呼气法。方法是患者闭嘴经鼻吸气,呼气时将口唇收拢为吹口哨状,使气体缓慢地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吹出。利用这一方法,增加呼气阻力,并向内传递至支气管,提高支气管内压力,以防止支气管及小支气管过早塌陷,以增加肺泡内气体的排出量。吸呼比率为l:2,呼吸频率<20 次/min。
(4)缓慢呼吸:慢阻肺患者呼吸频率往往比较快,呼吸幅度浅,潮气量小,解剖死腔所占比值增加,在通气量一定的情况下,肺泡通气量反而变小,而缓慢呼吸则与之相反,有助于减少解剖死腔量的影响,提高肺泡通气量,改善肺的通气效益。初练者应避免由过多的深呼吸而发生过度通气综合征,可每练习3~5次后暂停数分钟,然后再练,如此反复直到完全掌握。
1.2.3提高活动能力
(1)氧疗:慢阻肺患者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常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加重呼吸困难程度。每天持续低流量(小于5L/min)吸氧l5h,可改善活动协调性、运动耐力和睡眠。
(2)步行为主的有氧训练:通常可做最简单的l2min行走距离测定,了解患者的活动能力。然后采用亚极量行走和登梯练习,改善耐力。开始进行5min活动,休息适应后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当患者能耐受20min/次运动后,即可以增加运动。每次运动后心率至少增加20%~30%,并在停止运动后5~10min恢复至安静值[5]。
(3)提高上肢活动能力:可以用体操棒做高度超过肩部的各个方向的练习或高过头的上肢套圈练习,还可手持重物(0.5~3kg)做高于肩部的活动,每活动l~2min,休息2~3min。每日2次。
2观察指标与结果
2.1康复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情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6]。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肺气肿使肺的弹性回缩力减低,呼气时由于胸膜腔压力增大而使气道过度萎陷造成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慢阻肺的康复是指多学科参与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期达到稳定或逆转慢阻肺病情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正常的社会活动能力。
本研究中两组慢阻肺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中,显效20例(占69.0%),有效8例(占27.6%),无效1例(占3.4%),康复总有效率为96.6%,其中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患者21例(占72.4%),满意8例(占27.6%),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显效14例(占48.3%),有效9例(占31.0%),无效6例(占20.7%),康复总有效率为79.3%,其中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患者15例(占51.7%),满意7例(占24.1%),不满意7例(占24.1%),护理满意度为75.9%。可见,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慢阻肺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活动耐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梅英,郑美娟.康复护理在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122-123.
[2]王烁,郭静,莫凡.探讨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6).
[3]信馨,滕立英.康复护理在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探析[J].健康之路,2017,(10).
[4]周蔚,朱黎明,曾丹,戴爱国.呼吸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11).
[5]吴秀玲.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8,(12).
[6]刘桂平.康复护理在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
论文作者:马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支气管论文; 满意度论文; 体位论文; 肺气肿论文; 分泌物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