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未来展望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来论文,城市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07(2000)03-0006-06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距今55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伴随人类劳动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聚落——城市出现了,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城市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特别是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从乡村化时代进入城市化时代。城市化成为社会经济的反映,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成为当代世界的潮流。
1 世界城市未来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1.1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在迈入新世纪之际,回顾城市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大规模的城市化迅速发展。18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还只有3%,1900年也仅有14%,100年间年均增长0.11个百分点;到199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45%,预计在2000年将达到55%左右,在这100年间年均增长0.41个百分点,是上个世纪发展速度的3.7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增长势头持续而迅猛,进入21世纪后,世界城市化仍将保持这种发展态势,世界将进入城市时代[1],21世纪的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2]。
1.1.1 虽然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但相比之下,世界的城市人口将以更高的速率增长。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70%,城市人口增加了340%,1900年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到13.3%。20世纪前五十年世界人口增加了52%,城市人口增加了230%,1950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29.7%。据估计,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达到51亿,城市人口比重将提高到61.1%。1950~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234.7%,城市人口增加582.4%(表1)。世界城市化速度在未来30年中将仍然呈加快的趋势,但与以前相比所不同的是:21世纪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再像20世纪那样主要发生在欧美发达国家与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而其主角则应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数以亿计的人口正在或即将转变为城市人口。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时期,城市化速度开始放慢。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社会的中期,城市化进程空前加速。据预测从1950年到2030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人口将由4.46亿增加到10.15亿,将增加2.28倍(表2);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则由3.04亿增加到41.02亿,将增长13.49倍(表3)。由此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增加的幅度极大,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地区。
表1 至2030年世界城市化趋势
19501970199020102030
世界总人口(百万人) 25013693524668918372
城市人口(百万人)750 1357228035865117
城市化水平(%) 29.736.743.252.061.1
城市人口年增长率(%)
3.012.712.642.111.55
资料来源:"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1996 Revision,United Nations,New York,1998.
1.1.2 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将进一步缩小。1950年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城市化水平差距37.1%,到2030年两者之间的差距将缩小为16.4%。从全球最大的15个城市来看,发展中国家1950年只占4个,到1994年增加到11个,预计2015年将增加到13个。欠发达地区国家正经历一场迅速的乡村—城市转型过程,其城市数量和规模均将迅猛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与发达地区早期的发展进程无论在过程还是模式甚至速度上非常相似,但也存在较大差异:(1)其人口数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当年城市化时的人口;(2)其工业化远远落后于城市化的速度;(3)其城市化的质量差。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大量的平民窟和过渡地带构成了欠发达地区国家诸多大城市的特征;(4)当年西欧、北美开始加速城市化时,城市化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而欠发达地区并非如此,正好相反,城市化正在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进行。在最不发达的国家,城市发展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如1990~1995年间尼泊尔、莫桑比克、布基纳法索和阿富汗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7%[1]。
表2 至2030年发达地区城市化趋势
19501970199020102030
城市人口(百万人) 446 682846 9491015
城市化水平(%)54.967.6
73.778.783.7
城市人口年增长率(%) 2.321.72
0.910.490.14
资料来源:"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1996 Revision,United Nations,New York,1998.
表3 至2030年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趋势
19501970199020102030
城市人口(百万人) 304 675143626374102
城市化水平(%)
17.825.134.746.457.3
城市人口年增长率(%) 3.973.753.742.731.91
资料来源:"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1996 Revision,United Nations,New York,1998.
1.2 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城市化的趋势仍然以聚集为主,但城市化分散的趋势明显
诺瑟姆(Ray M.Northam)把城市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的初期阶段;(2)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3)进入高度城市化以后城市人口比重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3]。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呈现"S"形,城市人口的增长呈现缓慢—迅速—缓慢的发展动态。从远景来看,当城市化水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而保持稳定缓慢增长时即城市化进程进入后期发展阶段,其发展趋势可能会出现两种状态:一是城市人口有可能继续保持相对和缓的增长,但其增长率是逐渐递减的。向城市中心的迁移减少,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城市人口将达到一种“饱和”状态。至此城乡之间将会处于一种均衡状态;二是城市人口有可能出现微弱下降的趋势,城市迁出多于补偿的迁入数和自然增长数。这种状况在发达国家较为突出。虽然城市人口有所下降,但这种情况只是短暂的现象。城市人口外流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停止,它不会无限制地下降而且可能会发生回升趋势。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主要是大城市)发生了一次又一次从城市中心推向郊外的浪潮,包括人口、工业、零售业的外迁,即发生了所谓的“城市郊区化”(suburbanization)现象。但城市郊区化并不意味着大城市的衰落,因为城市的建成区仍在扩张,只是扩张的方式以分散化或低密度蔓延为特点。到了20世纪70年代“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现象在美国首先出现,随后在欧洲发达国家也发生了类似的过程。归结起来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主要是由于制造业的衰落,聚集的不经济性,产业活动的转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就业岗位的转移,农村和小城镇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从而使得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吸引力不断下降,导致经济活动和人口持续不断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和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迁移和扩散。值得注意的是,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并不意味着国家城市化水平的下降,它反而导致了城市发展新的区域再分配,推动城市化更广泛地传播。它是一种城市化的分散扩张形式,并不影响城市化的水平[4]。所以,未来世界的城市化将由集中走向分散,但城市作为集中居住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心的作用不会下降。
总地来说,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增长率却呈下降趋势(表1)。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长率为3.01%,至2030年将下降为1.55%。这一趋势与世界总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和城市化速度的下降密切相关。因为发达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近期城市化速度会稳中有降,城市人口增长率由1950年的2.32%下降到2030年的0.14%(表2)。此外,人口的低增长率,也产生相应的低城市人口的增长。而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但步伐也要放慢,城镇人口增长率也将由1950年的3.97%下降为2030年的1.91%(表3)。
1.3 21世纪随着世界城市化持续快速地增长,城市数量和规模均将增长和扩大,大中城市将继续增加
从数量上来讲,1995年全世界城市总数为2071个,据预测,到2015年将达到2998个(表4)。在全球范围内,2015年人口超过1000万的都市将达26个,其中有18个分布于亚洲,占总数的69%,4个在拉丁美洲,2个在北美,2个在非洲。1995年全世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662个,至2015年将达到934个。50~100万人口级的城市将继续增加,达到908个,总人口达14.48亿,占全世界总数的37.4%。5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其人口的绝对数量随城市化总体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大,但是其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则有所下降。据预计到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或超过70%,大城市的数量有增无减。从规模上讲,表现为大城市在地域空间上也将不断扩展,形成许多以1个或几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城市化了的地区的大都市区。并且许多大都市区还首尾相连,形成若干个包括几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带或都市连绵区。
2 对未来世界城市发展面临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2.1 当前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的浅析
2.1.1 城市发展的负面效应 在世界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由此引起的城市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危机、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到21世纪中叶,超过半数的城市人口将居住在大城市中,由此而引起的“城市病”问题不容忽视。总地来讲,一是人口膨胀问题;二是交通运输问题;三是新的生活方式引起的问题;四是能源问题;五是污染问题[5]。其主要表现,诸如城市用地紧张,建筑密度过大,住宅极端缺乏,交通堵塞,能源供给不足,污水、废气、垃圾、噪声等对环境的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人们的道德观念日趋薄弱,犯罪增加等,这些问题可统称为“城市病”。它是伴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21世纪城市将成为发展以及社会和经济进步的主要战场。大批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城市贫困更加严峻。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包括住房和基础服务设施短缺,失业和就业不充分,民族关系紧张和冲突,财产浪费,犯罪和社会分裂严重恶化等。巨大城市和城市带的出现更造成土地恶化,交通拥堵,以及空气、水和土地污染[2]。
2.1.2 正确认识和肯定城市发展的正面作用 上述问题的严重程度与城市的发展速度之间并不完全直接相关。首先不能忽视城市和城市系统在较强大和较稳定的经济体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在过去数十年中,全世界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口的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在发展中国家存在这样一个事实:那些生活在城市或迁往城市的家庭人口一般都比生活在其他地方的家庭人口要少。另外,城市化水平在过去二十到三十年内提高最快的国家普遍是人口增长率降低最多的国家。其次,重要的新城市出现与贫困并无特殊联系。虽然许多城市有贫困高度集中的地方,但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农村地区贫困的规模和严重程度仍比城市要高。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国家,绝对贫困的水平就越低,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还有,城市并不应完全承担对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恶化的责任。相反,城市在大量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量方面具有巨大的或潜在的优势。大部分资源的利用、废物和污染的产生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非城市所致,其责任应由具体的工业和商业、工业企业(或公司)、高消费生活方式的中高收入群体来承担。而这类企业和消费者大多可能集中在城市,从而易让人产生对城市的误解。
2.1.3 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城市的发展,应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发挥其优势。城市可以将安全、卫生的生活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娱乐方式同非常低水平的能源消耗、资源利用和废物产生结合起来。城市生产和人口集中与乡村住区和分散的居民地相比较存在明显优势,包括:(1)高密度意味着城市所提供的供水、卫生、排水、道路、教育、通讯及其他形式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方面的成本要低得多;(2)生产与消费集中就意味着通过回收废物及其重新利用或再循环利用,资源就有可能得到更为广泛的有效利用。同时,也能为保证安全实现这一模式的专门企业提供更广泛的活动范围和更多的机会;(3)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意味着居民对土地需求减少了。世界大多数城市均有高质量、高密度的住房区实例。在大多数国家城市面积不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一;(4)对于由于气候原因需供热的城市,城市生产和居住区的集中就意味着矿物燃料的使用将会大大减少;(5)城市具有限制机动车使用的更大潜力,包括大大减少机动车所需的矿物燃料的消耗和因机动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及高水平的资源消耗。此外,城市也是社会最宝贵的文化产物和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方[2]。总而言之,城市化虽然触发了许多危机,但是它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在优势。事实上,由于城市化繁荣了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及其国际贸易,所以它为国家的富强乃至全球的富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城市化已成为多数国家向更强、更稳定的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世界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城市既是艺术、科学和技术创新中心,又是文化和教育中心。城市是人类文化得以世代相传的传播体。城市受益于规模经济,它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设施,大都市中心能降低能源费用,能提供更有效的交通系统,能以较低的单位成本提供较好的教育设施,并建造更适合居住的场所。概括起来,一句话:城市是人类最经济的生存空间。
2.2 对世界城市合理发展意识的初步思考
对城市及城市化作用加以肯定同时又不能忽视它的弊端。城市问题处理得当与否是关系到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处理恰当则促进社会的进步,否则将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带来令人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今后的城市发展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时代和数字化的时代已经来临[6]。城市发展应适应于新的时代要求。
第一,技术、资源、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必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198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只有29.3%,1994年已达到37.0%,至2030年将达57.3%。同时,城市形态愈来愈大,世界城市体系逐渐形成。全球将形成一个多元的、国家范畴的都市社会。
第二,知识经济的出现,已使人们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7]。力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城市政府都致力于实现的目标。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政府如何有效地加强其管理,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克服城市发展不利因素,是当前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有以下各方面:(1)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这已成为全球性的趋势[8]。可持续的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根本出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指导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指路明灯。(2)将城市未来的发展定位于现代化这一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现代化的标准来要求城市建设,力求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标准,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城市现代化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化、城市交通现代化、通讯设施高科技信息化、城市环境舒适园林化、人民生活社会化五个方面的内容[9]。概括来讲,城市现代化指标主要包括规模管理、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经济结构六方面的内容[10]。城市政府应根据以上内容,依据所确定的具体标准,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建设功能完善、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优美宜人、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工作,最终实现“三个统一”(城市发展中当前与长远动态空间和谐统一、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随着世界城市体系的逐渐形成,有必要对区域内的重点地区如大城市圈、城镇密集区(带)、城镇一级发展轴线的发展战略,作进一步的规划和研究[11]。因为从一个区域或国家乃至全世界发展的角度,这些重点地区或地带的城镇群体对整个区域的城镇体系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城市间的连带和竞争将规定一个地区、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城市化进程不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群形成的过程。21世纪大城市群区集聚程度将越来越高,近似城市群的城镇密集区也将逐步增多,如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一些经济发达地区[12]。城市及城市群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优化结合和配置的最佳场所。在经济发展的要求下,树立城市群的观念有利于各城市认识本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地位,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开发;同时对做好区域规划,增强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群体
效益具有积极作用。此外,主要城镇如各等级中心城市和重点发展镇的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也是应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4)以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手段来辅导高标准的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中唯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建立管理城市发展的组织机构,以保证城市的积极作用和优势能够得到发挥,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合格和负责的城市政府管理,那样城市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许多潜在作用将得不到发挥,城市的发展将会是混乱的。如果管理城市是今后城市政府管理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这种管理必须能使城市保持其创新和灵活变化的优势,同时还必须使其能发挥潜力,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条件,并大大减少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有鉴于此,制定和实施城市发展的管理战略,开展对城市化的政策研究、规划以及实施,这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收稿日期:2000-07-13;修订日期:200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