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的新视角--比较教学理论_教学理论论文

教学研究的新视角--比较教学理论_教学理论论文

教学研究的新视角——比较教学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研究论文,新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比较教学论是对当代世界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及相关问题的比较研究。它是比较学科广泛发展的产物,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学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研究范围涉及到教学领域的所有方面,包括教学及与教学有关的一切理论与实践。其基本研究方法是比较法。

关键词 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比较研究

当代各学科领域中知识的增长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使其逐步分化,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从而诞生了新的学科。比较教学论就是比较教育经历专门化发展过程中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在教育国际化的当今社会,它无论是对教学的改革还是对教学理论的繁荣都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比较教学论是比较学科、比较教育和教学论发展的必然产物

每一学科都是人类某种实践的总结,反映人们对于客观世界某一领域的事物、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比较教学论亦然,也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一)比较教学论是比较学科广泛发展的产物。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人们的眼光打破了民族、国家和地域的界限而把世界看成为一个整体。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随之步入信息时代,更以其整体的、复杂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认识的眼光也已在宏观与微观上拓宽到全球,任何一国的发展或多或少地带上“世界性”色彩。这就要求人们改变过去那种单极的思维方式,用整体的全方位的思维方式来认识现实。这种全球意识和综合性思考成为当代人思维方式的特征。那种局限在同一民族、国家体系之间所获得的认识容易受本民族、国家的局限而缺乏全面性。人们的研究也不再满足于同一个国家、民族或文化体系之内,愈来愈变得富有超国界与超文化界限的世界性了。这种立足于世界范围的综合性思维方式与研究推动了人类科学研究的巨大发展。各种学科的相互切入、渗透、融合,特别是许多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的勃兴就是人们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发展到新水平的必然结果。同时,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已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而密切地进行,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甚至不同政治制度之间呈现出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和互相影响的态势。由于世界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成功的经验往往首先被一些国家总结出来;同样,一些失败的教训也常常在一些国家得到表现,因而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大形势下,又必须认真分析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教训,认真分析本国自己的具体国情,保证科学的决策,以更好地为本国的发展服务。在这样的条件下就要求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与世界沟通。比较学科因其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与时代的这一发展方向相适应,因而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涌现了比较文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教育学、比较法学、比较政治学等许许多多的比较学科,而且这些学科的研究领域又不断扩大,从而又分化成新的研究领域,诸如比较诗学、比较美学、比较行政学、比较解剖学、比较伦理学等都相继独立出来成为新的分支学科。比较教学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也正是比较学科广泛而深入发展及其走向现代化的自身规律发展的产物。

(二)比较教学论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比较教育诞生于1817年,以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发表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为标志,至今差不多200年的历史。从比较教育一开始,教学问题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在论及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围时曾指出,首先研究各国兴办教育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全学程所包括的各种课程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然后研究教师给青少年学生进行讲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库森是继朱利安之后的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他在其代表作《普鲁士教育报告》一书中专门论述和评价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教学方法等教学问题。以后的一大批比较教育家,如美国的格里斯孔、霍拉斯·曼、巴纳德、康德尔,英国的阿诺德、萨德勒、汉斯,日本的田中不二磨,俄国的乌申斯基等,他们在进行广泛的比较教育研究时,无一不包括对教学实践或教学理论问题的比较,大都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学校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20世纪50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代。生产的发展和国际斗争的加剧,对各国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国相继开展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这一改革对比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也促进了比较教育空前的发展。不仅研究规模迅速扩大,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而且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其中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比例大大增加。甚至出现了大量的专门针对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的比较研究。国际教育成绩评定协会还积极开展各国数学、科学和外语学习成绩的比较研究,发表了有关科学、文学、阅读、英语和法语的教学以及公民教育的比较教育论著。1988年第32届北美比较教育协会年会收到正式论文123篇,其中56%的论文是关于诸如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检查、课堂教学等教学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随着人们对教学方面诸问题的比较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内容日益增多和广泛,已发展到原先的母体学科——比较教育学容纳不下的地步。正因为如此,比较教学论应从比较教育学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这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比较教学论是教学论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论从古代、中世纪到近现代,经过了由经验描述到科学理论,由个别的教学思想与论著到各派林立的发展过程。尤其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为适应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各个国家都把培养人才和提高人的素质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因而呈现出世界性教学改革的潮流,涌现了大量的崭新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结构教学理论、发展教学理论、程序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范例教学理论、暗示教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新的教学论流派应运而生,并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课程方面,除了学科课程论外,还出现了结构课程论、活动课程论、核心课程论、综合课程论、潜在课程论等新思想及相应的新模式。教学任务方面远远超出了立足于知识、技能传授的传统做法,出现了重视学生智力、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的教学流派,如布鲁纳强调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赞可夫强调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合作教育学派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吉尔福特等人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为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实验依据。教育家们还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依照什么样的活动方式组织教学”这一基本问题,从各自的角度和立场出发,提出种类繁多的教学模式。人们还针对班级教学的缺陷,提出了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小队教学、设计教学、开放教学、个别引导教学、凯勒式教学、独立学习等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人们针对传统教学检查的不足,提出了多种评价类型以及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在新观点、新概念、新形式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各种理论学说相互并存、争奇斗妍,各国教学实验和改革实践又相互沟通、渗透和相互影响。这些种类繁多、争奇斗妍的理论学说和实践经验都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也千差万别,因此必须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研究,才能更好地应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成果,探索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教学论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提供基础和保证。然而这一深入而系统的比较研究在教学论中显然是无法做到的,必须发展一门独立的比较教学论,这是教学论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比较教学论是对当代世界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及相关问题的比较研究

比较教学论是比较教育中有关教学问题研究领域的扩大和程度的深入以及与教学论的交叉与渗透而分化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到教学领域的所有方面,包括教学及与教学有关的一切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教育及其有关的制约因素,这就决定了作为比较教育分支学科的比较教学论的跨国性和跨地区性。为了更好地说明比较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有必要分析其与教学论、比较教育等学科的区别。(一)比较教学论同教学论都是对教学领域进行的研究,但研究目的与角度的侧重点不同。首先,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其研究大多是一元的,即不一定是跨国的,而以系统地确立合理的教学论原理及相应的方法论原理为己任,寻求教学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并指导教学实践;比较教学论则是针对复数国家或地区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通过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共同性、差异性及发展趋势,其研究目标是多元的,面向世界的,重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教学论把重点放在比较上,始终强调自觉的比较意识,以比较法为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贯穿始终;而教学论主要不是从比较的角度去研究,不必要有明确的比较意识,虽也可采用比较法,但并不是对其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二)比较教学论从比较教育中分化出来,它属于比较教育的范畴。它们都始终以比较法作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都主要以当代为时间重心进行横向研究,都是面向世界,以世界为空间界限。它们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研究内容的范围不同。比较教育是以教育的整个领域为研究范围,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而比较教学论的范围则是限定在教学领域,具体地说,主要是对当代世界各国的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因此,我们可以对比较教学论做如下表述:比较教学论是比较教育和教学论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旨在通过对当代世界各国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及相关问题的比较研究,探讨其相似性与差异性,揭示教学发展的一般原理、规律和趋势。

比较教学论的兴起,大大扩展了教学论研究的思维空间和视野,开辟了教学论研究的新角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世界各国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研究,可以扩大视野,加深认识。教学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泛,尤其在当今社会,仅靠对本国教学状况的了解是很难真正客观而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的。比较教学论的研究必须首先搜集、整理、分析国内外有关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大量资料和多种多样的信息,同时,把教学置于世界整体结构中,可以站在人类文化的制高点上,俯视整个教学发展的全貌和总体,因此能帮助人们在对世界各国不同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分析过程中,在对他人获得的各种有关研究成果进行认真学习吸收过程中,更广泛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教学发展状况,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学的本质、规律及其普遍性与特殊性。其次,通过对世界各国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研究,可以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我们进行比较研究,不只停留在认识上,而要把好的教学经验、模式和规律运用于教学的实践。但是,现代教学理论多种多样,教学实践也形色各异,有的是符合社会要求的、先进的,有的则是片面的,不能一概照搬。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教学的比较研究,鉴别出什么是好的经验或模式。在对国内外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过程中,找到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引进国外有价值的、能为本国所用的理论、经验和模式,从而减少盲目性和局限性,避免别国已经犯过的错误,进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加速教学改革的进程。此外,通过对世界各国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比较研究,增进国际间的了解与交流,促进教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比较教学论是在国际间相互交流不断加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重要的使命就是通过比较从相互联系中揭示各种教学理论和各国教学实践的异同,探索教学发展的规律。这种比较研究使各国从“彼此的成果”中得到益处,使国际间能够更好地沟通与交流。我国历史悠久,有丰富多采的优秀的教学思想,它们应该成为世界教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这一点,也必须通过比较与世界沟通。比较教学论有助于在教学领域架起中国和世界的桥梁,使中国了解和走向世界,让世界接受和理解中国。这样,世界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模式源源不断地传入我国,我国优秀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又不断地进入世界,在这一交替过程中,无疑会催生大量的新的理论、方法和模式,大大促进教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

三、比较法是比较教学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贯穿其研究的全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因此也应该成为比较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结合比较教学论研究的内容和特点,比较教学论在方法论基础方面应包括这样几个基本原则:(一)全面比较原则。首先,要全面研究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及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各国教学既有共同特点和共同规律,也有各自的特点和特殊规律,在比较研究中,要在求同或求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探索各国教学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其次,教学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具有自己的性质和功能。这种性质和功能不是它的各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一定要着眼于有机整体,把整体的功能和效益作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某项教学措施,从局部来看是很好的,但从整体来看却不是最优的。相反,某项教学措施,从局部来说并不是最好的,但从整体来看却是最适宜的。只有遵循全面整体原则才能既正确认识个别教学措施的功能,又正确认识整个教学系统的运行机制。此外,还要研究教学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注意分析教学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大背景和周围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二)客观比较原则。首先,一切从世界各国客观存在的教学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教学规律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搞好调查研究,广泛搜集充足而可靠的材料与信息,掌握各国教学的全面而真实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作科学的比较分析,力求主观符合客观。其次,各国学者提出的教学理论与经验模式,可靠性与科学性不尽相同。有的经过较长时间和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可靠性和适用性较大。有的纯粹是一种理论假设,尚没有或只是经过较短时间和较小规模的实验验证,可靠性与适用性较小。所以,对于各国提出的教学理论、新提出的具体做法与经验,要持谨慎态度,必须科学地分析它们较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做出客观的判断。同时,研究者也要敢于修正错误、服从真理。此外,对于外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既不能不顾本国国情和教学实际,照抄照搬,但也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排斥一切的态度,而要客观地分析,批判地吸收。不注意客观情况,主观臆断,生搬硬套,肯定是要失败的。(三)动态比较原则。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通常是同该国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并且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更替、时代的推移而不断演进和不断完善的。因此,比较教学论的研究一定要坚持动态比较原则,用“动”的眼光去衡量教学及其有关的各种因素与力量,去分析各国教学发展的动向与趋势。首先,要重视来龙去脉,既以现状的横向比较研究为主,也要兼顾历史的纵向比较研究和发展趋势的预测研究,防止把某种教学理论或经验方法视为万古不变和完美无缺的。其次,比较教学论的研究不仅要分析、评价不同教学论流派的教学理论及多种不同的具体教学实践,而且还要通过比较研究提出新的见解、主张或模式,因此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不是抛弃过去的一切,而是适当消化历史遗产和现实经验中的合理内核,并根据新情况加以修改和创造,从而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比较教学论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比较法是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并贯穿于比较教学论研究的全过程。事实上,在比较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其它各种各样的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比较,是对比较法不同形式的补充与完善。比较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比较的领域与内容大致可分为总体比较和问题比较两大类。总体比较是对世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的全面的比较,以揭示教学的总特点和趋势。问题比较是把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按问题分类,进行对应的比较,从中找出各个国家在这类问题上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问题比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较好地保证研究工作的效益,因此,比较教学论主要采用这种比较方法。

在运用比较法时,应当注意可比性规范,严格掌握统一的概念标准、统一的统计标准和统一的比较基础。比较教学论的一般研究模式通常包括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选择与分析问题。对问题的选择既可是单数的,也可是复数的。问题可以用假设的方式提出,但一般是依据对教学现象的抽象或从已被明显或隐约发现的诸问题中进行选择。选择主要是依据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实用性,是否具备充分的资料等方面进行评判。其次是收集与处理信息资料。主要是查阅、筛选、鉴别、补充与处理同所选问题有关的一切现有文献与资料。然后是个案分析比较。就是在资料处理基础上,对所选问题的每一具体个案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它们不同的表现方式、特征、演变过程及因素对其施加作用的程度与方式。其实质就是对资料的第一个系统化分析过程。最后是综合比较。就是对所选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复的对称比较分析,找出共同性与差异性,再进一步抽象与概括,提出和验证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规律与趋势。

在进行比较研究时要特别注意文献资料的收集处理及与比较法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要进行比较研究,就必须占有有关的文献与资料。文献资料的占有程度与可靠程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的成果与质量。因此,在运用比较法时必须注意文献资料的客观性、代表性和全面性。其次,比较是分析基础上的比较,分析是比较主题下的分析。在分析基础上进行比较,能使比较标准更加恰当,比较内容更加清晰,比较基础更加统一。分析的目的在于对所比较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透过现象,洞察本质。分析可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凡是可以数量化的问题都应进行定量分析,在数量化理论指导下,用数学的方法,对各国各种事实作出数的统计和量的分析,并以此开展比较研究。但对难以进行量化研究的问题,应重在定性分析,即在文献、资料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形成抽象与概括,阐明问题的性质与程度。进行比较研究时,往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出问题的实质和合乎科学规律的结论。

比较教学论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比较教育研究中所使用的其它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描述法、因素分析法、历史法、社会学法、假设验证法等都适用于比较教学论的研究。进行比较教学论研究时,既要特别注意它的基本研究方法,也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进行选择与侧重,并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以期收到最佳效果。

本文于1995年1月25日收到

标签:;  ;  ;  

教学研究的新视角--比较教学理论_教学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