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 746000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全面地促进小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对语文朗读能力的重视,本着从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明确了教学中的朗读目标,以更全面地进行学生的朗读训练,不断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教学
一、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以及作用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时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优化语文教学效果,必须抓好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要想攻克这一难题,必须培养写作能力。朗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对朗读的要求
1.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读熟文本。朗读不能是随意的读,老师要给规定阅读的目的,朗读带着目的去读,才不会盲目地读,才能够长知识。另外要做到熟读,读一遍不通顺的话就读第二遍,甚至是更多遍,随时准备工具书对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进行查阅,在朗读中也增加了知识的储备。在朗读中还要注重的一点就是要严谨,哪怕是标点符号、段落划分对于全文的理解都是很有帮助的,只有按照这些要求,才有可能学好一门说话的语言。
2.体会文章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不是全文用平调,要抑扬顿挫,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这时再读效果是比较好的。那么反复读,反复练习,朗读能力也是会逐日提高的,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掌握相应的朗读技巧。朗读是一个渐进化的过程,良好的朗读习惯是提高朗读的必要条件。朗读也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1.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营造朗读的氛围。都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在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中也是要值得关注的,有了兴趣才能够积极地配合老师的行动。老师可以采用激将法,例如在学《老人与海鸥》时,老师说:我读了很长时间但是读得不好,谁敢跟我比赛,看谁比我读得好/这么一问就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生纷纷地来挑战老师,一下子班里的气氛就活跃了。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求胜的心,也就有了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还可以通过边朗读变表演的形式,例如课本中涉及一个孩子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用尽全力爬上横木的故事,既让我们体会到了涅利的坚持,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同学的友好善良,可以找同学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这于朗读氛围的烘托是非常有帮助的。
2.注重基础训练。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教师要重视孩子们在朗读训练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一是要明确训练要求,要让孩子们在朗读时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抬头挺胸、读得响、读得畅等;二是要明确朗读要点,要求孩子们能够正确、流利地用普通话来朗读课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注意朗读的节奏、朗读的语调,注意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尤其在诗歌的朗读,一定要读出节奏;三是要明确朗读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孩子们朗读时,每次都要有训练侧重点,有的要读出节奏,有的可抓住关键词朗读。
3.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学的内容也是固定的,因此要花大心思对授课内容进行提炼式的解读,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丰富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中,可以鼓励同桌之间进行阅读,也可以让几个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是进行分小组练习,然后进行挑错训练,纠正发音错误、停顿错误等,同时也要肯定好的,让大家共同学习。最后辅以交流,讲一下对文章的理解。
4.加强示范性朗读教学。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性诵读,小学高年级学生,较之于低年级学生,其整体情感层次要高一些,而低于更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注意进行规范的指导性、示范性朗读,给学生指明朗读的方向,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同时要有技巧性地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示范朗读之中,强化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在现场给学生以指导和启发。 在时间十分紧凑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范读和伴读,老师要有比较高的朗读水平,并配上合适的口型和表情动作,让学生从这个直观的感受中了解文章内容情绪的变化。
5.注意训练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教师要重视朗读方式的灵活多变。因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所以,必须要注意讲究朗读方式,在教学实践可以采取个别领读、全班齐读、分组朗读、两人对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进行。在推进上述朗读活动时,教师要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以种种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6.激发学生朗读热情,读出学生真情。现在的语文朗读都要求“有感情”,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章中所蕴含的真意,启悟自身,读出自己的真实感情。教师在课堂中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从单一朗读到多人朗读或者对比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朗读表现,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起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时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新课改关于朗读要求,采用多种方式和技巧,耐心地引导,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论文作者:孟小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们论文; 目的论文; 方式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