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内经济、文化等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已呈现出较显著的上升趋势。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广场区域的绿化以及道路规划工作等均对整个城市的绿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是其重要脉络以及重要框架。全面分析了广场与道路绿化的具体建构事项,旨在为日后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城市园林规划;道路绿化;广场绿化
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规划仍旧存在些许不足,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部分园林规划人员对于先进的理念以及园林的现实情况了解甚少,缺乏相应的认知。在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园林绿化的效果不够理想、人性化,故而使得其功能性有所减弱。为确保绿化工作高效落实,应该促使道路规划与绿地设计相融合、积极贯彻绿地生态、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
1现阶段我国园林规划的具体状况以及不足
1.1城市园林规划的具体状况
我国在城市园林设计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园林规划人员缺乏较为全面的认知,尤其对城市发展理念以及显著特征缺乏一定的认知。故而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容易受到错误理念的影响,致使景观丧失了功能性以及人性化元素。长此以往,城市园林规划则会更趋向于形式化的发展状态。因此,城市园林景观的效果便会不尽如人意,甚至对城市的环境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1.2广场与道路绿化的不足之处
道路绿化对于整个城市景观规划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对整个景观设计起到组织领导的功效。与此同时,还能起到引导游览以及供人们休闲的功能。部分设计人员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未能认识到道路以及广场绿化的重要意义,例如缺乏对该地人文的全面了解,仅仅依靠自身的设计原理以及想象,常常导致园林道路的自然条件遭到破坏。
2城市园林规划的重要原则
“生态性”原则即要求人口以及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达到相应的平衡状态,充分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性、限制性。以此为基础,促进社会逐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园林规划的目标不仅在于美化城市,还在于帮助生物以及市民正常生活。“功能性”原则就是指绿化需为市民出行服务,与此同时,还需起到环境改善等目标。因此在实施绿化设计时,需与道路规划目标相融合。“协调性”原则即要求相关规划要融合地域整体设计理念,继而确保广场以及道路绿化符合城市文化、经济。市民的日常出行同样需有所考量,最终实现构建的统一性以及协调性。
3城市道路和广场绿化设计的原则
3.1符合城市功能和性质
城市道路和广场绿化设计需要以城市交通方式、道路性质为基础,道路绿化设计和规范必须要符合城市道路的性质和环境。例如在规划道路主干道的绿地构成时需要考虑机动车的驾驶速度,绿植的间距、尺度和配置方式需要与观赏者的速度相符合。步行街、商业街等道路绿化需要以静态设计为主,不能遮挡行人行走的视线,行道需要以小乔木等绿植为主进行设计。
3.2合理分区
道路绿地绿化除了要满足基本的道路建设需要和性质功能,还需要满足合理分区的设计原则,避免设计单一。较长的主干道路分区条件较多,可以将较大道路的交叉路口作为分区间,提升道路两侧绿植设计的景观性。绿化设计的分区还可以作为道路提示的标识,使城市绿化设计更具有特色。
3.3符合用路者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点
城市道路的主要使用者为驾车者和步行者,因此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两种群众的行为规律,使绿化设计更加符合用路者的行为规律。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城市中快速移动人群的数量在增加,道路绿化设计需要带有一定的序列感、节奏感和整体感,为快速移动用路者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
行走时的角度多为平视和俯视,仰视较少,站立者的俯视角度约为10°,端坐者的俯视角度约为15°。高层建筑在向底面道理俯视眺望时,最舒适的角度为8~10°,机动车上的人视角大多在较小的范围内,视觉易被固定,这种视觉特点被成为隧道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驾驶者只有在驾驶不紧张等情况才能观察与路况无关的道路周边景观,因此道路绿化设计时需要考虑速度和角度对用路者视觉的影响,首先要考虑设计不会影响用路者的安全需要,其次是景观美观。
3.4个性化和整体性并存
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除了要与其他部分相协调,带有一定的完整性,同时还要保留个性化设计,不同道路的绿化设计需要有其特色,形成整体性与个性化并存的道路绿化设计。当前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和市树,应用在道路绿化设计上时应能够体现城市特点,并以绿地形式和树种选择来彰显城市设计的个性化。
4绿色植物种植设计
4.1行道树绿化设计
行道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和周围种植的带有一定间距的遮阴乔木,是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主要绿植形式,主要分为种植带式和树池式两种。种植带式一般设计在人行道的外侧,预留一段不加任何铺装的绿植种植带。为了便于行人的通过,在人行道的横断处和人流较多的建筑出入口需要中断,或是在一定距离外断开种植。种植带可选择的植物种类较多,行道树的选择多为高大乔木类植物,在中间嵌入种植花卉、绿篱、灌木和草坪等。种植带到达一定的种植宽度时,需要设计成小径树萌,宽度以1.5m为宜,并在种植带中间加入花卉、草皮等植物,若种植带的宽度超过1.5m时,可采用交错种植两排乔木的方式进行种植设计。
4.2树池式
树池式的绿化设计使用在行人较多或是人行道较为狭窄的地点,树池的外观设计可以圆形也可以长方形,圆形树池的直径以1.5m为宜,方形树池的长宽比在1:2左右,短边以1.2m为宜。一般来说,矩形和方形的树池与建筑风格协调性较好,圆形树池通畅设计在道路拐弯处的圆弧形。树池的面积有限,会影响到种植物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导致绿植带内的植物生长不良,因此在条件较好的道路绿化设计时要有限考虑种植带式。
5提升道路与广场绿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5.1积极融合城市道路规划以及绿地设计事宜
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绿地设计均需要与城市交通相互协调,所以若要实施景观设计以及道路规划事宜,需及时了解城市道路的设计内容。在积极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道路、绿地、城市的协调性以及合理性。城市中的道路主要为主干道及次干道,还包括居住区等多种道路类型。故而在园林景观规划时,需充分考虑各种环境要素,从而设计道路建筑、绿地事宜。就绿化植物而言,其树形、种类、养护方式等均有所不同,故而为确保其与道路景观一致,必须及时、全面地对其实施了解。
5.2切实确保生态的平衡发展状态
对绿地及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维护其生态性,切实发挥生态功能。事实上,借助城市道路以及广场绿化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的不良大气环境与温室环境。甚至还可实现遮阳的重要功效。如今,城市的空气污染以及噪音、尘土污染较为严重,然而在绿植的帮助下,则会实现生态防护的目标。可见,城市园林规划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知,若在设计绿地以及道路工作时,应积极考虑该市气候特征以及城市的发展状况、文化背景等。其次,需要对绿化植被的种类、种植方式等进行筛选与规划。采用专业化的园林设计理念从而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绿地资源。
5.3坚持因地制宜以及实用理念
因地制宜即城市园林规划事宜需与附近环境、自然生态相互协调。与此同时,还可适当节约规划成本,从而防止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促使园林的层次性凸显,为增强绿化资源的趣味性、科学性。部分城市为加快城市发展的速度,所以逐渐减少了绿化工作事项,并且降低了规划的成分或者盲目效仿国外的设计理念等,从而降低了城市的协调性。可知,规划应与居民的生活环境相符且符合市民的生活、出行、居住。
6结语
由以上内容可知,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思想理念以及技术水平均需有所增强。在对城市道路以及广场实施绿化工作时,要掌握城市周围的环境及资源。以此为重要基础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坚持生态化理念,将绿地设计与道路景观设计进行融合。
参考文献
[1]沈康平.道路及广场绿化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构建探究[J].时代报告,2017(22)
[2]薛荣荣.城市绿化树种应用现状与分析——以南通市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15
论文作者:林宝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道路论文; 城市论文; 绿地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广场论文; 园林规划论文; 理念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